一周热话题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初一学生王某某遭3名同学杀害一事引发全社会关注。此次事件涉案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少年,由于他们的行为太过恶劣,令社会上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对隐藏在身边的“恶魔”表示了恐惧和担忧,为什么校园霸凌事件频繁发生?为什么孩子要去欺负别人?什么样的学生更容易被欺负?遇到校园霸凌事件,到底该如何应对……本期“细说心语”热话题邀请了几位一线的中学心理老师,一起来分析和探讨校园霸凌背后的心理话题。
据CCTV《热线12》栏目官方微博报道,此次邯郸被害少年的姑姑提到,孩子最近老是说不愿意去上学,要钱才愿意去学校,“必须得拿5元、拿8元、拿10元,拿了就很高兴地去上学,咱们以为孩子就想买好吃的,没想那么多……现在回想,都是有点异样的。”
可惜这些孩子发出的异常信号家长并未意识到。由此,人们不禁想问,孩子碰到事情,为什么不向父母和老师求助?为什么不跟家长说真话呢?
事实上,青少年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并非个案,而是青春期孩子家长普遍反映的现象。
云浮市心理教研员陈蓉表示,很多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不敢对大人说真话,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孩子被施暴者威胁和恐吓。施暴者可能会威胁孩子,不让他们告诉家长或老师,否则会遭受更严重的报复,比较胆小的孩子因此心生惶恐,再害怕也不敢轻易告诉家长,独自默默承受一切。二是孩子对家长缺乏足够的信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在得知孩子被同学欺负后,第一件事不是安慰孩子,而是大声地质问孩子,‘当时为什么不立即还手打回去’,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也有些家长不问清楚情况就直接数落孩子,‘为什么他们就欺负你?’这会让孩子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也有家长在知道自家孩子被欺负后,直接冲去学校闹,找老师要说法。这种做法让孩子既紧张又害怕,担心事情闹大了,老师、同学会另眼看待自己。因为这种种原因,孩子可能产生一种错觉,即告诉了家长也没用,不相信家长能帮助与保护自己,因此选择不告诉家长而独自承受。”
陈蓉补充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和羞耻感很强。“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自己决定与处理事情,觉得遇到事情找大人帮忙是不成熟的表现,如遇到矛盾就找老师,会被同学认为‘打小报告’;遇到问题找家长,也容易被当成长不大的‘巨婴’或‘懦夫’。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一些孩子被欺负后不愿意向大人求助。”
特别值得家长关注的是,家长对孩子缺乏足够的关心与有效的支持也是导致孩子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忽略了关心孩子的心理、情感、人际关系等,不能有效识别孩子的求助信号并给予支持。一些孩子曾经试图与家长沟通过类似问题,但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家务繁琐等原因而对孩子说的问题重视不足,不能理解孩子的处境,未充分地支持与帮助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再向家长求助了。还有些家庭环境不够温馨,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缺乏有效支持,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被责骂或惩罚而不敢说。”
支招
陈蓉建议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异常行为,如果有,那可能遭遇了校园霸凌。
一是突然不愿上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原来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孩子可能在学校遇到了不知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二是情绪变化大,变得闷闷不乐,或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敏感易怒,情绪很不稳定。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还会变得特别黏人。
三是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这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四是出现睡眠问题,失眠,易惊醒,睡着后频频做噩梦,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原本不尿床却出现尿床现象。
五是身上出现伤痕。孩子的衣服脏了,身上还有伤痕,即使孩子说是自己不小心摔的,家长也不能忽视。
陈蓉说:“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现,家长一定要重视,及时关心孩子,耐心询问孩子,积极倾听,接纳共情,再根据情况给予孩子支持与帮助。”
策划 | 龚丹枫 陈晓璇
统筹 | 卫轶 何宁
本栏目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全省心理教研员及心理健康老师共同打造
(此文特别鸣谢云浮市心理教研员陈蓉的专业指导)
“校园霸凌”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本周新闻中曝光的邯郸案件来看,受害学生的动机令人担忧:他们害怕告诉家长,因为他们不想让家长为自己担心;害怕与家长交流,因为他们害怕被家长批评;害怕被其他同学孤立,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倾向于逃避和避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问题,并听取他们的声音,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家长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总的来说,面对校园霸凌这样的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以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