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创团·烟花三月
同事家的儿子阳阳正在上四年级,他的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很不错,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
同事也从未表现出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和担忧,这令我们几位妈妈羡慕不已。
后来,同事传授经验说,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她家就特别重视孩子放学回家后的三小时。
早上大人要上班,孩子要上学,她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都是忙忙碌碌的。
只有孩子放学后的三小时是父母和孩子深度交流、学习玩耍的时间,同事称之为“黄金三小时”。
她认为,孩子放学后的时长都是一样的,但这段时间所填充的差别很大。
有些父母为了维持“母慈子孝”的局面,把孩子交给辅导班;
有些父母累了一天,只想歪在沙发上刷视频、玩游戏放松放松;
还有的父母选择放弃短时的快乐,花时间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赋能。
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区别,但一两年后,孩子与孩子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同事的话让我幡然醒悟。
原来,孩子放学后的3小时怎样度过,关系孩子的未来发展。
能否让孩子受益一生,关键是父母在“黄金三小时”里的付出和指引。
餐桌沟通时间
父母下班后要忙着做饭,没时间和孩子聊天,在餐桌上吃饭的时间自然而然就成了亲子沟通的不二之选。
餐桌本是一家人享受美餐的地方,可部分父母特别喜欢把它变成教育孩子的地方。
一位著名主持人曾在采访中分享,她小时候最害怕的时刻,便是围坐在餐桌旁的那段时间。
每当父亲入座,便会开启对她的“训导”模式,指出她这里做得不对,那里做得不好。
在这样的氛围下,董卿经常是含着泪水用餐,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委屈。
她甚至坦言,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时刻,就是父亲外出出差。
因为这样她就能暂时逃离那压抑的氛围,获得几天的轻松时光。
用餐本是一件美好又享受的事情,若让孩子在潜意识里把“吃饭”和“挨训”联系在一起,再美的餐食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并且,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渐渐渗透到孩子的性格之中,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之前有则新闻,在江苏丹阳,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因为学业成绩不佳,在饭桌上受到父亲的责备,竟然选择在深夜十点离家出走。
当民警询问他离家出走的原因时,孩子的回答让许多父母陷入了沉思。
“他觉得我这不行那不行,还经常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他不喜欢我,那我就走了啊!”
的确,饭桌应成为家人共享温馨、快乐的场所,真的不应该成为严肃的审讯场所。
有一位父亲,他通常在饭桌上这样问孩子:
“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的吗?”
简单的四个问题,让孩子感受到关爱与支持,也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使得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父母可以先说一些工作中轻松的事情活跃一下气氛,调动孩子的分享欲。
当孩子打开话匣子时,父母要适时正确引导即可,万不可严厉地批评或指责。
不带情绪的、温和、坚定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这样,孩子才会更相信父母,分享给父母更多。
学习时间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父母们因为陪同孩子写作业而气得生病住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业,都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如果良好的习惯没有建立起来,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困扰,也会给父母带来极大的压力。
父母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写作业前的5分钟处理好杂事
有时,孩子写作业不够专注,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干扰,比如电视的声音、他人的交谈,或是被桌上的玩具吸引。
也可能是他们自身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比如频繁地喝水、吃零食、上厕所。
因此,在孩子开始写作业之前,父母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并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桌面整洁,不留玩具;提前满足身体需求,如喝水、上厕所;
如果饿了,可以先吃点小食。
一旦开始写作业,就要保持专注,不离开座位。
2.引导孩子将作业进行排序
父母可以询问孩子:
今晚有哪些作业?
哪些作业写起来容易一些?
哪些作业写起来困难一些?
把每天的作业一项一项地分类列出,并与孩子共同决定写作业的顺序。
写作业时,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对勾,再接着完成下一项。
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有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学习习惯。
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学习任务的增多,孩子习得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将为他的学习增色不少。
3.协助孩子掌握检查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检查能力有些欠缺,多数孩子认为写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把检查的任务交给父母或老师即可。
其实,检查是很重要的。检查方法掌握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协助孩子试试如下方法:
逐项核对:先按照作业清单或者老师的要求,一项一项核对是否都完成了,确保没有遗漏。
格式检查:作业不仅要看,格式也很重要。检查字体是否工整、书写是否规范,特别是数学作业,要看公式、符号是否书写正确。
逻辑检查:对于需要逻辑推理的题目,要检查自己的推理过程是否连贯,逻辑是否严密,有没有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
思路回顾:对于难题,可以回顾一下解题思路,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了题目,以及解题的方法是否得当。
阅读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差生。”
相反,爱阅读的孩子,未来都不会差。
因为,孩子读的每一本书,都如同坚实的垫脚石,助力他们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
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将深深融入孩子的骨髓,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大多数父母深知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孩子们似乎对书籍并不热衷,即便强迫阅读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具备热爱阅读的潜能,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
1.激发阅读热情,发现阅读的魅力
为何孩子们对阅读缺乏热情呢?
原因在于,父母往往基于自己的理解或他人的推荐为孩子选择书籍,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喜好,导致他们难以投入其中。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要任务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父母可以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为他们挑选一些喜欢读的书籍。
不必急于让他们接触深奥的名著,也不必限定阅读的类型,可以涵盖科学、历史、小说等多个领域。
从简单的故事开始,逐步引导孩子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探索人物的成长轨迹,让他们在阅读的旅程中,感受到别样的快乐与满足。
2.父母树立榜样,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阅读,并非仅凭父母的一句指令,孩子便会欣然接受的。
但如果父母以身作则,捧起书本静心阅读,孩子会乐于模仿的。
一位名叫郑向怀的父亲,坚持每晚八点在家和两个儿子一同阅读。
儿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了每晚阅读的好习惯,根本不需要父母的耳提面命。
父母在家中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模板。
3.分享阅读体验,积累知识财富
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和知识,这些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及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同时,父母也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心得,通过交流加深彼此的理解与记忆。
睡前的阅读时光,是一种温馨与品质共存的仪式。
它不仅能将家庭笼罩在爱的氛围之中,还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孩子放学归家后的这三个时段,应兼具休闲放松与知识汲取的双重功能。
在这三小时的宝贵时光里,孩子可以尽情享受娱乐与消遣,同时也要融入学习和阅读的元素。
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优良的生活习惯,还能为家庭营造出一段充满温情的欢乐时光。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共度时光,父母和孩子都能在相互陪伴中共同成长,变得更加出色。
趁着开学刚一个月的时间,把放学后的“黄金三小时”高效利用起来吧,假以时日,孩子定会有脱胎换骨的改变。
结论:
家长可以通过设定规律的三小时家庭教育时间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性格发展。首先,家长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内陪伴孩子,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其次,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这个时间段内的活动中,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最后,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阅读,让孩子学会思考和自我评估,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社会现象的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家长们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可能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因此,家长应该尝试创新的方式,例如设立“黄金三小时”,让孩子在这个时间段内既能享受到愉快的活动,又能进行学习和反思。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