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医生诊断他为冠心病,有的只是常规检查,并没有明确诊断,那么,对于确诊或者可疑的冠心病患者,到底该怎样做,才更加科学?我总结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要明确诊断。有一位患者,在很多年前医生诊断她为冠心病,从40多岁开始,就经常吃冠心病的药,但是症状时好时坏,有一次在我这里复诊,我给她做了冠脉造影,结果发现她根本不是冠心病,白白吃了很多年的冤枉药。
因此,对于可疑的冠心病患者来说,一定要明确诊断。当不明确的情况下,如果医生判断你是冠心病,要么过度治疗,要么治疗不足,总之,不能对症下药。
对于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尤其是高龄、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出现典型的胸闷胸痛症状,建议最好做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对于可疑但又不明确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冠状动脉CTA检查。
二、长期吃哪些药。冠心病的用药一定要规范,当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但不外乎以下几类:
1、抗血小板聚集药。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病情较重或者心脏支架一年内需要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
2、他汀类药物。老百姓经常有个误区,总是认为血脂不高不吃他汀类药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指南要求,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必须服用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要根据病变程度选择,吃药的最佳参考指标,就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果有条件,控制在1.4mmol/L以下更好。能够抑制斑块的进展或者逆转斑块。
上述指标的控制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饮食,选择强效他汀类药物,必要时可以联合依折麦布或者PCSK-9抑制剂。
3、洛尔类药物,常用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罗洛尔等。这类药既能控制血压,又能减慢心跳,有明显的抗心绞痛作用。
4、硝酸酯类药物,包括单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 酸甘油等。如果近期没有心绞痛发作,可以不用这类药物。
其它药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积极控制合并症。
三、怎样观察病情。冠心病患者要经常自我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自己的血压是否稳定,心跳是否正常,有无胸闷、胸痛等发作。
要高度重视病情加重的信号:比如胸闷胸痛近期频发,每周发作超过一次以上甚至每天发作;心绞痛持续的时间逐渐延长;发作时含硝 酸甘油效果很差;安静状态下或者夜间发作;发作时出现晕厥或者哮喘等。
四、要学会随访。建议每半年检查一下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如果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遇到心绞痛持续半小时以上不缓解,需要紧急就诊。
五、哪些病人该放支架。并不是所有的冠脉狭窄都需要支架治疗。对于反复出现心绞痛发作,造影发现血管狭窄严重,超过75%以上,并且医生判断心绞痛是由狭窄的冠脉引起,规范药物治疗无效时,建议介入支架治疗。对于非常严重的病变,医生会考虑冠脉搭桥治疗。
六、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有些患者在规范用药的时候,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考虑是否继续治疗的原则是,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哪个更大,副作用能否接受,停药会带来哪些严重影响。
比如阿司匹林会引起牙龈出血、皮下粘膜出血等,这些都是一般较轻的副作用,能够耐受并继续服用。但如果出血消化道出血,那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肌酶升高等,需要注意监测。必要时可以调整他汀类药物,选择依折麦布和PCSK-9抑制剂等。
总之,对于冠心病的朋友来说,掌握以上知识,能更好地预防病情加重,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明确诊断:怀疑或不确定的冠心病患者应进行冠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检查以确定诊断。
2. 规律服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他汀类药物、洛尔类药物以及硝酸酯类药物等药物,同时要注意定期复查。
3. 监测病情: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的血压、心跳、胸闷等症状的变化,并定期随访检查。
4.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为了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同时,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运动以及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上述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