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河北邯郸受害男孩家人发声称,孩子生前经常说不愿意上学,但是并没有多联想,后来才知道孩子在学校受到长期欺负,后悔莫及。
很多家长也是差不多同样的心态,把问题想的非常简单,一门心思想着孩子学业有成,而不关注孩子的其他生活。其实,孩子在学校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件事,还有不可避免的社交,如果出现被欺负的情况,对学业是致命的打击,甚至会影响心理、身体、生命。
但是,很多孩子不想或者不敢跟家人说自己被欺负,怕被批评、怕被欺负得更厉害,只能不断讨好别人、受人指使,最终无法自救。
那么,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却不主动说的时候,又该如何识别呢?陪孩子走过12年小学、初中、高中生活,总结了以下5点经验,以供参考。
查看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会选择对校园霸凌沉默,但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会很明显地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
儿子上小学、初中的时候,都被欺负过,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
平时放学都会很开心地说说笑笑,吃完饭,就会认真快速地写作业、玩玩具。但是,有一次情绪很低落,不愿意说话,写作业也是六神无主。还以为他不愿意学习呢,在追问下才知道被欺负了。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不开心的时候,要引起警觉,不要总想着孩子在为学习发愁,可能是存在其他问题。
留意孩子的身体变化
校园霸凌,有时候是语言霸凌,有时候是肢体霸凌。不管哪种霸凌,孩子的身体都会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儿子的眼睛肿了、脸上有鼻血痕迹,我开始以为他流鼻血或者不小心摔倒碰破了鼻子,吓哭了。但是,这种情况应该很快就好,为什么在家里还总是流眼泪呢?好奇问了一下,才知道和同学打架了,鼻子是被同学打破的,不是自己不小心。
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过,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发现身上有伤,才开始怀疑孩子被欺负。
所以,一定要做一个仔细的家长,细心留意发现孩子的身体变化,以发现被欺负的蛛丝马迹。
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出现反常
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会采取一些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寻求自保,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泄情绪。
像被害男孩王子耀,出现了频繁要钱去上学的情况,家人只是以为孩子贪吃。
王子耀曾经说过自己做噩梦,家人也没在意。
其实,孩子是拿钱去讨好同学,还把对白天的恐惧带到了梦里。
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出现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行为,千万不要草率地认为孩子做法简单、或者偶然的胡思乱想,一定要仔细关心地询问,看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帮助他解决困难、走出困境。
认真推敲孩子对上学的态度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就会对学校产生排斥情绪,不想去上学。因为一想到上学,就和被欺负联想起来,打不过还躲不过吗?
王子耀跟家人表示过不想上学,家人只以为他是贪玩,并没有多想,没想到孩子已经被欺负得无法忍受。
孩子贪玩是很正常的存在,很容易被家人忽视。但是孩子平时喜欢去上学,忽然表示不愿意去上学,就该重视了。可能是学习遇到困难或者被欺负,不管哪种原因都需要妥善应对,解决后患,孩子才愿意去上学。
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不想上学,问他为什么。他说放学排队的时候,总是有个其他班的同学动不动打他,很害怕遇到那个孩子,后来反映到学校去,就解决了。
通过别人了解孩子在校状况
孩子不愿意说自己被欺负,但是还会有很多见证人,他们会帮孩子说出来。
王子耀的同学说,他曾经给前桌写过纸条,表达过轻生的想法,在和3个同学去厕所时,还曾经被关在劳动小屋里。
这些都是很明显的校园霸凌的证据,如果早点去了解,就能帮助到孩子了。
如果不认识其他同学,遇到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他也会帮助去了解真相。儿子的初中老师就是这样,当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去找其他孩子了解事实,判断孰是孰非,给孩子们一个公正的评判。
所以,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孩子是否被欺负,是非常可靠又有效的方法。
写在最后:校园欺凌或大或小,对孩子都会有严重的伤害倾向。但是很多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被欺负的事实,如果孩子不主动表达,我们也要通过一些方式去有效识别,帮助孩子解决被欺负的问题,让孩子开心快乐地在校园中生活。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结论: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孩子的异常。因此,当孩子遭受到了校园欺凌后,家长应冷静观察孩子的情绪、身体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向其他人了解孩子在校状况,以便及时找出被欺负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帮助。
建议:
1. 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避免发生争执和冲突。
2. 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
3.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了解他们的心态变化和可能的原因。
4.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5. 提高公众对于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倡导预防为主的教育模式。
6. 落地实施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设立专门的防欺凌机构,提供心理辅导等。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关注和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