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街头巷尾卖淀粉肠的商家,很是滞销了,有的一天都没开张,同样那些梅菜扣肉也消失不见了,经销商和小商贩纷纷发文发视频进行诉苦。本来周末他们原来可以卖到两到三箱卖到两三百根以上,算一算可以赚到好几百块钱,现在生意冷淡,无人问津。
有直播的商家,在镜头屏前委屈的说,两小时都吃了10根淀粉肠了,去证明自己的淀粉肠没有问题,既没有加鸡骨泥,也没有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可能他使用的方法错了,因为对于观众来说或者对于购买者来说,商家吃一百根肠也不能证明什么!因为很多消费者在过去不明真相的前提下,不也吃了好多根吗?虽然加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最少一口气吃十根也不会要命啊。
辛吉飞又一次重返批发市场,了解到目前没有被揭露出来的,或者说没有问题的预制菜梅菜扣肉,批发价都要14元以上。而那些有问题的,也就是在直播间被热销的,原来一盒只要五六元,甚至两三元的都有过。但是在直播间中他们卖多少钱呢?好几十元啊!虽然有些主播说从来没有坑位费,但是如果将卖货提成提升,那还不是一样吗?
用劣质槽头肉企业负责人也出来道歉了,现在数数已经有3家了。在国家规定中,槽头肉是不属于食用肉类,是严禁被食用的。但是现在披露出大量的劣质梅菜扣肉,已经明显显示出这在当地是一个产业链。这怎么可能用当事人道歉所谓“管理不严”来作为借口呢?如果仅仅是管理不严,按照食品卫生安全法就只能处以一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罚款的最高金额也不过是10万元。
其实道歉是远远不够的,当地的官方现在还没有出调查决定。但是可能绝不止仅仅是经济处罚。如果是涉事企业故意采购槽头肉进行加工,这难道不需要背负刑责吗?在之前安徽阜阳已经处罚过类似劣质梅菜扣肉的行为,罚款也只不过几万元,这对于那些知假售假的企业有震慑作用吗?
有博主还原了淀粉肠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制作过程确实不需要科技与狠活。就是各种收购来的鸡骨架,有毛的和没毛的都要,生的和煮过的也都一样,然后放到粉碎机里弄成泥,这样就算大功告成了。估计淀粉肠那就是拿这些泥再跟淀粉进行搅拌,最后挤压成型,烘干就算可以了。
我们思考下它的成本能有多少呢?那些鸡骨架本身就是没人要的,如果不制作成这个东西,估计就当做餐余垃圾还要付费才能进行处理。所以有可能它的成本就是没有,那么唯一的成本可能就是淀粉的成本,再加上制作过程中人工的成本。最便宜的也要一元一斤一根,我的天哪,这个利润率实在太高了。
但是如果小商贩、售卖的经销商和直播主播应该如何破局呢?其实就是要靠那些生产厂家展示他们的进货证明,展示他们的原料进货溯源,展示他们的加工过程,展示他们的产品成分检测报告。但是民众有没有发现,自从翻车之后到目前为止,只有那些经销商家着急在直播间大吃特吃,去证实没有问题,而没有一个厂家出来晒自己的进货单,晒自己的加工过程,晒自己的成分原料表和检验报告,这又是为什么呢?
唯一能证明自己生产的食品符合标准,而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其实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厂家的人员,将自己的梅菜扣肉、淀粉肠进货原料的采购单据拿出来,将自己加工的过程展示出来,将自己的检验报告量出来!
现在非常奇怪的是那些厂家为什么不出来呢?他们可以明明白白的拿出各种证据,去证实自己的淀粉肠没有任何问题。证实的过程也真的很简单,但是为什么事件发生了两天了,没有一个厂家出来呢?这才是大家应该思考的地方。其实也确实建议商家去思考思考。如果他相信厂家的话,那么他是不是应该去厂里拍进货单,拍拍生产流程呢?
现在有商家专门将生产厂家给予的质量保证说明张贴的出来,但是这有什么用途呢?被315抓到现行的那些厂家,哪一家没有营业执照?哪一家没有生产许可证?像这种盖着厂家公章的保证书又有何用呢?厂家保持沉默,而商家这么着急,有时候想想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但是如果上游的生产厂家,不能解决行业信任问题,那么有可能这两种食品将永无翻身之地!
再想想在那些网红直播间买的梅菜扣肉和淀粉肠,不论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的主播,不论是对家人嘎嘎好的主播,他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呀?这次辛吉飞是彻底洗刷了自己的名声,他在一年前就已经揭露了梅菜扣肉预制菜的猫腻,但是当时遭到了投诉,视频也被下架了。现在终于在315被揭露出来了。
同样现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间承诺退货,但是知假售假售卖假冒伪劣的商品,仅仅退货就可以了结吗?既然他们可以将这个商品卖到千万元成交额以上,为什么没有派人去厂家进行考察呢?现在宣称的是合作商家的商品,不是他们自选的商品。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在他们的直播间卖掉的呀,难道真的不需要负加倍责任吗?假一赔三是最起码的吧?
未来你还会相信这些直播间卖的预制菜吗?你还会吃使用鸡骨头粉磨出来的淀粉肠?你还会相信说两句诗,很有文化内涵的主播吗?他们赚钱的心不狠吗?如果厂家不敢站出来,其实永远也解决不了信任问题,那谁愿意去吃呢?
结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预制菜市场逐渐崛起,然而消费者的口味和认知差异导致商家面临巨大压力。一些电商平台通过直播销售等方式吸引顾客,但也引发了质疑。专家建议商家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建议:
1.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提高商家违法成本,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2. 强化源头把控,严格把控食品添加剂等关键原材料来源,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公开透明,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提高其信任度。
4. 提供消费者质量保障服务,例如退换货服务,让消费者在遇到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5. 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督,建立有效的消费者评价机制,对不良商家进行惩治。
6.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和识别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