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靠别的动物吃剩下的骨头维生,胡兀鹫的生存能力远超人类,而它们的这种强大的生存能力是从娃娃抓起的。
近日,甘肃祁连山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管护人员在日常巡护时,就拍摄到了它们在海拔2700多米处的悬崖上孵卵的珍贵画面。这是该保护站首次拍摄到胡兀鹫孵卵。
胡兀鹫的繁殖期是每年的12月到次年5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它们会选择在高山悬崖岩壁上大的缝隙和岩洞中营巢,巢为盘状,主要由枯枝构成,其内衬以枯草、动物毛发等,有时候胡兀鹫也会利用金雕留下来的旧巢。
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3枚和1枚,孵化工作由雌雄鸟共同承担,一般情况下,第二只雏鸟会在第一只破壳一周之后出壳,并且要比第一只雏鸟小很多,而它生来就是个备胎,只有当老大出现意外时,老二的生存几率才大些,在食物紧缺的年份,老二多数时候会因缺少食物死亡,并成为老大的食物。
刚出生的小胡兀鹫,食性跟父母一样,只不过它们吃的骨头相对块小些,胡兀鹫的食管非常有弹性,因此小胡兀鹫吞食骨头时完全不用担心会卡住,更不用担心会消化不良,它们的胃酸就像蓄电池的液体一样,可以轻松溶解骨头,变成可吸收的营养。
在胡兀鹫的食物中,骨头的占比约为90%,腐肉等约为10%。对于成年胡兀鹫来说,就没有它们吃不下的骨头,遇到大块的,它们会叼着它飞至50至80米高,然后对准岩石让骨头落下,摔成可以吞咽的大小,再慢慢享用。
但在自然界中,要找到动物尸体绝非易事,尤其遇到 恶劣的天气时,为了寻找食物,胡兀鹫一天可以翱翔9-10个小时,飞行高度可达7000米以上。它们的视力很强,在视网膜的斑带区中央凹内的视觉细胞有150-200万个,远多于人类在相似区域的20万个,这有助于它们远距离发现食物。
胡兀鹫是世界上唯一的嗜食骨头的鸟类,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也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结论:胡兀鹫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极高的食物摄取效率,展现了其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智慧。同时,这也反映了大自然的残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建议: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防止物种灭绝;
2. 提供充足的野外生存训练和资源支持,帮助胡兀鹫更好地适应环境;
3. 加强科学研究,了解胡兀鹫的行为习性和生存策略,以便更好的管理和保护它们;
4.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