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被认为是对婴儿最有益的喂养方式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婴儿所需的营养和免疫物质。然而在一些文化中,母乳喂养被视为母亲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被视为衡量母亲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这种观念可能会导致女性感到压力和被束缚,使她们在选择喂养方式时感到困扰。此外,一些女性可能由于身体原因、工作或其他因素而无法选择母乳喂养,这也可能使她们感到内疚和不安。本期腾讯新闻《儿童成长守护计划》邀请儿科医生虾米妈咪;国际认证泌乳顾问范崇纯;国际母乳会中国首席代表、国际认证泌乳顾问李敏怡共同探讨,母乳喂养是对女性的道德绑架吗?
核心观点:
- 1 母乳喂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母婴都有长期的健康收益,要把它当成一种平常的事物来看待。
- 2 母乳喂养需要家庭、社区、社会共同支持。如果妈妈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专业人员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的话,对母乳喂养是很好的支持。
- 3 家庭成员对于母乳喂养的态度是由母亲的态度来决定的,彼此也是相互影响、随时紧密联系的。
- 4 当母亲和家庭面临一种育儿的抉择时,需要给到充分的知情权,比如对母婴、家庭的健康收益和风险,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做出有利的选择。
- 5 女性主义本身反对的不是生育和照顾本身的事实,而是对于价值的贬低和劳动分配的不公。
虾米妈咪:母乳喂养能给孩子和母亲带来什么?
李敏怡:在国际母乳领域有一本经典的书叫《母乳喂养的女性艺术》,里面引用了一位医生博士在《无忧分娩》这本书里面提出的一点,刚出生的婴儿其实只有三个需求,第一个是温暖地待在妈妈的怀里,第二个是吃到妈妈的乳汁,第三个是感觉到妈妈存在获得的安全感,母乳喂养刚好都可以满足这三点。
我发现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很多小婴儿从妈妈的子宫来到一个光亮、很多声音的世界,他可能会很害怕,可能最熟悉的就是妈妈的味道和温度。母乳喂养不仅提供食物,还可以满足情感的需求,所以母乳喂养从生理和心理来说都是非常自然,也能简单满足婴儿的需求。有一个IBCLC的儿科医生朋友在讲一个课程时提出了一个很具象的画面,就是妈妈的胸前是孩子最好的栖息地。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小婴儿生下来就应该跟妈妈待在一起。
虾米妈咪:有些女性担心母乳会让身材走样,母乳喂养能给母亲带来什么?
范崇纯:其实身材走不走样跟喂养方式并没有关系,和生产怀孕、年龄有关系。我们扩展到讨论母乳喂养对母亲有什么影响。大家可能听到比较多的是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女性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其实我们想要让更多女性来了解母乳喂养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近期的健康收益,还有很多远期的健康收益,除了已经讲到的,还有降低肥胖率,降低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来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阶段。所以母乳喂养的健康收益影响是非常长期的。
还有就是对母亲的心理影响,母乳喂养能够帮助女性更好地适用母亲的角色,能更好地体会到育儿过程中的幸福感。这一点我很有体会,疫情期间我们组建了线上支援妈妈在家母乳喂养的群,到现在两年多了,其中就有好几个妈妈第二次怀孕。我发现妈妈在顺利地进行母乳喂养以后,很快又有第二个孩子。我感觉他们在讨论的时候有一种幸福感和获得感。母乳喂养对于女性健康的心理,包括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体会育儿过程中的幸福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虾米妈咪:父亲们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母乳喂养会持有哪些态度?
李敏怡:国际母乳会是一个已经有68年历史的NGO,在中国也有20多年的活动经验。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说,家人通常可能有两种意见,一个是支持母乳喂养,跟着妈妈在孕期的时候就开始参加聚会进行学习,另外一个是可能家里有一些老人因为年轻时经历过一些物资匮乏的时候,对于吃饱这件事比较执着,往往这时候妈妈就会受到一些怀疑的声音,比如到底有没有足够的奶喂饱孩子。这时候我们就会跟家人解释怎么分辨孩子有没有吃饱、妈妈的奶量是否足够。有些妈妈母乳喂养第一胎时不太顺利,希望在第二胎重新来过,她有一些新的选择,这时候我们做的事就是提供资讯,告诉她母乳喂养以及人工喂养各自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风险。现在在国际母乳会内部,比较提倡母乳喂养作为一个正常的养育行为,配方奶是特殊情况下的一个选择,妈妈做选择之前要知道可能对孩子和妈妈带来哪些风险,比如孩子慢性病的获得几率。如果在我们提供了这些资讯之后,这个家庭依然要混合喂养甚至是人工喂养,我们是会尊重的。
范崇纯:关于家人对母乳喂养的支持,我很高兴地看到这几年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的推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如果作为家庭养育主心骨的妈妈,对于母乳喂养的意愿非常坚定的话,通常家里人也会受到影响,积极地支持母乳喂养。但是一旦妈妈遇到母乳喂养问题时,她们的观点往往特别容易摇摆,被误区带偏,这时候家里人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和动摇,所以我们希望更早地把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带入家庭,在孕前产前的教育中把家庭成员尤其是爸爸纳进来,更好的一起来支持到妈妈。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如果妈妈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专业人员及时帮助解决困难的话,对母乳喂养是很好的支持。
虾米妈咪:配方奶、双职工、女性就业难……女性产后回归职场的压力,让现代人对育儿方式有了不同的选择,甚至有人认为母乳喂养是对女性的道德绑架,喂母乳就没有女权,是这样吗?
李敏怡:我个人是不认同这些的,但我知道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中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大家在电梯、公共车站等一些公共场合见到关于婴儿喂养的宣传,可能都是配方奶公司在做的。像我们这样支持母乳喂养的NGO或者其他一些个人或群体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有雄厚资本的、可以大面积做媒体宣传的情况。
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全球职业规划师,我也接触到很多生育之后要重返职场的女性,她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在家庭带孩子还是继续原来的工作;是换一份轻松一点的工作还是开始创业什么的。我个人的经历是一直在外企工作,直到我的孩子出生,我选择开始创立自己的公司,就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育儿和工作。我觉得当我们面临一种育儿的抉择时,首先要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的方式对我的好处是什么,对我的坏处是什么。就等于我们选择到底离乳不离乳,什么时候离乳,选择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好处是什么,挑战或坏处是什么。我们把这些想清楚了再去做选择,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觉得并不是不喂母乳就不是一个好妈妈,至少在国际母乳会内部我们从来不这样说,母乳喂养哪怕是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都是伟大的妈妈。因为你尽你的能力,在当时的认知下做到了你能做到最好的部分。我们做的事情是让你充分了解再去选择,如果不喂母乳,我们依然会给予支持,比如要逐渐离乳或者其他一些什么方法。
范崇纯:我想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分享一些我的看法。母乳喂养和女权放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陷阱,其实并不关联。母乳喂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选择吃饭还是吃面条,和女权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这种道德绑架可能来源于配方奶的宣传,他们的宣传无孔不入美化配方奶,让大家能够对配方奶不那么反感,乃至忽视它的风险。比如说配方奶喂养会干扰母婴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婴儿更易发生腹泻、呼吸道感染更为频繁、更易出现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易出现过敏和乳糖不耐受;未来罹患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未来肥胖风险增加;未来智力测验分数较低;而母亲更容易再次怀孕,患贫血、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也增加。打个比方,我们几乎很少人会认为建议不要长期吃方便食品是在道德绑架,但在讨论母乳时就发生改变,这是我们要深思的。有时候真的要把它当作一个平常的事物看待。
虾米妈咪:将母乳喂养和女权挂钩,会造成什么影响和后果?
范崇纯:我觉得之所以很多女性陷入这种逻辑的陷阱,并对这个说法很多认同,是因为确实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妈妈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此外,即便不母乳喂养,在怀孕孕育的过程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母乳喂养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时候众口铄金,大家就觉得好像是有关联的。
虾米妈咪:我觉得女性主义可能更加适合现在讨论的这个问题。谈论女性生育等问题大家关心的是有没有各种选择的权利,女性有选择的自由。女性主义本身反对的不是生育和照顾本身的事实,而是对于价值的贬低和劳动分配的不公。
李敏怡:这个很可能是从配方奶销售角度考虑,美化了人工喂养带来的方便。一些女性认为自己喂奶多辛苦,一天要和孩子待在一起,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乳腺炎或者追奶等。如果绑在家里和孩子在一起就是没有女权。有些人就很简单地把这个东西片面化为女权。
刚刚提到的家庭分工的问题,社会普遍认为孩子出生了就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可以继续玩手机打游戏。实际上我们比较提倡的是爸爸学习怎么当爸爸,分担育儿的责任。最简单的是当你的配偶对于喂养或者育儿产生困惑的时候,你跟他有很好的交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如果爸爸们能有这样的行动,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女权、道德绑架的问题。
虾米妈咪:哪些误区和担忧会影响母亲和家庭是否选择母乳喂养?
范崇纯:一些妈妈在喂养过程中担心自己的疾病对乳汁有影响、担忧乳汁不足,担忧孩子吃得不好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举个例子,妈妈疑惑自己感冒了、乳腺炎了可不可以喂,如果有专业的知识告诉她不影响,只需要做好一些观察和评估就可以了,那么妈妈可以很好的继续喂养下去。但是如果得到的是一个错误的引导,就可能引发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可能过早的离乳。
很多妈妈担心是不是自己选择母乳喂养就是要24小时和宝宝在一起,把母乳喂养的妈妈总描绘成一个非常憔悴疲惫的女性妈妈形象。其实这也是一种宣传误导,让妈妈感觉到这是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女性形象才是正常的引导。
虾米妈咪:我觉得母乳喂养是一件非常正常和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去美化,不要给母亲任何压力,怎么舒服怎么喜欢就怎么来。蓬头垢面或者精致都不是评价一个母亲成功或者失败的标准。
虾米妈咪:育儿是一个小家庭的工作,但是目前的社会化支持不足。准妈妈、母乳妈妈们眼下更需要哪些支持?
李敏怡:我做母乳喂养志愿者的工作已经是第十年了。我觉得需要的支持网络至少来自三个方面。一个是专业方面的支持,包括妈妈在做产检、孕妇学校、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共同的支持,还有专业母乳喂养的指导,对于妈妈的开奶会更加顺利一些。从医院回到家里,就进入了一种社区支持的模式,比如圈子里母乳喂养的朋友、你的婆婆、你的妈妈。原始社会中没有配方奶,母乳喂养这种技能是靠模仿传承下来的,周围人怎么喂你就怎么喂。我们需要社区的群体支持彼此。来参加聚会或者在社群的妈妈会更加坚定地觉得这件事情是值得去做、有信心能做好的。最后一个不可或缺的是家庭的支持,怎么处理育儿里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的冲突。我们除了会给一些专业的知识,也有怎么跟家人沟通,让他们尊重妈妈的选择。这三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当然,如果有幸我们国家的政府机构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一些宣传,让不同的群体看到这件事情。
虾米妈咪:最近大家讨论育儿假的薪酬究竟应该是国家补贴还是公司补贴,如果公司补贴的话以后女性的就业就更困难了。所以社会支持方面可能国家投入还需要做很多,包括带薪休假、公共的儿童活动空间等,也包括安全的食品、疫苗,健全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当社会支持缺失的时候,育儿更加依赖个体的家庭,个体家庭遇到的困难也更多。妈妈们也想享受自己的个人生活,但这和育儿并不冲突。可以身体是自由的,但精神与孩子同在,指导家人做一些育儿事务。
范崇纯:在母乳喂养的支持过程中,需要我们社会每一个细胞都一起行动,我们国家层面也做了很多努力,2021年还颁发了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都是在积极推动母乳喂养。
虾米妈咪:如何做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更能让宝妈、宝爸接纳?
李敏怡:我们提供资讯是在尊重选择的前提下,把妈妈摆在前面。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好好照顾自己,无论哪种养育方式都不容易。
范崇纯:以往的宣教之所以让妈妈感觉自己被绑架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点关联,往往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妈妈,可能今后要以更加贴近妈妈的角度来支持和宣传,形成全社会的一种意识概念。
虾米妈咪:在工作和宣教中我们如何消除部分母亲无法母乳喂养或全母乳喂养的遗憾和内疚?
范崇纯: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非常顺利地进行母乳喂养,我们要做的是给到妈妈最好的支持,解决她们的实际问题,让妈妈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帮助妈妈能够好地自洽。
虾米妈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遭遇一些挑战和挫折,妈妈会不断有遗憾和内疚,如果还沉浸在上一个遗憾和内疚当中无法自拔,你是赶不上孩子的成长的。其实不需要也不可能在一切事情都能给孩子做到最好,我们也不需要完美妈妈,只需要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的,这个足够好是基于每个人不同的情况。
嘉宾主持:
虾米妈咪 丨儿科医生,《育儿正典》,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嘉宾:
范崇纯丨国际认证泌乳顾问
李敏怡丨国际母乳会中国首席代表、国际认证泌乳顾问
整理:廖晞冕
审核:蔡娟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但欢迎转发至个人朋友圈。
首先,根据文章开头的主题“喂养被认为是对婴儿最有益的喂养方式之一”,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母乳喂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之一,但它也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它对母婴的长期健康收益巨大,包括新生儿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然而,在一些文化中,母乳喂养被视为母亲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被衡量母亲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这种观念可能会导致女性感到压力和被束缚,使她们在选择喂养方式时感到困扰。
其次,文章提到了女性主义本身反对母乳喂养,并将其视为对价值的贬低和劳动分配的不公。这一观点可能导致女性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犯。尽管如此,还是强调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为它是赋予女性最好的角色体验,有助于她们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更能体会到育儿过程中的幸福感。这篇文章讨论了一些其他的哺乳方式,如配方奶和双职工,以及现代社会女性面临的育儿压力,但总的来说,认为母乳喂养是女性应该选择的常规养育行为,不论在准备生育还是面对孩子的过程中都应该得到支持。
然后,文章询问了家人对于母乳喂养的支持态度。一位专注于母乳喂养的专家表示,如果家人能够理解和支持母乳喂养的好处,即使面临母乳喂养问题时也能保持理性思考,那么她们便不会轻易放弃母乳喂养。他提醒女性应确保有足够的信息和专业支持,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最后,文章探讨了配方奶和人工喂养之间的优缺点,并指出虽然它们可能提高效率,但可能损害母婴之间的亲密感。因此,鼓励家庭成员在作出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而不仅仅是食物和经济成本。
总的来说,本文强调了母乳喂养的健康益处,并提醒女性不要因文化观念或职业技能而放弃母乳喂养。同时,文章倡导专业人员和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以确保每个家庭都能接受合适的营养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