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籍植物爱好者陈国棣、刘修雷霆等人在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南沿麓的阳西县塘口镇山溪中,发现了阳江川苔草的踪迹。经过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确认其为川苔草科植物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阳江川苔草。 阳江川苔草形态上与福建川苔草最为接近,但后者独有的特征为生殖枝更长,可达13.1毫米,每簇有3-8枚细长的叶子,色泽暗红,叶片可长达26.7毫米,而其根则相对较窄。阳江川苔草开花,结果。对生长水质要求高,要水质清澈无污染,又要保持常年流水,是水质优良的一个指向标,对研究植物系统的演化和溪流水质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名为“杯子海绵”的生命体,其寿命可达到15000年,并已知该物种仅占深海动物物种的一小部分被描述。此物种生活在深水区,最长可达11米,比大白鲨长度的两倍还要长。
英国格洛斯特郡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代蟑螂物种,名为Alderblattina simmsi,它属于Rhipidoblattinidae科,生活在大约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Toarcian阶段。研究者发现,A. simmsi 的翅膀颜色可能反映了基于气候的进化变化。
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收录物种155364个,增加了60个新物种。此版增加了27个新种类,总数达1505个。
2024年度十大人物揭晓,其中两位中国科学家被选入;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延长5年,重大修订即将展开;黑巧克力降低21%2型糖尿病风险;多吃黑巧克力可预防2型糖尿病。 相关文章: 《自然》杂志评选2024年度十大人物,徐沪济、李春来入选 《自然》发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 清华大学获得“卡脖子”突破 外国科学家攻克"搬沙发"难题
中国药科大学公布科研成果:多靶标天然药物实验室揭示细菌通过代谢抵抗噬菌体感染的新机制,可为开发相关药物提供思路。此新机制揭示了细菌免疫与代谢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科学家深化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识,为今后开发相关抗感染药物提供重要思路。
数字时代的孩子们,他们生活在充满数字科技的世界里,从小接触并习惯了各种数字设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娱乐和学习的必要。在广东省,99%的3-6岁学前儿童的家庭至少拥有一款数字设备,且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天都会花费一个小时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儿童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也在不断增加,尤其在疫情期间,许多儿童通过看视频等方式获取知识和娱乐。因此,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需要正视这个现象,合理引导孩子使用数字设备,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视力和健康。
事件起因是数据颜色主题的改变,其中心热点是红色和橙色。
生害怕被欺负,只会在课间偷偷溜去学校门口。后来,我又听说有个社区已经开始使用可视门铃作为安全防范手段。于是,我不禁联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上学的经历。经过对比,我发现这款可视门铃具有准确的距离显示、清晰的画面显示以及及时的通话功能,非常适合家里安装。看着父母疑惑的眼神,我决定为他们试用这款新产品。最后,他们毫不犹豫地下单购买了这款可视门铃,并承诺会尽全力确保孩子的安全。
这段文字可以概括为:过度批评和否定孩子的人格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并使孩子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动力。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了解犯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的兴趣爱好。
核心特点是强调“选择最佳的药物组合”,包括GLP-1/GIP抑制剂、强效GLP-Ras切换剂以及适当的剂量给药。 - 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2025年《糖尿病管理标准》; - 新版指南强调筛选高肝纤维化风险患者实施代谢手术、强效GLP-Ras或双靶点GLP-1/GIP制剂及吡格列酮联合治疗; - 特别强调推荐适当调整剂量; - 强调个体化血糖目标; - 增加了睡眠健康相关内容,建议成年人应每天获得至少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管理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本文介绍了南方和北方朋友对茴香的认知存在差异,并通过茴香菜的功效推荐了它作为一种绿色蔬莱来吃,既可以暖身又可以补肾。文章提到茴香菜在中医中的功能主要是温补肾阳和开胃散寒,且在女性的宫寒痛经、老年人腰痛甚至小朋友遗尿等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最后推荐了一种茴香菜的食方——凉拌茴香菜。
小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述了自己被抱养37年,与亲生父母见面的经历。当他们再次来到养殖场时,小艳表示拒绝与他们认亲,因为他们不是来探望她的,而是有目的性的。其中一位亲生父母表示他们是来了解小艳的生活情况,并没有其他的意图。虽然如此,小艳依然坚持拒绝他们的好意,并退回了10万元现金。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无针给药装置,通过喷射墨水将其送至肠道,替代传统打针方法,有望提高药物到达腹部的可能性。此前,大多数人都选择用药丸形式服药,但一些药物在通过消化道后会降解,这给使用上带来了困扰。新的研究表明,新型可吞咽装置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至需求部位,尚未在人体安全测试中进行验证。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大型恐鹤化石,估计重量超过150公斤,可能会成为已知最大体型恐鹤之一。一项初步的临床试验也显示,木糖醇等天然化合物对降低早产风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