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止中国半导体行业升级,美国拜登政府出台相关政令后,一直向荷兰、德国、韩国和日本等盟国施压,要求它们进一步收紧对中国获取先进芯片技术的限制。为此,美国还计划与日本、荷兰组建所谓“三角联盟”,从设备、材料和技术上对中国设置障碍,特别是针对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对华出口业务,一直紧盯。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首相吕特五年来首次访华,并当着中方的面表了态。
据观察者网报道,吕特27日在北京表示,荷兰将确保出口管制措施“不会专门针对某一国家”,并努力降低出口限制造成的影响。对此,英国路透社认为,阿斯麦已成为美国对华“芯片战”的焦点,但吕特访华期间的表态反映出,荷兰如今正在外交上“走钢丝”,寻求淡化“阿斯麦设备出口限制”对荷中两国关系的影响。
那么,确实如路透社所说吗?客观讲,荷兰的做法,应该包括在这方面的考虑。荷兰既是欧盟成员,又是美国的北约盟友,在美国对华政策上,想要完全不跟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现状下,荷兰或只能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尽量两边都不得罪,从而寻求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而阿斯麦则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机制造商。数据显示,在2023年,阿斯麦净销售额达到276亿欧元,而中国市场就占了29%,已成为阿斯麦在全球的第二大出口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的出口业务,也直接关系到阿斯麦的销售额和总利润,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也不会完全因为美国的施压,就对本国企业与中国的合作设阻,因为这样做,对荷兰自己也不利。
英媒称荷兰在外交上“走钢丝”,确实也是真实的现状,如今就看荷兰如何找到“解决方案”了。实际上,不止荷兰,像日本、韩国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局。吕特称“不会专门针对某一国家”,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对中方作了保证,政治利益会考虑,但生意同样也得做。
很多人担心,不针对一个国家,那么同时针对中俄伊等多个国家时,就可以进行限制吗?吕特在访华时,估计不会玩这样的文字游戏。
对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搞小动作,中方曾明确表示,美方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不断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无理打压中国半导体企业,是地地道道的经济霸凌行径。美方裹挟一些国家打压中国相关企业,这更与安全沾不上边,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吕特在中国表态后,美国财长耶伦也表示,她打算在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中,“向中方在清洁能源行业的补贴政策表达不满,并施压中方作出改变”。耶伦称,“你们的产品太便宜,搞得美国企业破产”。这就确实有些可笑了,完全是在无理地将美国企业的落后怪罪于中国。
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包括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是目前国际社会大力倡导的清洁能源产品,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共同协商出的解决方案,中国带头执行,并加大推广,难道还做错了?美国企业无法应对竞争,就应该自己去从产品生产成本、市场销售上想办法,总不能要求他国提高产品价格,来让美企获得生存空间吧?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是,美国《通胀削减法》相关条款显示,从今年起,如果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矿物材料或电池组件由中国、俄罗斯、朝鲜或伊朗企业生产,美国购车人就无法享受3750美元至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对此,中国近日以“美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存在歧视性要求”为由,将美国告到了世贸组织(WTO)。中方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刻意将中国产品排除在外,有违公平竞争原则,也扰乱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实际上,不止中国对美国这一举措不满,即便美国的盟友们,如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也对美国的做法不满。美国在《通胀削减法》中表示,美国车企的产品或其他国家车企来美国生产的产品,能够获得美国政府的补贴。这也意味着,包括欧盟、日本、韩国在内的车企,在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时,都将面临美国的不公平竞争,除非相关车企将产能迁移到美国境内。
这一做法,也被欧盟指称为“釜底抽薪”,是想要彻底让欧洲企业失去竞争力。去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代表欧盟,亲自出访美国,希望能付个说法,但白宫明确回应,《通胀削减法》一个字都不能改。
因为俄乌冲突,美国已经彻底切断了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并将欧洲市场据为己有,将大量的页岩油、页岩气运往欧洲,不仅取得市场主导地位,甚至定价权都被美国握在手中。如今,美国又在新能源领域,搞起了不正当竞争的小动作,即便是美国的盟友,欧洲国家恐怕也忍不下去了。此前,在波音和空客的竞争中,双方就曾打过多年的官司。
对其他国家更为不利的消息是,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与拜登已基本进入最后决赛,且特朗普还占据优势。一旦特朗普当选,其在“不公平竞争”上的手法,恐怕比拜登还要多,下手还要狠,因为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是这方面的“行家”,且打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号,什么事都敢做。但不管怎么说,美国若激起了众怒,同样也会被孤立吧?如果大家都不跟你玩了,你又能到哪儿去“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