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同一天的时间里,备受期待的中俄两国首访的消息,都不约而同的定了下来。
近日,俄罗斯总统大选落下帷幕,普京以87%的得票率成功胜选,连任俄罗斯总统。在普京被问及,新任期后是否会考虑首访中国时,普京也笑着点了点头。同时俄方知情人士也透露称,普京连任后的首次海外之行,预计会在五月初提上日程,而首访的第一站,可能就是中国。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同一时间内,传出了新年首访的相关消息。
据外媒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去年访问北京时,就受到了我国的隆重接待,而今年,中方极有可能会在五月份到访法国巴黎,这将是五年来,我国与欧盟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中方首次到访欧洲。
而至于为何此次我国选择的首访国会是法国,而不是俄罗斯。并非是我国不够注重与俄罗斯的双边交往,而是意味着中俄发展的侧重点,开始有所变化了。
(俄总统选举投票结束后,普京召开记者会)
首先展开俄罗斯说,普京的上一次访华之行,是在去年十月份,受邀出席我国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而这也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普京首次亲自出国访问他国,这也无疑展示了俄方对于“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视程度。
毕竟在当今俄罗斯被欧洲国家围追堵截的背景下,中国是最能为俄方困境排忧解难的一个国家。一方面既可以让俄罗斯摆脱对于欧洲市场的依赖,另一方面,还能为俄罗斯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
而俄罗斯这边,也可以借助和中国的合作,加强其在东半球的影响力,为俄方“向东看”战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显然,俄方新一年的发展侧重点,依旧是围绕其“向东看战略”展开的,而中国作为其不折不扣的重要支点,算得上是俄罗斯默认的最高优先级。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就不一样了。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正在稳步向前,而接下来中国下一步该如何发展,就要着手于新的方向了,而欧洲就是中方新一年的主要目标。
当下,中欧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可谓十分矛盾,是既想靠近,但又心存疑虑。
就拿今年来说,欧洲的很多国家都表示了想要加大和中国的经贸往来的意愿。意大利就向我国的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抛出过橄榄枝。在今年年初,意大利希望能够让中企入驻,但是却一边想要比亚迪、奇瑞、长城等汽车能在意大利建厂,另一边却又声称,要经过评估后才能确保与中方合作,对中国始终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
可以说,意大利方面的做法,体现出的就是欧洲国家在对待与中国经济合作中的普遍态度,暧昧而又拧巴。
(王毅外长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于是在此背景下,我国为改变现状,就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前段时间我国王毅外长就频频辗转于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欧洲国家洽谈合作。
而从中方的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也能看出,中方打破中欧僵局的办法,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而法国,就在一众国家里露出了头。
首先,法国在欧洲国家当中,算得上是领头羊的角色,他在对华策略上,具有着一定的战略自主性,法方也在访华期间就曾表示过,认为欧洲国家不应盲目跟随美国的脚步。
此外,今年正逢中法建交60周年,去年到访了中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曾多次邀请中方领导人访问法国。所以,也这也正为中方的出访,创造了前提条件。
(拜登与特朗普)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还是美国的大选年,当下已经基本确定拜登要对阵的就是特朗普了。而这两人,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可谓是截然不同。所以,在选举结果无法预料的背景下,欧洲国家也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而若是中方能在此次访问中把握机会,让法国能引领欧洲国家,在对华政策的制定上更加自主独立,那么往后我国突破欧盟防线,打开欧洲市场将指日可待。
总之在新的一年,中方没有将俄罗斯当作首访国,没有任何的政治因素,只是两国发展策略上有所不同而已。中俄双方都拥有着各自的使命,也相信两国会在新的一年里同样迈出崭新的步伐,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将世界的脚步延展向更辽阔的远方。
结论: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中国政府的一次友好访问,无疑是全球范围内的一大亮点。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连任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来访,更是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面对俄法双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中国选择了尊重俄罗斯和法国的选择,并未将俄罗斯设定为未来的首访国家。中国的新年首访,可能会在中国之外的一个国家,如法国进行。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也为未来实现更大规模的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
中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中国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俄罗斯和法国的深度合作也是中国寻求扩大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国并不排除在未来几年内,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无论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还是对于整个世界格局的塑造,这次新年的首访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事件。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平等互利的精神风貌,也预示着中国将继续与其他国家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