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车企婉拒后,意大利明显坐不住了,总统和总理都想年内访华。那么,意大利想要的,中国会给吗?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对外透露,该国总统和总理正在计划今年访问中国。安博思称,这些访问足以说明,意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安博思这番表态,明显是自相矛盾的。倘若意方真的重视对华关系,也不可能在去年无视中方多次劝告,执意宣布退出“一带一路”。连安博思都承认,中意两国在汽车、农业和医药等诸多领域维持着紧密合作,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却放弃了与中国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合作。说到底,意大利想要维持的对华关系,其实还是偏向于经贸合作方面。
报道指出,中意两国的商界和企业代表将在今年4月齐聚意大利维罗纳参加当地的商业论坛。而在此之前,意大利政府已经邀请中国车企赴意建厂。因此我们推测,意方这个时候大谈重视对华关系,以及放出该国总统和总理都想年内访华的风声,不排除就是希望推进中企的对意投资,尤其是中国车企的投资。
这样的推测是有现实依据的。据美媒透露,意大利早在2月底便向比亚迪公司发出了建厂邀请。当时的背景是,斯泰兰蒂斯集团出于成本考虑,打算撤走部分在意大利的生产线。而意大利为了确保自身利益不会受损,这才想要吸引另外的大型汽车制造商,以填补斯泰兰蒂斯集团留下的市场空缺。
早在意大利传出风声或将退出“一带一路”之前,中方便曾提醒意大利,基于该倡议,我们过去一直都将意大利放在了对外关系中的优先位置。也就是说,如果意大利去年没有宣布退出“一带一路”,至少对于意方发出的合作信号,我们大概率会认真考虑。反之,既然意大利主动放弃了这样的优先位置,中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对意投资的信心,也就合情合理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面对意大利政府的邀请,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的回应是,现在还不是讨论增设工厂的时候。而这样的回应,显然就是属于一种婉拒了。
当然,客观上讲,即便将政治因素排除在外,比亚迪在欧洲增设工厂也不是急于一时的。该公司此前在匈牙利设厂,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在欧洲的销量。这意味着,只有该厂后期的生产运营达到预期,比亚迪可能才会考虑关于增设工厂的事情。何况,政治因素又岂能那么容易绕开。即便我们对意大利以德报怨,欧盟也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比亚迪公司自然需要对在意设厂持谨慎的态度。
区别可能就在于,倘若中意两国还维持着“一带一路”合作的积极氛围,就算比亚迪公司暂无增设工厂的计划,大概率也会把意大利放在优先设厂的位置。同样的,如果其他中国车企也有类似的想法,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大利自然也能成为优先考虑的建厂地之一。
基于这样的背景,意大利想要找补,当然需要对中国释放一些友好信号。总统和总理亲自出马,或许就是他们想到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但问题是,中意经贸合作面临困境,责任并不在中方。所以,意大利除了寻求与中国积极对话沟通外,还应拿出更多实际行动。否则没有人可以保证,当中国车企或者其他企业对意大利进行投资后,意大利不会又跟退出“一带一路”一样出尔反尔。
何况,在关于中国车企投资意大利这一问题上,至少目前来看,意大利方面的诚意是不足的。一来,如果不是斯泰兰蒂斯集团有可能撤走生产线,意大利或许压根就不会想到与中国车企加强合作。二来,意大利副总理塔亚尼日前还提出无理要求,声称只有在确保所谓“对等性”的情况下,意大利才会同意中国车企投资。而此番表态翻译过来大概就跟意大利此前宣布退出“一带一路”的说辞一样,那就是只要达不到意大利想要获得好处,他们随时都可能叫停。
总之,今年是中意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20周年。如果意方愿意与中方重回正轨,我们并不排斥借此契机让两国关系更进一步。但倘若意大利只是想从中国捞好处,我们也只有选择其他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了。
综上所述,意大利想要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并非易事。事实上,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并不是因为其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而是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利益。然而,这也使得中国企业在意大利的潜在投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中意经济合作,特别是涉及贸易领域的合作,同时也要考虑推动中意之间的人权、法治等问题。在具体操作中,中国的企业可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充分展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
此外,中国还应该关注到意大利的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所谓的“对等性”条件等,这些都是损害中意关系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中意双方都需要保持理性、公正和相互尊重的态度,避免任何可能破坏双方关系的因素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