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泽平宏观十周年,2024年春季,一场的思想盛宴——泽平宏观资产配置高峰论坛顺利召开。汇聚业界精英,百余位企业家共同探讨产业前沿趋势,把握资产配置的新机遇,看清未来的新趋势。
现场,泽平宏观创始人、经济学家任泽平博士,为大家带了一场《中国宏观经济展望》的主题演讲,以下是任泽平博士演讲实录:
首先欢迎各位同学的到来,为自己鼓掌。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最好的季节和大家相遇,正好两会刚刚胜利闭幕,我们也邀请了像很多顶级的科技企业包括专家来给大家做一些交流。刚才霍总做了非常精彩的开幕致辞,感谢北京银行,感谢霍总。培养财商,从娃娃抓起。
另外给大家报告两件事。第一件事,4月13日我们去小米汽车游学,也是小米汽车第一波接待商学院游学,在这里我们也预祝小米汽车大卖,雷总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企业家。第二件事,实际上最近这一段时间是泽平宏观创立的10周年,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其实我们今天还到场了一位真的泽平宏观10年的老朋友,专门从石家庄赶过来。
现在我们就直奔主题。我今天想给大家交流几个方面的,一个是大家热议的中国会不会布日本的后尘,我们的答案很明确,绝对不会,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挑战。第二,解读一下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传递的十大信号。最后,谈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及机遇。
1. 中国会步日本后尘吗?不会
首先来说中国会不会步日本的后尘,去年大家热议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泡沫破裂、人口老龄化、美国的遏制、资产负债表衰退,再加上政策应对不得力等原因,日本自1990年,失去了30年。很多人担心中国会不会步这样的后尘?因为我们与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购房人群。一般而言,20-50岁人是买房主力人群,20岁之前没能力买,50岁之后不需要了,20-35岁首次购房,35-50岁改善性购房。日本有两次泡沫,一个是7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但它购房的需求很旺盛,很快把泡沫消化了;后来,90年代又经历一次泡沫,但主力购房人群见顶回落,没有能力消化泡沫。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前后,中国的20岁-50岁人群也见顶了,房地产的大周期已经落幕了,我一直呼吁要房地产软着陆。
第二,老龄化。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今天中国的老龄化接近1990年前后的日本,是深度老龄化。当年日本跟美国的对抗很多人认为会是金融战败,但我们认为是人口战败。如果没有人口,将没有科技创新,谈何独角兽企业。1962-1976年是中国的婴儿潮,这一波人1962年正好今年62岁,1976年今年是48岁,所以中国的婴儿潮人口是48-62岁,这一波人在加速衰老。
近些年我一直呼吁要尽快放开生育,我和携程的梁建章和黄文政教授我们还成立了公益组织“育娲人口”,专门研究人口问题。
第三个是低生育率。据估算,中国的生育率已经是1了,什么概念?日本现在的生育率是1.22,比我们还高20%,美国是1.7,法国1.8,英国和德国都是1.6,联合国代际平衡是2.1。生育率仅为1会影响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社会的活力。我们真正面临的挑战是老龄化在加速到来,婴儿潮人口在变老。我从呼吁放开三孩,是现在鼓励生育,前几年还有争议,现在没有争议了。
当然,我们有很多与日本不同。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66.2%,当于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还有15-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发达国家平均城镇化率85%以上,前沿的发达国家都是90%以上,中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90年前后日本的人均GDP在3万美元左右,当前,中国人均GDP大约在12000美元,发展潜力巨大。
总结起来,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房地产人口拐点、美国的遏制,与日本相似,不同之处,从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口规模等我们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只要我们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全力拼经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基建、新能源,促进房地产软着陆,鼓励生育,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和活力,中国经济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2. 2024年政策积极,奋力一跃达目标
第二个给大家介绍一下2024年我们的政策趋向。我当时离开清华以后,第一份工作就在国务院发展中心,当时也是参与到很多文件包括改革方案各种起草。我想从学者的角度来给大家做一个解读。
2024年我们把目标定在了“5%”这个目标,怎么来理解?首先是提振信心。2023年GDP两年平均增长4.1%,2024年GDP目标要在2023年5.2%的基础上实现,对经济增长的要求高于去年。
其次是什么呢?既然定在了5%,那显然来看那不是说躺平就能够实现的,是要通过现在官方的表述叫奋力一跃,积极努力才能争取到的,所以这就需要财政、货币、房地产,包括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等来发力。
那么讲到这个“5%”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学术的解读。当时在2010年前后,当时我还在国务院发展中心服务的时候,中心当时就接到一个研究任务,就是中国有没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现在来看那个研究15年前很有前瞻性,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均GDP是七八千美元,现在是一万二,当时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个命题,就中国能不能跨越,我们当时国务院发展中心接到这个任务中国能不能跨越,怎么跨越,为什么会有中等收入陷阱,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其实中心当时提出了一个判断叫“增长阶段转换”,干嘛呢?15年前就提出不能再靠传统的增长模式,铁公鸡这一套,要靠高质量的这种新的创新驱动的这种增长方式,这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入发达国家很重要的驱动力,你看所有的发达国家除了靠卖资源的,大部分都是靠创新,靠提升全要素生产力,其实15年前我们就提出叫增长阶段转换,后来大家知道新一阶领导就用了这个判断叫增速换档,后来的新常态、高质量发展都是一脉相承,我觉得,新质生产力都是对我们战略和时代背景的认识和延续。
2014年当时我下海,除了5000点不是梦之外,我当时还提过一个观点,我不知道大家还不记不记得?叫新五比旧八好,也就是十年前当时我预测中国新的增长平台就是5%,现在你看我们就是5%左右。十年前当时我预测中国新的增长5%,很多人认为我是看空中国经济,我当时提出中国未来能够实现5%以上的中速增长,靠新的增长动能这是更好的一个发展。后来我又提出了新周期,还呼吁新基建、新能源,这是我的一些观点的一些延续。
我觉得这是第一个给大家讲的5%,还有2035年翻番目标必须要5%,不然我们的战略目标就完成不了了,这是我给大家解读的第一个信号。
第二,政策的总基调是扩张。要有积极的政策执行经济增长目标,需要财政、货币、房地产,包括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等来发力。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
第三,今年财政要扩张。为什么今年财政要扩张呢?因为地方现在财政紧张,那中央财政就要扩张。今年中央财政扩张力度有多大?我觉得力度还是空前的,4.06万亿的赤字规模,3.9万亿地方的专项债,去年大家知道有一个1万亿的特别国债,去年四季度发完大部分是今年用的,今年又专门提出1万亿的新增不列入赤字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而且一发要发好几年,还有5000亿以上的PSL,因为今年我们要搞保障房。
但是大家也说一开年社融不行,确实,最近钢铁黑色的这条链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最近大家可以看到贵金属,包括铜,包括锂价格都开始出现反弹。为什么?因为今年开年出口很好,带动制造业投资不错,所以大家看到有色的产业链起来了。
开完两会从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这些弹药都要打出来了,所以大家后面会看到社融的回升,就像中国过去宽货币完了以后宽信用紧接起来了。你比如说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2009年的4万亿刺激,中央实际就1.1万亿,因为当时国开行有一个针对4万亿评估报告,当时我也参与了。我印象当中全年是9.6万亿,上半年放出7万亿的信贷,大家觉得不多,当时GDP只有30万亿,现在是120万亿,你想那个力度多大。为什么?中央只投放了1.1万亿,但是我们宽信用乘数做得好,地方配套,国企配套,民营企业配套,所以整个乘数效应非常大。现在我们不仅要靠中央的财政扩张,我觉得后面还要提振民营经济的信心,还要调动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和新基建,这样的乘数效应才能起来。
第四,货币政策。这个大家看得非常清楚了,今年一开年5年期LPR利率连降25个BP,正常是5-10个BP。我认为后面还会降,原因是央行行长表态降准空间还有,以及今年美联储降息概率大。
还有就是扩大内需。我们可以看到家电等以旧换新、设备的更新改造,发改委讲说这个空间有5万亿的规模。
第六个就是新质生产力。第六个信号我先不展开讲。
七就是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八是优化房地产政策。这两天国常会又强调优化房地产政策,我认为后面的政策有两点利好:
全面放松限购是大势所趋,很多人担心说再限购一二线城市会报复性反弹,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说了即使反弹了以后我们还可以把它收紧,先管当前。
持续的降期,五年期LPR的降期我认为后面还有空间,包括存量的利率也有。其实我还一直关注的叫住房银行,我看最近也有一些学者,比如说像黄奇帆先生也在呼吁住房银行,我们一方面要搞保障房,另一方面开发商手里砸了一堆库存,我们出台保障银行3-5万亿,把开发商库存收了,用于保障房,又化解了风险,又进行了民生的保障,又避免了浪费,重复建设,多好的一件事情,这样的话中国房地产就软着陆了,这就是我最近在呼吁的这件事。当然最近我看我们公共政策的认知也出现了很大的进步,比如说人地钱挂钩的政策其实就是我们呼吁的人地挂钩,就是中国房地产为什么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人地错配,怎么解决?就是人地挂钩,在经济学上技术上都有解。
第九,弘扬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大家知道这些年我们一直呼吁,甚至撸起袖子在舆论场上和过去对民营经济喊打喊杀的这些错误的言论进行批驳,现在国家给出了明确的,而且后面要立法,我觉得对民营经济保护的力度也会逐渐的加强。
第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也包括“走出去”,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凭借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制造业能力走出去,去年中国汽车出口成为全球第一大国,我们还有很多的领域出海做得特别好。
3. 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第三部分给大家讲一下我对新质生产力的一些粗浅的理解。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7日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对“新质生产力”作了系统的阐述,3月5日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呢?权威的定义是: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我们认为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八个行业,也是八大机遇。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量子技术、生命科学。后面我们会邀请业内的几位特别棒的专家来给大家具体讲新能源、人工智能,包括氢能、新型能源体系这些做更具体的讲解,我就简单谈谈我们的一些判断和看法。
熟悉我们观点的同学知道,我在2019年呼吁新基建、新能源,2021年提出一个观点叫: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二十年前没买房。在2022年当时其实我提出一个观点叫:氢能、储能、智能驾驶是三大新万亿级赛道,将引领新能源革命下半场,这个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现在已经政策越来越明确了。
今天的储能、氢能、智能驾驶就是五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和锂电,对此我们深信不疑。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可以看到前一段时间电动汽车百人会明确有专家已经提出来了,未来中国的新兴能源体系是什么?就是以绿电为主,煤电为辅,已经提出到这个高度了,那么我们要大力发展绿电,去年绿电的新增装机量已经超过煤电,绿电起来以后风电光伏,我们经常讲它不稳定上不了网,所以必须要分布式储能,包括各种储能,氢储能大有可为,尤其是氢储能。为什么?你比如说锂电它是短时间的储能,只有氢储能才是长期的储能,而且氢燃烧了之后是什么?就是谁,它的应用场景非常的丰富,氢冶金、氢化工、氢燃料,你看看都有巨大的市场,还有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在去年欧盟已经要求2026年增碳关税,欧盟的碳关税是我们的10倍,现在很多企业提前谋划。如果按照那个碳关税,我们很多的轮船,包括工业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所以要发展绿电、绿氢、氢化工等等这些领域,一会儿我们有专家还会给大家做具体讲解。
那么未来氢的优势是什么?大家说现在太贵,制氢的成本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是电的成本,如果未来大量绿电的成本规模大幅上升,绿电的成本就会下降,绿电成本下降就会带来氢的经济性,五年前我们看新能源汽车,那时候你说新能源汽车又贵,里程焦虑,安全焦虑,动不动自燃,这五年都解决了,现在新能源汽车结果是什么呢?我看比亚迪王传福讲今年渗透率1万,全球销售的新能源车60%中国生产,而且中国新能源成本和规模优势导致了美国、日本、欧洲甚至发展电动汽车这条路线出现了一定的争议和动摇,它不是说它们不想发展,它们发现中国就跟当年发展光伏一样,我们这种产业链的优势,降成本的能力太强了,全球光伏的90%中国生产,现在新能源就这几年,全球新能源汽车60%中国生产,锂电60%装机量中国生产,再往后发展70%、80%,我们就不展开讲太多,一定要动态的眼光,氢的成本未来会下降的,因为它的技术在变化,它的绿电的成本也会下降。
还有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时代终将到来。而且,智能驾驶是什么呢?是新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的交叉地带,两个工业革命的交叉地带,我们现在讲叫第四次工业革命,集大成者就是智能驾驶时代到来,大家想想智能驾驶一定是人类非常革命性的变化,会带来什么影响?第一交通的拥堵会大幅改善,我们幸福指数将会极大地提高。第二,空气的污染会极大的改善。因为交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贡献了一半以上,北上广深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交通污染,我们哪还有什么重工业污染,绝大部分都是交通污染,不拥堵了以后、换成新能源以后,交通的污染都会极大的改善,共享出行就会实现,等等。
所以这个注定是激动人心的,这是我给大家汇报的,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了我们各个行业头部顶尖的专家详细给大家做介绍。
最后做一个总结。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什么意思?散布悲观的观点很容易赢得大家的认可,但是真正的乐观者是要顶着压力顶着挑战去前行的,因为只有前行才有希望。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