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林腾 陆柯言
随着国内算力的供需缺口扩大,华为算力正成为英伟达之后,被市场抢购的新产品。
3月21日,界面新闻记者从华为内部以及采购方渠道了解到,2023年华为算力GPU出货量大概在十万片,2024年产能增加到几十万片,但是,目前下单需求已经达到上百万片。光今年一月份,订单就已经下了几十万片。
另外一位华为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目前新增下单的客户很多,虽然增加了产能,但仍然供不应求,等货还要很长的时间。
华为算力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界面新闻从多方代理商了解,华为于2023年8月推出的算力GPU上市价格约7万元,之后至少经历了两次提价,目前市价在12万左右。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目前华为算力一共有三个客户梯队,第一类主要是三大运营商和政务类客户,第二类主要是互联网客户,第三类是其他公司。
由于算力紧缺,客户为了尽快拿到产品,都在想尽办法希望挤入第一梯队。“比如华孚时尚,为了进入第一梯队,已经在跟西部地方政府合作。”上述采购方人士说,第一梯度客户通过超聚变下单,一台服务器插8张卡,大概三个月时间可以交付。
根据IDC的《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7年我国算力需求将达1117.4EFLOPS,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目前国内公司中,尤其是有布局大模型产品的科技公司,对算力需求越发迫切。
英伟达是算力芯片领域名副其实的王者,但由于多轮限制,英伟达的最高参数的芯片已不能在中国销售。虽然英伟达已经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特供版芯片,但由于性能的原因,市场反应较为平淡。此前有消息称,自去年11月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等公司一直在测试英伟达的特供芯片样本,但最终的采购数量低于预期。
3月18日,英伟达发布了全新“Blackwell”架构,并推出基于该架构的GPU芯片B200,不过,目前尚不能确定这款芯片是否可以在中国市场销售。
因此,饥渴的买家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国产算力芯片产品上,而华为就是最优选择之一。
目前,华为已公开的Atlas 300T产品有三个型号,分别对应910A、910B、910 Pro B,前两者AI算力均为256 TFLOPS,而910 Pro B可达280 TFLOPS(FP16)。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互联网大公司开始选择华为作为算力补充,如百度和科大讯飞等。有算力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某短视频巨头公司近期在打造大模型,近期正大规模采购华为算力。另外,OPPO也在东莞建立了滨海湾数据中心,其负责人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多元化算力是其目标。
不过,相比过去大型互联网公司抢购英伟达GPU的规模而言,目前国内算力采购总量依然不高,未来仍旧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3月15日举办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公司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表示,今年将发展超过50家鲲鹏和昇腾的伙伴。他预计,2024年,中国区AI训推一体机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68亿元。
随着算力的供需矛盾凸显,一项名为“算力租赁”的新生意也开始悄然崛起。
算力租赁是一种将计算能力出租给有计算需求的下游客户的服务,但算力租赁的前提是出租方有稳定的算力中心,因此需要前期投入资金大量购买芯片和服务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许多传统业务类型的公司开始斥下庞大的现金,大步踏入算力租赁赛道。
如河南的味精公司莲花健康,在去年9月宣布斥资6.93亿向新华三购买英伟达服务,转型算力租赁服务;彩票纸张印刷公司鸿博股份的子公司英博数科,和英伟达等公司成立了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除此之外,主营风电锻件设备的恒润股份、以景观设计为主业的奥雅股份等也都在2023年官宣布局算力行业。
但眼下,因为英伟达GPU的紧缺,基于华为算力的产业链转型也开始陆续兴起。
2023年9月,主营是建筑业的高新发展,购买了基于华为鲲鹏+昇腾处理器的服务器品牌华鲲振宇70%的股权。
除此之外,主营是纺纱业务的华孚时尚,也计划斥资数十亿购买万张华为算力,在西部建立基于国产算力的超算中心,从而转型进入算力租赁领域。界面新闻记者获悉,目前这个项目已经签订了战略协议,正在进入采购协议的流程中。“华为高层,政府高层,公司高层,三方最近正在密集洽谈中”,一位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相比传统业务而言,算力租赁在现阶段确实是个更赚钱的业务。
根据东吴证券的研报,算力租赁公司的毛利率高达40%左右,净利率约为20%左右。鸿博股份在深交所回复函中提到,其一期项目达产年净利率约为17%,相比而言,其传统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仅只有10%不到,甚至亏损。
“我们给华孚时尚做过测算,如果万卡中心建好并开始租赁,能给公司贡献不小的利润,比卖棉花赚钱多了,这是促使很多公司前期敢投入如此多钱去购买GPU的原因。”上述人士说。
(界面新闻记者李彪对本文亦有贡献)
随着国内算力的供需缺口扩大,华为算力正成为英伟达之后,被市场抢购的新产品。然而,随着单打独斗,单个国家无法满足全球AI计算的升级需求,加上华为等公司在此领域的投资和市场份额逐渐提高,对于一些全球性的云计算厂商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利的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厂商可能需要寻求更多的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他们可以通过与其它云服务提供商合作,或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云计算中心来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他们也可以考虑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例如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和服务资源。
然而,这也意味着供应商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以保持他们的竞争力。这不仅要求他们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不断进步,还需要对他们如何有效地管理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
总的来说,面对AI计算市场的竞争压力,未来的云计算供应商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