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 1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
- 2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是适度的,既符合推动经济稳定向好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
- 3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到今年2月,发展改革委已经分三批下达完毕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财联社3月21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近期投资、财政、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并答记者问。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信贷和债券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央行: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平稳投放 避免“开门红”冲得过猛 导致后劲不足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3月21日表示,除了关注信贷总量外,还要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平稳投放,避免“开门红”冲得过猛,导致后劲不足,从前两个月的情况看,前期引导产生了效果,今年信贷投放节奏会更加可持续。
央行:正加强监测资金空转问题 将密切关注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
宣昌能表示,关于资金空转问题,我们也在加强监测,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企业转贷、转存,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防范资金空转的效果已经在显现,随着企业规范资金的使用,融资总量增速可能会比以前低一些,但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支撑力度反而会更大。
央行:2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 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在价格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面对国内银行存贷息差、境内外利差约束,人民银行通过政策组合推动降低成本的效果持续显现。在前期引导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以及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政策的传导下,2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为LPR改革以来最大降幅,有效带动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同时,既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又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央行:货币政策成效显著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货币政策成效显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总量合理增长。2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分别保持8.7%、9.0%、10.1%的较快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二是“五篇大文章”支持力度加大。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3.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8.3%、26.5%,金融资源更多流向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三是融资成本降、汇率稳。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月以来稳在7.2元左右,兼顾了内外均衡。
央行:去年12月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也已全部发放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在结构上,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注重提升效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都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人民银行继续实施好支持碳减排再贷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也已全部发放,还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不断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加大力度盘活存量金融资源,促进有效投资,助力化解过剩产能。
央行: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增长保持高位
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会上表示,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有以下亮点:一是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贷支持增长保持高位。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3%。前面也说到,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0%,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4.2%、18.5%、21.4%,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1%,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二是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1%;前两个月增加1万亿元,同比多增1102亿元。2月末,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4.4个百分点;前两个月增加2.53万亿元,同比多增1708亿元。民营经济贷款呈现量增态势。2月末,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5个百分点。
财政部: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同时,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展望全年,相信随着各项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放大,不但会巩固和增强当期的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会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积极作用。这也将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中长期的增长态势,反过来也会筑牢财政可持续性的建设基础。
财政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 按比例返还上一年实际交纳的失业保险费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将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比例返还上一年实际交纳的失业保险费,支持企业更多地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的工作。
财政部:1-2月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1-2月财政收入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开局平稳。今年1到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同比下降2.3%,但是按照可比口径,实际是增长2.5%。从今年1到2月的情况看,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两项特殊因素的扰动,一方面是基数被抬高,另一方面是减收因素。所以如果调整上述特殊因素的影响,1至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可比的口径下,增幅是2.5%左右,实际上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这个与宏观经济稳重向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
财政部: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是适度的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是适度的,既符合推动经济稳定向好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廖岷表示,中国政府债券在市场上一直受到广泛欢迎,过去几个月海外投资者连续多月净增持中国政府债券,成为亚洲地区表现最好的政府债券之一。
国家发改委:1万亿元增发国债中 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到今年2月,发展改革委已经分三批下达完毕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增发国债资金已经全部落实到1.5万个具体项目。从支持领域看,1万亿元增发国债中,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超过2000亿元用于京津地等地的灾后重建,其余资金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这些领域的项目建设,将有力恢复与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升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客观上也会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国家发改委: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运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21日表示,今年1—2月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出现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一步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努力保持民间投资增长态势。完善制度环境,让民营企业“安心投”,目前正在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拓宽投资空间,让民营企业“有的投”,推动地方和相关行业落实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机制,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和运营。强化要素保障,建好用好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通过投贷联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等机制,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和用地等要素保障。此外,加强对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评估,充分调动地方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积极性。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
刘苏社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更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民间投资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国家发改委: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整体投资增长8.9%,实现平稳开局。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1—2月,制造业投资增长9.4%,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2.9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5.2个百分点。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5.1%,增速比全部制造业投资高出5.7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增长势头良好。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8%。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1.6%,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1%。1—2月,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4%,扭转了去年前5个月以来的负增长状况;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1.6%、7.9%。1—2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7%,铁路、道路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7%、8.3%,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策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财政部: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 完成了全年预算的15.3%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发布会上介绍,财政支出体现出来靠前发力,进度加快。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完成了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是近五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支出既有总量效应,更有结构效应,所以我们相信这对于推动宏观经济的复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社会资本投资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将加快中央预算类投资计划的下达进度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表示,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策效益正在逐步显现。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统筹用好中央预算类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快中央预算类投资计划的下达进度,加快审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等,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资的空间;推动全年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
国家发改委: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前期工作。督促有关方面加强项目储备,强化可行性研究等前期论证,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协调加大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积极落实配套融资。二是优化投向领域。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同时加强各类政府投资的统筹衔接和错位安排,形成各类资金的整体合力。三是强化全链条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定,构建覆盖政府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投资决策、建设运营、监督检查等全周期、全链条的管理机制,以精细化管理促进投资效益的提升
国家发改委:已建立增发国债项目的调度机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3月21日表示,去年我国增发了1万亿国债。从项目进展看。目前,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增发国债项目的调度机制,已经开始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面调度。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相关项目建设正在抓紧有序推进,比如北京市、河北省的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了48%、45%。我们将督促地方加快工作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督导,推动这些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在年内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特别是督促部分灾后重建项目在今年汛期前建成投用,真正把各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国家发改委: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 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完善支持领域,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下一步,发展改革委将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方案后,会同有关方面迅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一方面,聚焦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支持一批高质量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深层次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落地。
结论: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这意味着政府可以在控制总需求的同时,通过调控手段降低融资成本,释放更多的资金供应,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是适度的,有助于实现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他表示,财政部门将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同时采取措施鼓励民间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建议:
一、要注重指导金融机构适度而审慎地放款,防止“开门红”冲击。二是金融机构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利用多层次货币政策工具实现低成本的资金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尤其是对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要根据财政政策的总体方向进行配置。
二、需要加强监测资金空转问题,包括对企业贷款转贷、转存等情况的跟踪。三是要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过度波动的风险。
三、要充分发挥政策组合的作用,保持经济稳定向好态势。四是重视财政、就业、产业、区域、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
四、金融市场要继续保持活跃,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投资。五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保证其正常经营和发展。
五、建议财政部门加大对社会资本的支持,尤其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运营。六、要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七、要加快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项目审批和建设。
八、需要关注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担当,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