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真理报》20日报道,乌克兰政府宣布,在收到“伙伴国家”的要求后,已经在乌国家预防腐败局官方网站撤下其“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被列入该名单的实体多为被指继续在俄罗斯境内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
《乌克兰真理报》报道截图
报道援引乌政府消息称,乌克兰内阁官员举行了一场长时间的会议,来自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国家安全局、国家预防腐败局、总检察长办公室的代表,以及“伙伴国家”驻乌克兰大使、临时代办或者大使馆代表,还有欧盟驻乌克兰使团代表共同出席这场会议,讨论这份“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存在的问题。
在会议期间,乌克兰外交部报告了“伙伴国家”提出的要求,其中指出该名单缺乏监管机制,因此为对抗俄罗斯的关键决策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乌克兰司法部强调,在未能首先解决立法问题的情况下,该名单就以国家的名义被公之于众,这是不可接受的。来自乌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的代表说,乌克兰执行其国家制裁政策不需要额外机构的参与,因为所有相关信息都已被列入“国家制裁登记册”中。乌国家预防腐败局同意,其管理的“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确实存在问题。
乌克兰外交部大楼 图源:视觉中国
消息称,这场会议结束前,与会各方就乌克兰外交部、司法部、经济部、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国家预防腐败局的多项提议达成了一致,包括将“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上的信息转交给乌克兰执行国家制裁政策跨部门工作组来管理,以明确对名单列出的实体实施国家制裁的理由,并准备将在政府相关会议上审议的提议。
报道称,网站用户此后点击“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的页面,就将跳转到“国家制裁登记册”网站页面。乌克兰政府内阁声称,此举是为了让受乌克兰制裁实体的官方名单可靠并保持一致。
据此前报道,被乌克兰国家预防腐败局列入其“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的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多家公司,包括美国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宝洁公司、百事可乐,日本烟草国际公司(JTI),德国麦德龙集团,法国欧尚集团,英国联合利华,以及中国企业。
根据这篇新闻的,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1. 从国际视角来看,乌克兰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一些共识,包括将“国际战争资助者”名单中的信息转交给乌克兰执行国家制裁政策跨部门工作组来管理,以明确对名单列出的实体实施国家制裁的理由。
2. 这些决定可能会受到一些反对意见,例如有些人认为这种做法会导致企业逃避国家制裁的压力。
3.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个行动可能会影响到国际形象,也有可能引起欧盟和其他国家的不满。
4. 联系到当前的社会背景,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需要权衡利弊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需要确保外国企业在特定情况下也能获得合理的待遇。
5. 因此,建议乌克兰政府在进行类似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寻求更多的政治和社会资源的支持。同时,也要做好风险管理,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