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52票支持、6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有关字节跳动旗下的社交软件TikTok的剥离法案。第二天凌晨,身在风暴眼的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发布视频回应,称这令人失望,并呼吁用户发声以保护自身权利。
早在去年3月,一场5小时的听证会已经将周受资推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那一夜过后,这位来自新加坡的年轻高管爆火中美。而此番回应也让他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出身普通家庭的他,是如何成为一个“满级打工人”的?
△ 周受资(图源:TED演讲)
不停抗争
时间过去一年,周受资再一次被卷入到风暴中,这一次是风暴的中心。
3月1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52票支持、6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一项有关字节跳动旗下的社交软件TikTok的剥离法案。
也就是说,字节跳动要在165天内剥离TikTok,这意味着字节跳动必须将TikTok出售,以保证TikTok不受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对手”的控制,否则苹果和谷歌等应用商店运营商将不得提供TikTok的下载服务。
TikTok正在经历“生死时刻”。如BBC所说,周受资现在也“正面临着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法案通过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14日凌晨,周受资就通过TikTok平台发布了视频回应。他在视频中表示:”如果这项法案被签署成为法律,将导致TikTok在美国被禁止使用……并将造成创和小型企业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这将使30万个美国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周受资强调,TikTok为美国的“1.7亿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也使700多万家美国企业获得了力量”。他还表示,对于依靠TikTok维持生计的小微企业,甚至是激励数百万名学生学习的教师来说,TikTok尤为重要。
在视频最后,他也给出了承诺,TikTok公司将“不停地抗争”,包括行使其合法权利来阻止禁令。
△ 3月14日,周受资出现在美国国会大厦
同样是在3月14日,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大厦与民主党参议员约翰·费特曼会面。会面间隙,他接受采访称,对众议院通过该法案“感到很失望”。
而在差不多一周前的3月7日,未雨绸缪,周受资执掌下的TikTok向1.7亿的美国用户发送了一则弹窗。据上观新闻报道,弹窗指出该法案剥夺了1.7亿美国人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将损害数以百万计的企业、破坏全美无数创的生计。另一方面,TikTok也向用户发送相关链接,提示他们致电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敦促后者投票反对这项法案。
一战成名
“我们需要的是明确、透明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广泛适用于所有科技公司,所有权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2023年3月23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听证会上,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接受了长达5小时的高压质询。
面对来自美国政客的无理提问,周受资思路清晰、直击要害,却始终彬彬有礼,透露着浓郁的精英气质。
△ 2023年3月23日,周受资出席听证会
在出席听证会前,他通过TikTok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他深情地说道:“我们正在面临至关重要的时刻。”这条视频也得到了2.4万多条评论回复,用户们纷纷表示“力挺”这位CEO。
听证会显然充满了重重险阻。尽管周受资在听证会上一再强调TikTok是一家独立的私人公司,并重申TikTok在青少年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承诺,但仍屡次遭到美国议员的打断和指责。
作为TikTok掌舵人,周受资自然也开通了自己的TikTok账号。2022年2月,他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TikTok视频。截至目前,他共发布了29条视频,展现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花絮。
△ 周受资的TikTok账号已有380万粉丝
此前,他的TikTok粉丝只有2万多。在那场听证会后,目前粉丝已达到380万之多。
普通家庭出身的高级精英
外表看似出身上流阶层的周受资,其实来自新加坡一个普通的家庭。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周受资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精通英文和中文,父亲从事建筑行业,母亲是一名会计。
周受资毕业于新加坡顶尖名校华侨中学。在出席听证会时,周受资曾这样介绍自己:“在新加坡军队服兵役后,我去英国上了大学,然后来到美国读商学院,也是在这里认识了我的妻子。”
在服役期间,周受资曾是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一名军官。服完兵役后,他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随后他留在伦敦,在高盛集团找了一份投资银行家的工作。
2010年,他前往哈佛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商学院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薇薇安·高,两人是同学,哈佛官网称两人“总是心意相通”。薇薇安·高祖籍中国台湾,目前是香港金融公司新鸿基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还是家族管理投资公司Tamarind Global的首席执行官兼负责人,以及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的董事会成员。
△ 周受资和妻子薇薇安·高(图源:哈佛商学院官网)
获得商学院学位后,周受资加入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巨头DSTGlobal,中文流利的他,成为DST中国区的负责人。在给伦敦大学学院毕业生的演讲中,周受资回忆道,“那时的我真的没有任何投资经验,但是我不断学习,强迫自己离开舒适圈。”
在周受资的推动下,DST完成了对小米、京东、阿里巴巴以及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也正是这段旅途,让周受资遇见了许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其中便包括TikTok的创始团队,为他多年后的加入埋下了伏笔。
32岁的“小米第二帅”
周受资上一次受到这么多国人关注,还是在出任小米CFO的时候。
2015年,雷军宣布DST前合伙人周受资加入小米,担任首席财务官,并在微博中兴奋地介绍他:“新加坡人,绝对高富帅,欢迎米粉关注他!”自此之后,员工和米粉就亲切地称他为“小米第二帅”。
这一举措在当时确实令不少人瞠目结舌,毕竟这位来自新加坡的青年才俊才32岁,但雷军却深信周受资潜藏的巨大能力。“之前受资是一名成功的投资人,具备独到的投资眼光和专业的财务技能,他在小米早期就发现了小米的价值并主导完成了DST的投资。”雷军曾公开表示。
在小米公司官方授权传记《一往无前》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周受资在DST工作期间,为了研究创业项目并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每年会约见350个创业者。从2010年开始,他每天都在思考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2015年雷军找到他时,他已经深入研究过1000家企业。
而在小米走向上市的过程中,周受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标志着港交所迎来“同股不同权”第一股。筹备上市的那段时光,周受资常常忙到“昏天黑地”。他在证监会附近的酒店租了一个房间,但是每次都忙到只能去洗个澡就折返回来。周受资认为,千万不要等到启动上市才做准备,最好能提前准备。
对于这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来说,这次IPO之战,让他有机会能够主导一家大公司的发展。他在小米的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上市一年后,周受资出任小米国际部总裁。次年,周受资成为小米最年轻的集团合伙人。
很多人以为,周受资就要成为雷军的接班人时,他再次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2021年,周受资宣布,自己将离开小米,加入字节跳动,担任公司的CFO,回到自己的家乡新加坡工作。
△ 雷军发微博告别周受资
暴风眼中的TikTok掌舵人
2021年3月24日,字节跳动宣布周受资成为公司成立以来首位CFO,外界认为这是字节跳动谋求上市踏出的关键一步。
周受资和字节跳动的缘分始于十多年前。出于对同龄人的欣赏,周受资主导了DST Global对今日头条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张一鸣在内部信中写道:“受资对我们的业务、团队和文化非常熟悉,他在DST工作期间就认识了我们,并推动DST在很早期投资了字节跳动。”
2个月后,TikTok任命周受资为首席执行官。2021年年底,周受资辞去了字节跳动的职务,专注于TikTok。
在加入TikTok后不久,他清空了自己的Twitter、领英和微博,转而开通了TikTok。
对于一个有雄心的企业家来说,他一定期待着自己能够开拓疆土,解锁更多的新市场。不过,周受资并没有这么好运。
在周受资加入之前,TikTok就已经面临困境和经济之外的干扰。2020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要求TikTok在美国市场下架,并从字节跳动中剥离,这标志着针对TikTok在美国市场的设绊和围剿拉开序幕。
之后的听证会,以及美国众院刚刚通过的法案,不过是这一进程的继续。
不过,从他去年参加听证会的表现,以及今年以来马不停蹄的应对和抗争来看,周受资显然并没有退缩。
这位掌舵人将把TikTok带向何方?TikTok的命运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结论:
这篇文章提出了TikTok即将在165天内被剥离的消息,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议。虽然这是一个重大决定,但是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言论自由和创作自由受到了威胁。然而,尽管如此,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抵抗。他回应说,TikTok将使用其合法权利来阻止禁令,甚至计划不断地抗争。
根据本文的,我们可以看出周受资是一位充满决心和远见的领导人。他曾在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听证会上面对美国议员的无理提问,但却始终彬彬有礼,显示出深厚的精英气质。他也是一位技术狂热者,对他的创新和领导风格充满了赞赏。此外,周受资也是一位政治敏感度很高的人士,他多次在网络空间中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呼吁用户保护自己的权利。
基于这些信息,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反对剥夺言论自由和知识产权:政府应该坚持公正性和透明性原则,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创造者的努力。
2. 继续抗争:无论是谁,只要遇到困难,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被限制和剥夺权利。
3. 加强教育和沟通: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公民的责任感和理解,提高公众对社交媒体应用的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它们。
总的来说,虽然TikTok面临的挑战很大,但我相信它仍然有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任何敢于挑战现状的人,无论他们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