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美联储会在今年内降息吗?华尔街有这样的期待,全球金融市场也在紧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言一行。美东时间3月6日和7日鲍威尔分别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发表半年度货币政策证词,从发布之后的市场反应看,黄金等贵金属价格上涨,似乎预示着人们更愿意相信美联储会“尽早降息”。
其实,鲍威尔“证词”中的两段话特别引人关注,第一段话表达的意思是:美联储官员对美国过去一段时间的物价增长趋势满意,但同时担心风险仍在潜伏,“在对通胀持续向2%迈进更具信心之前,降低利率目标区间是不合适的”;第二段话表达的意思是:政策利率可能处于本轮紧缩周期的峰值,“如果经济发展大体上如预期的那样,在今年的某个时候开始放松政策限制可能是合适的”。但鲍威尔同时评论说:“经济前景是不确定的,实现2%通胀目标的进展也不确定。”
这两段话合起来看,到底“向鸽”还是“向鹰”?市场似乎还是做出了“向鸽”的判断。为什么?
从经济看,鲍威尔在国会作证之时,也是美国多组经济数据发布之日。其中,美国2月ISM非制造业PMI为52.6,低于预期的53和前值53.4;美国1月JOLTs职位空缺886.3万人,低于预期890万人和前值902.6万人;2月失业率为3.9%,高于预期的3.7%和前值3.7%,是2022年1月以来的新高;等等。尽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似乎并未超出美联储可以容忍的范围。
从物价看,现在的物价数据恐怕是金融市场最为关注的数据,它更加关乎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但从今年1月的情况看,美国物价数据是有小幅反弹的。不过,当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在物价方向的目标,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从传统的“单个数据关注”变革为“平均区间关注”。所以,恐怕不是2月CPI或PCE可以决定的,而要看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值。
在美国,奇葩的是:当下华尔街的心态似乎更期待美国经济烂一些,因为这可以迫使美联储不得不掉转货币政策方向,早点降息。为什么会这样?恐怕是华尔街存在难言之隐。
华尔街有何难言之隐?第一,股市、债市太缺流动性了。毫无疑问,过去10多年,美国金融市场与其说是美国依赖经济复苏支持,不如说是在依靠巨额流动性支持。但从美联储隔夜逆回购的情况看,去年单日规模均在万亿美元以上的隔夜逆回购规模,现在已经降至4000多亿美元的水平。降速之快,降幅之大,令人瞠目。而这被华尔街视为流动性枯竭的征兆,所以他们热切期盼美联储降息。
第二,最近传出另一个重要信息,因为美联储加息过猛,美国银行业在硅谷银行破产一周年之际再次拉响警报。据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阿米特•塞鲁的测算,由于利率上升,去年美国银行体系的“未实现损失”高达2.2万亿美元。这显然是华尔街脚下的一颗大雷。
所谓“未实现损失”大致是指:债券跌价后的市值损失。2022年3月至今,美联储11次加息,把美国基准利率区间从0到0.25%,提升到了现在的5.25%到5.5%,整个过程美国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上升,对应则是价格下跌,这必然使所有美债持有者,持债市值相应萎缩。但由于债券到期偿还的缘故,所以“市值损失”未必导致债券投资的最终损失,所以这类损失被称为“未实现损失”。尽管如此,这样的“未实现损失”却会对当下大量持债的银行构成流动性威胁。假设当下发生大规模存款提取,而银行又得不到其他伙伴或央行的流动性帮助,就必须出售债券换回现金,支付储户,一举使“未实现损失”变成“真实亏损”。其实,硅谷银行就是债券价格下跌时遭遇储户挤兑,最终破产。
在硅谷银行之后,是银门银行(Silvergate Bank)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的倒闭,其原因无非就是“未实现损失”变成“真实亏损”。所以,难怪华尔街为此担忧,甚至高于对美国经济更烂的担忧。
显然,鲍威尔不会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所以在华尔街的作用下,鲍威尔妥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毕竟,他知道该为谁服务。至于在高物价中浸泡已久的美国民众,未来恐怕也只能指望工资的缓慢上涨去渐渐适应或消化了。
:姚坤
结论:在鲍威尔看来,虽然目前美国经济面临许多挑战,但他坚信降息的必要性。他强调了通胀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表示如果年内无法实现2%的通胀目标,那么提前降息可能会更好。然而,他也承认,当前市场的期望并不完全符合现实。因此,他认为需要密切关注通胀率的趋势以及过去的平均数值,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建议:对于投资者来说,应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盲目跟风或盲目恐慌。鲍威尔的观点表明,美联储可能需要调整货币政策策略以应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此外,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流动性问题。最后,政府也应继续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改革,以确保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