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中国已经崛起,而印度是否能崛起从来就是个未知数。所以,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对标美国的,从来不会把印度放在眼里。但是,鉴于印度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规模,未来必然会成为这个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最大变数。之所以说是“变数”,那是因为印度走向何方存在不确定性。比如,莫迪政府一边指责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一边又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大发横财;印度一边与中国不断扩大贸易,印军却在边境线保持与解放军的对峙,特别是莫迪政府一直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印度参与了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却拒绝更积极挑衅中国。印度在经济政策上也是一边向外资开放市场,一边玩着“印度挣钱印度花,谁也别想带回家”的收割套路,成为收割跨国公司的坟场。印度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也是金砖组织成员国,但拒绝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见,印度从来不是西方的傀儡,有自己的巨大战略野心,甚至在充分利用自己特殊的地缘政策地位,想快速崛起成为这个世界的又一极。或者说,在印度人眼中,自己马上就能成为与美中并驾齐驱的重量级选手。
但是,印度的野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来自现在国际秩序的阻力。比如,莫迪老仙一直在推动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结果被五常玩弄于股掌之间。印度为了打击分裂势力,在加拿大执行反恐任务杀了人,在美国杀人未遂,正在被西方看成是异类。印度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特殊军事关系,还被西方国家看成是不识时务。那么,印度又有什么办法来改造这个世界秩序让自己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呢?还真有。《日本经济新闻》的报告标题是“印度将与中国重构世界秩序”。这个观点被中国媒体解读为印度要与中国合作重新建构世界秩序,其实完全理解错了。苏杰生的本意不是说中印合作,而是说中国与印度因为实力的强大改变了世界秩序。
那么,中国与印度对现有国际秩序的看法是一样的吗?其实差距巨大,双方几乎合作的空间非常小。
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真正受益者,而印度不算。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印度不是;中国是世贸组织体系中的最大受益国之一,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拥有最为完善的工业产业链,更追求自由贸易。而印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仍然需要有限开放来保护国际市场,在这方面 没有中国走向成功的基础。中国和印度所走的发展道路并不相同。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是一个宗教民族主义国家,而中国正在变成一个拥抱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双方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没有相同的发展机遇,甚至还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这就决定了两国对很多问题不可能获得共识。
印度与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完全不同。西方国家从来就不把印度当成是竞争对手,而是会把其看成是平衡中国崛起的力量。所以,印度发展经济拥有比中国好得多的外部环境,双方也将因此对世界秩序有不同的看法。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基于双方在地缘政治上的矛盾,联合重建世界秩序并没有基础。中印边境争端很难获得根本性解决,印度只是利用中国的供应链来发展经济,印度还想取代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这些矛盾都难以调和。
总体而言,中国想推动建立多极世界,这一点与印度不谋而合,所以双方都是金砖组织成员国。但是,印度还是那个蚕食邻国领土,追求区域霸权,不愿意推动贸易自由化,想改变联合国安理会决策机制国家。因为两国的发展道路和外部环境完全不同,这就决定了中国与印度共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以在一些国际问题上有共识,但是又不可能合作推进建立一个更合理的全球秩序。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印度是周边国家唯一不参加的国家,这已经能充分证明这一点。中国一直被看成是全球南方国家的领袖,但是印度一直被取而代之,这也能证明莫迪政府一直把中国看成是竞争对手的本质。对中国来说,我们不需要与印度合作改变这个世界,只需要利用莫迪政府的野心,推动世界秩序的多极化,这恐怕就足够了。
结论:
印度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并未能崛起,反而有可能成为这个世界的战略格局变化的最大变数。然而,印度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战略野心,并且自己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其想要迅速崛起。这一观点在中国引发了广泛讨论,虽然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在面对印度的挑战时,中国可能会面临来自西方大国的压力。
对于印度如何改造这个世界秩序以提升国际地位,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与中国重构世界秩序。实际上,这种说法被中国媒体解读为中国要与印度合作,但实际上两者的发展路径、价值观以及发展的外部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印度都无法与中国重构世界秩序。
总之,中国试图推动建立多极世界的理念与印度的竞争理念有很大区别,因此两国有必要摒弃旧有的观念,通过对话和协商找到一种更加和谐稳定的世界发展模式。此外,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