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
我们在语文课上熟知的沈从文,远不止写过诗意的《边城》,还记录了不少湘西农村里的畸恋故事和扭曲人性。
例如短篇小说《柏子》,就讲述了一个被丈夫推出家门当船妓的女性,跟一个水手之间粗野又狂热的特殊关系。
《萧萧》则描述了,一个12岁就嫁为人妇的童养媳,是如何被夫家的长工引诱,进而失去贞洁,又怀有身孕,最后却惨遭抛弃的悲惨故事。
后者还被改编成电影,在国际上斩获了诸多大奖,它就是让谢飞在世界影坛上一炮而红的——《湘女萧萧》(1986年)。
故事的主人公萧萧,自幼没了双亲,寄居在大伯家里。
12岁那年,她坐进一顶花轿,被一群轿夫跋山涉水地,抬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嫁给一个名为春官的男孩做童养媳。
萧萧还小,春官更小。
拜堂成亲的时候,3岁的春官不停哭闹,眼看着良辰已到,春官娘赶紧让人抱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大公鸡,跟萧萧拜天地。
这荒诞的一幕,直接揭示了旧社会女性“嫁鸡随鸡”的命运。
此后,这对“小夫妻”便以姐弟相称。
身为姐姐的萧萧,不仅要做春官的保姆,还要做全家人的女佣,背着春官洗衣喂猪,对她来说早就成了家常便饭。
但自小命苦的萧萧,根本不觉得疲惫,村里的寡妇巧秀娘曾问她,婆婆对她好不好,她想都没想,直接回了一句:“好,白米饭管饱吃。”
可见,少不更事的萧萧,是多么单纯和幼稚。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4年,稚气未脱的萧萧,也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家里的男长工花狗,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眼看着萧萧越长越美,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色心。
一开始,花狗还不敢做什么出格的行为,只敢趁雇主不在的时候,对着萧萧唱几句挑逗的山歌过过瘾。
再不然,就是用自己的血汗钱,悄悄地给萧萧买个礼物示好。
眼看着萧萧没有跟婆家告发他的行为,花狗便越来越大胆,竟然趁春官娘给萧萧缠束胸带的时候,站在窗子外面偷看。
谁承想,这一看,花狗对萧萧的欲念,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有一天,淋了雨的萧萧,正在水磨房里换衣服。
误闯进来的花狗,看着湿漉漉的萧萧,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强行占有了她的身体。
至此,酿造萧萧悲惨的人,除了娘家的大伯,婆家的婆婆,又多了一个只把她当成泄欲工具的花狗。
但年龄尚小又见识不多的萧萧,根本不懂得分辨是非好坏,她认为所有能满足她本能的人,都是善待她的好人。
在萧萧眼里,把她卖了,但把她养大的大伯是好人;把她当牛做马,但供她吃喝的婆婆也是好人。
因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满足了她最基本的食欲。
而强行夺走她贞洁的花狗,也间接地让她体验到了肉体欢愉,更满足了她少女时期,蓬勃汹涌却难以启齿的隐秘欲望。
所以,跟大多数被侵犯的女性不同,萧萧并没有对加害者怀有恨意。
而是在感受到了肉体上的快意之后,主动对花狗投怀送抱,甚至还在深夜里,偷偷地拉着花狗跑到野地里交欢。
可快活的日子没过几天,萧萧就怀了身孕。
她乞求花狗跟她一起逃到城里,去过自由的生活,可花狗二话没说就直接拒绝了。
恰好这时,村里的寡妇巧秀娘与铁匠相好被人捉了奸。
按照村里的族规,铁匠被打断了双腿,巧秀娘也被扒光衣服绑上石磨给沉了潭。
目睹这一切的萧萧,开始为自己和花狗的命运担忧,可花狗却在当天夜里,就因为惧怕惩罚,直接弃她而去。
身无分文的她,只好自己独自面对这吃人的封建礼教。
她想尽办法打掉孩子,连送子观音香炉里的香灰都吃了,肚子仍然越来越大。
眼看着事情即将败露,萧萧收拾了行李打算逃跑,可晕倒在半路上的她,还是被婆家的人找了回来。
先是长工花狗不辞而别,再是儿媳萧萧意欲逃跑,再加上后者的肚子越来越大,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于是,等待着萧萧的审判,终于来了。
按照族规,萧萧的结局无非两个,要么跟巧秀娘一样当众沉潭,要么被卖到黑窑子里接客。
婆婆有意处死萧萧,但好心的姨婆出面劝阻,说怀着身孕的大肚子鬼,死后会留在家里兴风作浪。
迷信的婆婆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萧萧也间接有了一条活路。
紧接着,婆婆就找来了一个老鸨,想要把萧萧卖出一个好价钱。
但老鸨看到萧萧马上就要生产的样子,害怕自己摊上个一尸两命的祸害,二话不说就走出了家门。
没办法,婆婆只好自行处置萧萧。
她和家里人商量的结果是,要是生个女娃,就直接把孩子扔到河里淹死,然后再把萧萧卖掉。
可让人意外的是,萧萧竟然生了个男孩。
眼看着家里多了个男丁,婆婆立马笑逐颜开,对萧萧的愤恨,也变成了“萧萧的肚皮可真争气”的夸赞。
就这样,有辱门风的萧萧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了家里的一大功臣。
不过,萧萧这个看似美满的结局,并不是影片的结尾。
转眼间,又是几年过去了,萧萧的儿子牛儿,也到了娶童养媳的年纪。
此时的萧萧,虽然年龄仍然尚小,可脸上已经失去稚气的她,早就盘起了跟婆婆当年一样的头发,严厉地批判牛儿要乖乖去拜堂成亲。
春官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大小伙。
今天恰逢他放假的日子,从城里读书归来的他,还没进家门,就听到萧萧训斥牛儿:“傻儿子,男人总是要成亲的,你叔叔他成亲的时候还在吃奶呢。”
母亲也一脸欢喜地告诉萧萧:“你爷爷说了,等春官今天回来就给你们圆房,好凑个双喜临门”。
眼看着旧时代的悲剧再次发生,自己也被迫卷入其中,无力改变现实的春官,逃也似地跑出了村子。
只可惜,望着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形单影只的春官,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影片的结尾,就定格在春官望着群山却无力奔跑的背影之中,仿佛是在告诉观众,旧社会的封建陋习就像大山一样,会阻挡人们前进的脚步。
不过,值得反思的是,影片最后是借一位男性的逃离,对偏远山村的愚昧思想做出了批判。
实际上,春官并不是第一位逃离山村的男性,他多年没有归家的父亲,还有抛弃萧萧的花狗,这些男性都在一定程度上,背叛了女性也逃离了山村。
反观那些女性,无一不被困在山村,继而又变相助长了山村陋习,而曾经身为受害人的萧萧,也终于成了“吃人”行列中的一位加害者。(撰文:叶时)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的作品既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也有深刻的人性洞察。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如淫乱、侮辱、压迫等等,而且通过描绘一个个扭曲人性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同时,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重要窗口。对于读者来说,他的作品不仅可以作为娱乐消遣,也可以作为思考人生、理解社会的一种媒介。
另外,沈从文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有着深深的热爱,他在文章中多次描写桃花源的美丽景色和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这种对美好的追求,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田园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然而,正如文中所指出的,沈从文的作品并非全然理想化,他在描绘乡村生活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偏见和批评。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消极和负面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因为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艰难才产生的。这样的表现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压抑和悲哀的情绪,也使得他的作品缺乏真实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因此,尽管沈从文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理解和评价他的作品,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作品的艺术价值就完全否定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他的作品,同时也应该对他的生活和他的价值观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中汲取智慧,而不是陷入虚幻的理想主义和理想化的批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