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理想汽车和李想,可能都比较焦虑。因为MEGA是理想试水纯电的首款车型,但却遭遇了“滑铁卢”。究其原因,除了定价太贵和舆论失控之外,也跟理想错把油箱当能力有关。此前,理想清楚靠增程和奶爸车打造了差异化,卖得热火朝天,但他显然低估了做高端纯电车的难度。
以消费者的喜好来看,插混车显然比纯电车更受欢迎。因此,近期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纷纷加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上市进程,并号称“电比油低”,上演了一场插混大战。从各家车企近期动作来看,都下定决心2024年要在插电混动产品上打一场翻身仗。
纯电增势放缓,插混抢走风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向深入,混动车型在近几年里逐渐领先于纯电动车型,成长为增速最快的一个细分市场。数据显示,插混汽车2022年的销量为151.8万辆,同比增长了高达1.5倍,超过纯电汽车同比81.6%的增幅;2023年,插混汽车销量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同样高于纯电汽车同比24.6%的增幅。
插电混动销量保持快速增长并非偶然,是消费者综合产品性能、使用成本等方面理性选择的结果。相较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既能实现纯电行驶,又无续航焦虑,还能享受到免购置税,免费车牌的“福利”,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插混,这一赛道也成为车企必争之地。当下众多头部车企都在插电混或增程领域“排兵布阵”:长安汽车推出新蓝鲸动力,实现可插混可增程双电机电驱;吉利银河系列问世,着重布局插混车型;长城Hi4混动技术,打出“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的口号……
仍处于电动化转型中的合资车企也看到了借助插混加速“大象转身”的可能性。本田、通用和福特正通过中国的合资公司加码电混新品投放。前不久,上汽通用汽车宣布要在插混市场放大招,雪佛兰将推出首款PHEV
SUV,别克GL8也将推出插混版车型。除此之外,广汽本田、上汽大众等都已公布了其插混项目和计划。这些插混项目的公布,足见合资车企在插混赛道上奋起追赶的决心。
“混动+纯电”协同发展才是致胜关键
在过去,插电混动汽车要集成纯电和燃油两套动力系统,但是碍于成本较高,结构复杂,插混车型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售价相对燃油车型偏高,一直不太受宠。“插混只是过渡技术,纯电才是未来”——这曾是很多人对插混技术的判断,但按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一判断需要重新审视一下。
从实际市场情况来看,插混已经成为新能源增量的最大助力,而纯电正在接近阶段性的天花板。正因如此,不少车企都将混动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多家传统车企领导公开表态,纯电动车比重或将下降。比如奥迪CEO高德诺曾表示,短期内将继续推广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放缓纯电动汽车推出的速度。
回顾近几年的新能源市场会发现,能够突出重围的玩家,要么是在混动和纯电动市场同时发力的车企如比亚迪,要么就是押中增程式汽车的车企如理想。去年3月份,零跑汽车启动双战略布局,采用“纯电+混动”的战略,推出了旗下车型的增程版,不仅带来销量增长,还改善业绩。
反观以纯电为主的蔚来和小鹏等车企,掉队的趋势非常明显,至今还在月销破万的目标上挣扎。相较已经吃到插混红利的车企,至今“坚守”在纯电市场的车企们,可能先要熬过黎明前漫长的黑夜。
至于蔚来、小鹏等车企,是否会跟进双战略布局尚未可知。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混动+纯电”的双战略布局,确实会更有竞争优势。从市场需求来看,插混车型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这是中国车市正在呈现的新趋势。对于下半场来说,“混动+纯电”协同发展或将成为致胜关键。
随着近些年油电同价趋强,消费者“用脚投票”拉动了插混市场快速扩大。插混车型迎来“真香”时刻,不仅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市场红利,同时也是解决新能源汽车消费痛点的一个必然选择。接下来,车企会继续加码混动技术研发,相应车型相继落地,插混赛道也愈发热闹。
结论:
近年来,理想汽车和李想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是被Mega车型所“滑铁卢”。理想汽车选择了开发插电混动车型,但由于定价过高和舆论失控等原因,导致销量并未达到预期。此外,由于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燃油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转向插混。
建议:
1. 建议汽车行业应该进一步加大插混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价格竞争力,以便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2. 长期来看,插电混动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插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
3. 我们应更加关注和引导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更多的购车信息和用车建议,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购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