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文明古国,在100多年前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压,但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唯二的大国,印度眼看他人高楼平地起,心里的滋味肯定是五味杂陈,所以其就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些印度政客更是以超越中国为荣,还有一些印度人,嫉妒心理作祟,比如以为印度知名的大学学者,声称中国人的生活和老挝不相上下,这一观点立即引发了全球网友的热议。
01.不如老挝?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印度教授的观点时,大部分会把这样的观点当成饭后茶余的笑谈,但是当我们听到这位印度的完整意思后,我们或许会沉思。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这位印度教授把中国和老挝相比,他认为老挝虽然是一个贫困国家,工业和服务业都非常的落后,但是人们生活得却很满足。
因为他们生活节奏很慢,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力不大,所以大家压力很小,这与中国的快节奏社会不一样。
就此,该专家就发出了中国和老挝不相上下的奇葩论断。
如果按照他的这种观点,那岂不是越落后的地方,人民的幸福感越好,其实不是的,如果没了中国的产品,老挝人可能衣食住行都会遇到问题。
老挝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水果、咖啡、橡胶、钾肥等农林产品,而我国向老挝出口最大的是机械电子、家电音像等设备。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老挝2023年的进口总额约70亿美元,约合500亿人民币,这其中从中国进口的就接近50%。
如果剔除掉从柴油、汽油等油类的进口,老挝有超过8成的商品是从中国进口的。
所以,即使老挝人民生活节奏慢,也是因为中国在背后默默付出,况且,说中国和老挝的生活水平不相上下就是信口雌黄了。
因为生活节奏或者幸福感和生活水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若中国游客前往老挝旅游或居住,或许会面临生活习惯与当地环境的不适感。
首先,老挝大多数地方仍未普及电子支付及信用卡,传统的现金交易模式仍为主流。
其次,在文化价值观和消费者意识方面,如在老挝消费需给予服务员小费等现象,可见两国在社会发展观念上有显著差别。
关于印度对于中国的看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见,印度视中国为竞争对手且力图超越之以实现战略目标。
然而从整体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看,我国优势明显胜过老挝。因此,可以说中老两国在人民生活水准上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其实不要说老挝,就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孟买,也和中国的差距相当大,来过中国的印度网友,最具有发言权。
02.领先印度70年?
如果说中国领先印度70年,毫无疑问这是夸张了,单从经济数据上看,虽然印度这些年进步很快,但是和中国的差距,的确是几十年都无法追赶,印度网友的感受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GDP增长率为5.2%,而印度的GDP增长率为8.4%。
虽然印度的增长速度快于我国,但中印两国GDP的基数差距巨大,印度的2023年的GDP总额是3.73万亿,而中国是17.7万亿。
增长速度看上去印度是快,但实际的GDP还是拉大了,所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什么样的增速,印度的增长绝对值能和中国相同呢?
假定中国的增长速度为5%,印度想要取得同样的增长值,GDP的增长速度要达到24%左右才可以。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中国的增长速度不可能一直是5%,而印度的也不会一直是8.4%。
另外202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更是高达3.24万亿美元,印度则为4980万美元,中国是印度的6.51倍。
所以,仅从数据上,我们大概就能看到双方的差距有多大。
对于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实际上也不能完全由数据来衡量,人们的感受可能最能说明问题。
一位出生在印度,来中国学习工作的印度网友表示,一位生活在中国的印度网友说道:“我出生在印度,并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与印度相比,中国简直是天堂。”
但很快就有印度网友反驳,他表示印度正在迅速地赶超中国,在莫迪的带领下,我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也有印度网友表示,实际上,我们和中国的差距不止70年,在中国,农民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且可以继承,但印度的土地到现在还属于大地主。
还有我们的妇女权益和中国的差距太大了,的确,这位印度网友很客观地意识到了印度的问题。
最近,西班牙旅游博主在印度,被多名印度男性轮番侵犯的事情,就能说明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才是印度能否赶超中国的关键。
也有印度网友表示,至今,印度始终未能理解为何能将自身与中国相提并论。两国人口相当的确是事实,然而在其他方面,印度均无法与中国比肩,无论是技术研发或是教育文化等领域。
不断增加的人口与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配备之间的矛盾以及严重的社会经济不公现象引发的危机可能终将爆发。
印度普通百姓此时过着无比艰辛的生活,相对而言,摆脱殖民统治后的印度,与历经漫长岁月的屈辱和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动荡的中国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两者结局孰胜孰负,一目了然。
那么,如果印度承认差距,奋力追赶,可以追上中国吗?
03.为何印度超越不了中国?
很难,为何?
我们可以把印度和巴西、阿根廷、印尼、南非这样的国家放在一起,但它不会成为中美这样的国家。
认为印度能够成为下一个中国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口的判断,但实际上除了人口,还有众多的因素:
国土、资源、工业化、教育、宗教、地缘环境等等。
将我国经济崛起归因于人口红利过于武断,诚然,人口优势确实是支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服从的美德,才是真正推动了我国经济连续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反观印度,尽管享有相似的人口红利,但其是否能有效利用及未来发展仍然未知,尤其是关键问题在于印度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且有可能无法达成此目标。
这就导致印度尚未建立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如当前其虽可组装苹果手机,然而多数零件来自中国。
此外,尽管印度拥有庞大人口,但其人均教育水平偏低,印度10个人中完成6年教育只有1人。
印度国内基础教育水准相对滞后,识字水平较高的儿童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国家。
城乡资源分配严重失调,农村地区普遍面临师资培训缺乏和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明显匮乏,直至2022年,印度官方公布的教育支出仍远低于国际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
这直接影响了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的地位以及科技企业入驻所需的人力资源培训投入量加大。
2023年,印度的GDP虽已升至全球第五位,能量却仅有区区3.73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17.79万亿美元的五分之一,想要追上中国,在近几十年内恐怕难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度近年来得到美国的支持,亦有俄罗斯的助力,然而,其主要武器装备乃至航空母舰均源自俄罗斯进口,印方连接本国产制造能力不足,与我方差距明显。
还有印度的战略腹地狭小且严重缺油,这也是为何在俄乌冲突后,印度顶住各方压力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关键。
然而近期,受美国压力限制,印度开始转向从沙特、美国等国进口石油,数据表明,2月期间,印度每日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减少了近42万桶。
对于印度而言,我觉得印度不需要超越谁,也不需要与中国比较,更不应该贬低中国,只要做好自己,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维护女性的权益,把人口红利变成“工程师”红利,就是印度的成功。
结论:
- 在100多年前,印度和中国曾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压,但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唯二的大国,印度眼看他人高楼平地起,心里的滋味肯定是五味杂陈,所以其就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些印度政客更是以超越中国为荣,还有一些印度人,嫉妒心理作祟,比如以为印度知名的大学学者,声称中国人的生活和老挝不相上下,这一观点立即引发了全球网友的热议。
- 针对印度教授的观点,有人认为印度相比于中国确实有很多劣势,如虽然印度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和中国的差距也非常大,生活节奏慢,人民的幸福感并不高;而印度的一些政策也表现出明显的歧视性,如印度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等商品,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 根据最近的数据,中国和印度的GDP分别达到了3.73万亿和17.7万亿,印度的人口仅为3.73亿,而中国的户口人数则超过17亿,这使得印度的人口优势显得相对较弱。
- 从经济数据上看,虽然印度的GDP增长速度快于中国,但由于其产业结构和制度方面的差异,印度和中国的差距仍然非常大。
- 面对印度的种种疑问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为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中国的优势,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要致力于改善自身,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