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人每日通勤百里,北京极端通勤占比居全国首位

2024-10-17 热点资讯 关注公众号
过去一年里,我国超大特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重实现“零增长”,但单程通勤距离在25公里以上(往返50公里)的通勤人口占比仍然达到8%,超过800万人。伴随我国主要城市通勤空间进一步扩大,长距离通勤效率低的问题尤为凸显。17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中规院”)...
:过去一年里,我国超大特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重实现“零增长”,但单程通勤距离在25公里以上(往返50公里)的通勤人口占比仍然达到8%,超过800万人。随着我国主要城市通勤空间进一步扩大,长距离通勤效率低的问题尤为凸显。

1. 过去一年里,我国超大特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重实现“零增长”,这表明我们已经克服了之前通勤压力大的问题。然而,虽然这一目标已经达成,但在未来,单程通勤距离在25公里以上的通勤人口比例仍会持续保持在8%左右,这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来说是一个挑战。
2.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城市通勤空间的扩大。随着我国的主要城市不断拓展和完善通勤网络,人们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化,这也使得长途通勤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通勤效率依然不高,一些地区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拥堵问题。
3. 长远来看,如何解决长距离通勤效率低的问题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首先,可以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其次,可以鼓励市民采用更为环保的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来优化城市规划,比如建设更多的骑行道和步行道,提供更便捷的导航服务等。
总结:
过去的这一年里,我国超大特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重实现了“零增长”。虽然这一目标已经达成,但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解决长距离通勤效率低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质量、鼓励市民采用更为环保的出行方式、以及建设更多的骑行道和步行道等方式来改善这一状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宜居,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现身山西汾河临汾段
下一篇:我买了一台 4 年前的索尼旗舰,现在的 Xperia 1 II 还好用吗?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高通全勤参加华为进博会,中国销售占比达66%,其担忧华为抢夺市场?

高通全勤参加华为进博会,中国销售占比达66%,其担忧华为抢夺市场?

中国手机厂商纷纷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此外,据分析师和数码博主透露,高通骁龙8至尊版单价为180美元,比上一代价格上涨15%。高通CEO史蒂夫·莫雷表示,中国对于高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热点资讯 11.08
一庐独坐,百日淹通——虞万里探索《一庐全集》世界

一庐独坐,百日淹通——虞万里探索《一庐全集》世界

刘少弼是清朝末期至民国时期的人物,出生于广东东莞的茶山,曾任岭南名幕,与多位作家有过交往。他的骈体和俚语才华横溢,曾与多名学者一同致力于诗词歌赋的研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骈体骈词已被现代语言取代,但他在幕僚生涯中积累的知识丰富,被誉为幕中文才的重要代表之一。

民俗文化 04.02
中国独角兽公司数量占据全球首位:胡润榜发布 北京和合肥分别居首

中国独角兽公司数量占据全球首位:胡润榜发布 北京和合肥分别居首

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至五年前的三倍,达到1453家,催生了新独角兽企业。据统计,78%的企业提供软件和服务,主要来自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人工智能行业,22%的企业提供实体产品,主要来自新能源、生物科技、食品饮料和半导体行业。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榜》。

热点资讯 04.11
北京连续多年居首,中国科研城市全球十大排名中占据半壁江山!

北京连续多年居首,中国科研城市全球十大排名中占据半壁江山!

中国有5个城市攀升至全球科研城市前列 本文报道指出,在线发布《自然》增刊“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2023年全球十大科研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南京、旧金山湾区、巴尔的摩-华盛顿、广州、武汉和东京都市圈。 其中,北京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科研城市的头号强人,增长率达到近9%;上海以2023年的排名提升至第二位;南京和武汉也有着稳定的提升。 文章认为,中国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在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进步,成为全球科研中心的竞争者。 此外,《自然》增刊还着重研究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数据,并揭示了中国各大城市的科技实力。如中国有8个城市晋升化学领域十强城市,物理科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各有6座中国城市位列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的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已经相对较高,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差距,如医疗科学领域,仍有部分城市无法与美国相比。

生活常识 11.23
新一代大众高尔夫家族闪亮登场:两厢燃油车的全新里程碑!

新一代大众高尔夫家族闪亮登场:两厢燃油车的全新里程碑!

大众新款高尔夫及新款高尔夫GTI将于11月30日上市,采用全新设计语言,外观内饰进行全面升级,提供8种车身颜色和多种动力选择,适合年轻消费者。新款高尔夫换装1.5T涡轮增压四缸发动机和2.0T发动机,提供更好的动力性能。

热点资讯 11.23
一线城市推退豪宅税,提振楼市消费热情

一线城市推退豪宅税,提振楼市消费热情

在此次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全面取消普通住房标准后,四一线城市均调整了增值税和契税政策,以适应市场变化。广东城市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市场下行压力,也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业运行效率。目前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应仍然充足,未来的政策方向仍然是稳增长、调结构。

热点资讯 11.23
黑色星期五港股急挫背后的原因:揭秘A股巨变

黑色星期五港股急挫背后的原因:揭秘A股巨变

点,就要做好长线布局和风险控制。至于分歧意见的来源,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可能性外,可能还包括海外市场调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总结来说,今日股市大跌,主要是由于国内出现了一些利空消息,而这些消息引发的资金过度反应,导致了市场的恐慌和抛售行为,最终导致了全盘股的下跌。对于接下来的走势,投资者需要注意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且要做好风险控制。

热点资讯 11.23
美的再次出手,重拳出击,一举拿下东芝电梯中国业务

美的再次出手,重拳出击,一举拿下东芝电梯中国业务

美的集团成功收购东芝电梯,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梯合资企业“东芝电梯中国”。此外,美的还完成了对库卡集团股份的收购,并成为了其最大单一股东。美的进入电梯行业始于2020年12月,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收购菱王电梯,并正式进军电梯业务。未来,美的有望进一步推动电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同时,美的也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品牌和技术水平,争取在中高端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热点资讯 11.23
美联储的经济警告:美国债务与通胀威胁加重,警惕贸易战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美联储的经济警告:美国债务与通胀威胁加重,警惕贸易战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的风险,例如中东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 根据美联储报告,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美国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金融稳定风险。过去六个月的研究显示,大多数专家认为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债务可持续性是最可能的风险。这个观点的变化表明,对于债务问题的担忧已经开始减缓。

热点资讯 11.23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加速:中国经济日报为您解读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加速:中国经济日报为您解读

今年以来,我国证券行业的并购重组步伐加快,尤其是中小券商业务整合进程加速。一些头部券商业务整合将有助于其加强国际一流投行地位,而中小型券商业务则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提升资本金实力、实现业务资源优势互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最后整合结果还需看后续整合情况。

热点资讯 11.23
中国芯片出口创纪录:总额超过9311亿人民币,令人惊叹不已

中国芯片出口创纪录:总额超过9311亿人民币,令人惊叹不已

本文主要讲述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芯片出口领域的表现异常出色,出口增速远超预期。虽然受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芯片打压和封锁影响,但我国依然保持了较强的出口动力,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产业。另外,船舶、汽车、芯片也是三大亮点,船舶出口量和增速均居全球首位,显示出我国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汽车出口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未来,我国应继续保持强大的出口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热点资讯 11.23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幕:独特时光的回忆与未来的展望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幕:独特时光的回忆与未来的展望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今天闭幕。这是该会自1997年以来连续第11届召开,也是“下一个十年”的开局之会。本次峰会汇聚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在三天的时间里,他们围绕“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展现了丰富的成果,并为未来的数字经济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热点资讯 11.23
中国科大突破催化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与成果,《Science》杂志报道

中国科大突破催化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与成果,《Science》杂志报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示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本质,并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加速科学原理发现,推动AI技术与化学研究的深度融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热点资讯 11.23
破解月之暗面秘密:杨植麟尚未完全揭示的神秘真相

破解月之暗面秘密:杨植麟尚未完全揭示的神秘真相

杨植麟发布数学模型并将其对标OpenAI的O1系列,主打深入思考,他的举动被认为是异常的,因为他在产品方面表示他们的未来重心依旧在Kimi上,且暂时不会再拓展海外市场。然而,他也承认,目前市场上的投资状况并不乐观,与他有着相似想法的人很多,而目前的大环境和竞争格局也不允许他那么简单地追求目标。尽管如此,他仍然希望可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贡献。

热点资讯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