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曙光深情悼念冯其庸先生,宽堂风采永存。

2024-02-28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冯其庸先生:翰墨人生与学术风范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我有幸通过蔡锺翔先生的引荐,结识了国学大师宽堂冯其庸。在博士毕业后,我受聘于新成立的人大国学院,而执掌这所学院首任院长之职的,正是声名显赫的冯老。尽管按照常理我应尽早拜会,但由于彼时冯老已逾杖朝之年,安居通州张家湾,较少亲临校务,除了学院领导及少数熟识冯老的教师,学院中的年轻学者鲜有机会与冯老交往。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人民大学文学院的蔡锺翔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领域造诣深厚,且对后学关怀备至。当时,得益于学校主要领导的精心策划和努力,推出一项深得人心的“德政”,即在海淀世纪城为多数教师解决了住房问题,其中不乏像蔡先生这样的退休教授得以从老旧狭窄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校内住宅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蔡先生选择了面积达二百平方米的最大户型,“豪宅”在2005年前后足以令京城众多学者艳羡不已。新房落成之际,蔡先生热情邀我到访,并在其命名为“三闲居”的书斋中畅谈教诲,然而题写斋名之事却需寻觅一位合适人选。冯其庸先生自1954年起便任教于人大中文系,与蔡先生是多年的老同事,加之他书画兼长,自然是最佳人选。因此,在接到蔡先生电话邀请陪同前往京东张家湾冯宅时,我欣然接受。这次访问瓜饭楼,小院独栋,夏老师亲自出迎,穿过花木栅栏的小花园,进入左手房间,冯先生方从楼上走下。西墙上悬挂着刘海粟题写的“瓜饭楼”木匾,棕底绿字,雅致非凡。三位老人大重逢,话语滔滔不绝,我在一旁聆听,受益匪浅。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关于“三闲居”的题字请求,冯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随后引领我们来到宽阔的书画室,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挥毫落纸如云烟”。冯先生书法承袭二王,画艺则推崇青藤白石,亲眼目睹其创作过程,确如行云流水,不负盛名。蔡先生对此极为满意,不久之后再次拉上我去往瓜饭楼,宾主尽欢,这一来二去,冯先生对我有了深刻印象。更因我们专业相近,同好诗词戏曲,交谈之间愈发投机。蔡先生鼓励我多向冯先生请教,冯先生亦对我赞赏有加:“那位高个子年轻人读书广泛,对戏曲尤为精通。”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随着与冯先生接触增多,我开始独自拜访瓜饭楼,虽然路途遥远不便,但每次都能与冯先生畅谈许久,话题主要围绕诗词曲赋以及国学院的教学事务。尤其当我请教他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求学经历时,冯先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前辈大家的风采轶事,诸如钱穆、冯振、王蘧常、朱东润、钱仲联、周贻白等人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冯先生的人生轨迹恰好与“国学”紧密相连,早年在无锡国专求学,晚年又成为人大国学院的灵魂人物,堪称天作之合。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在人大国学院初创时期,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经过专家学者严谨讨论,格外慎重。其中,《唐诗研读》与《杜诗研读》两门课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两者重复。然而冯先生深知古典文学的深度与广度,力排众议坚持开设杜诗课,彰显了他对学术的真知灼见。在我担任《中国文学史》《唐诗》《杜诗》等课程教学期间,冯先生的见解与支持使我受益匪浅,也使得国学院课程独树一帜,富有特色。特别是杜诗课的开设,不仅延续了民国时期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的传统,更是我个人学习与教学的一次关键机遇。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冯先生身边有一位助理,虽非高学历出身,但在冯先生的指导下,谦逊好学,颇具见识。她选择旁听我的《中国文学史》课程,学期结束后对我赞誉有加,称我讲授的丰富新颖,不同于照本宣科。此事传至冯先生耳中,他倍感欣慰,并多次提及。冯先生作为学院耆宿,对我这样的肯定无疑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褒奖,而我则将此视为鞭策自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步入2008年,像冯先生这样学贯古今的鸿儒硕彦已属凤毛麟角,我意识到时光荏苒,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先生求教。尤其是结合我所教授的课程,与冯先生探讨诗词古文,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熏陶。冯先生编纂的《历代文选》备受推崇,背后与其早年在无锡国专受到的扎实训练息息相关。调查国专的教学大纲可见,《散文选》作为一门四学分的重要必修课程,共开设四个学期,总计十六学分,足见校方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这种系统化的教育理念值得当今教育界借鉴。
谷曙光|怀念宽堂冯其庸先生    冯先生回忆起在无锡国专时,该古典诗词的高度重视体现在教学与创作两方面。唐文治老校长曾礼聘著名诗人陈衍来校讲诗,冯先生虽未赶上,但他聆听过俞锺彦、冯振、顾佛影诸位先生的诗歌讲解,以及吴白匋先生的词学传授,并参加了朱东润先生的杜诗课。六十年过去,冯先生对朱先生的杜诗讲授依然记忆犹新,朱先生以吟咏入情、品评注释的独特方式授课,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之美与治学之道,赢得学生持久的敬仰。
    冯先生还与我分享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1948年在上海分校时,他不幸遭遇车祸受伤,双腿受损严重。在王蘧常先生的帮助下获得了一些赔偿金,而冯先生并未用这笔钱购买补品,而是立即将其用于购买心仪已久的《宋六十名家词》。这套书的价格平日难以承受,此次意外所得让他得以拥有心爱的书籍,足见其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伤愈后,冯先生途经苏州,触景生情,写下“大劫归来负病身,瘦腰减尽旧丰神。青山一路应怜我,不似春前跃马人。”的诗句,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诗意人生的坚韧,得到顾佛影先生的高度赞扬,也更加坚定了他与诗词不解之缘。
    此外,冯先生的戏曲研究同样卓越,他曾详细讲述了自己在中学时期观看昆曲“传字辈”名家周传瑛、王传淞演出的经历,以及与京剧名家李少春、袁世海、厉慧良、赵燕侠等人的深厚友谊。在赠送冯先生一套由我参与点校的《京剧历史文献汇编》后,他表示该套书籍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将会珍藏。同时,他还饶有兴趣地与我一同欣赏了孟小冬《搜孤救孤》等珍贵录音录像资料,对孟小冬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
    2010年,人大国学院成立五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大庆典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庆祝冯先生从教六十周年。会上,我有幸朗诵叶嘉莹先生赠予冯先生的三首绝句,赞美冯先生的道德文章与艺术成就。庆典之后的学术会议中,冯先生在红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依旧显著,众多红学界人士汇聚一堂,共襄盛举。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冯先生与邬沧萍、汤一介两位先生共同荣获首届奖项。面对百万高额奖金,冯先生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捐赠,展现出老一辈学者的高尚情操与无私精神。在颁奖典礼致辞环节,冯先生没有谈论擅长的红学研究,反而分享了西域考察时深夜观星的感受,表达了对个人在学问上的微不足道和对宇宙无穷的敬畏之情,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冯先生胸襟开阔,视野前瞻。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红学研究上成就卓著,诗词创作也颇高,同时对戏曲抱有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然而,他在主持国学院工作时,并未偏重发展自己的学科领域,而是积极推动边疆历史语言文化的研究,使人大国学院在保持传统经史子集研究的同时,形成以西域为特色的学术体系。冯先生倡导的大国学、新国学理念,强调的是兼容并蓄、全面发展,为人大国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国学院的一员,我深切感激冯先生为我们营造的良好学术氛围,以及他给予我个人的关心和指导。
    随着冯先生年岁渐长,身体状况欠佳,我不再频繁登门打扰。尽管如此,心中始终牵挂着先生,时刻关注他的健康状况。或许在青年教师之中,我是与冯先生保持最密切联系的一位。
    冯先生辞世时享年九十四岁,身后哀荣无比。诸多唁电、挽

上一篇:苹果出师未捷:Vision Pro代购价跌破3万元,退货潮来袭|深网
下一篇:闪耀巴塞罗那,荣耀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网络世界悼念:悼念与敬意并存,张国荣21周年深情怀念之作《唐先生发文哀悼》引发网友热烈反响:张国荣白发苍苍旧照片深情悼念

网络世界悼念:悼念与敬意并存,张国荣21周年深情怀念之作《唐先生发文哀悼》引发网友热烈反响:张国荣白发苍苍旧照片深情悼念

张国荣逝世21年后,好友唐鹤德凌晨零点发布悼念文章,“我什么也不想要,我只要你留下”,配文中含泪写道“今天是复活节,真的吗?”悼念方式感人至深,不少网友感叹其深情与哀婉,呼吁唐先生能够看开点并坚强面对。唐鹤德虽已步入老年,但精神矍铄,仍保持着温文儒雅、气质淡泊的形象,正如21年前初识时一样。期间,他的微博记录了与哥哥共度的珍贵时光,并曾一度表示要续写张国荣与他之间的故事,可见二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最近,黄璐晒出与唐鹤德相拥的画面,尽管两个人都已经进入暮年,但他们保持对往昔美好回忆的热情,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他们的共同见证下,唐鹤德曾在张国荣逝世21周年之际,于20周年纪念日到场支持张国荣。然而,在当前现实生活中,亲人离世、岁月流逝、生命的短暂以及生死两茫茫,让唐鹤德和他的哥哥最终成为了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故事,成为了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永恒思念。 为了纪念张国荣,唐鹤德将继续用文字和影像讲述那段曾经的美好记忆,虽然相聚的时间不再如往常,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哥哥深深的思念和深深的情感,这份情感历经时间考验依然如同炽热的火焰永不熄灭。这也向世人展示了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爱情力量,展现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他们无尽的爱意。同时,唐鹤德也在社交媒体上继续陪伴和支持哥哥粉丝,让更多人感受到来自他身后的温暖和关怀,这份爱超越了时空界限,成为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遗产。

热点资讯 04.01
致敬网络教育界璀璨星——深情悼念赵凯华先生

致敬网络教育界璀璨星——深情悼念赵凯华先生

赵先生辞世令人心痛,是我国物理学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他致力于物理教育改革,撰写教材有功,并在国际物理学教育中做出巨大贡献。文章回顾了赵先生在中国物理学领域的多项成就,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生活常识 11.19
欧阳奋强哀悼好友郑铮:愿鸳鸯姐姐在天堂一切安好,怀念永恒的友谊

欧阳奋强哀悼好友郑铮:愿鸳鸯姐姐在天堂一切安好,怀念永恒的友谊

著名演员郑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红楼梦》“鸳鸯”扮演者欧阳奋强发表悼念郑铮的微博。郑铮是87版《红楼梦》中的重要演员之一,曾凭借《走向远方》中杜建英一角和《无问西东》刘淑芬一角获奖。目前,《红楼梦》已有多位演员离世。

热点资讯 11.21
沐浴秋阳下的曙光村:吉林的民俗风情尽收眼底

沐浴秋阳下的曙光村:吉林的民俗风情尽收眼底

曙光朝鲜族民俗村位于双阳区齐家镇,是一处在国内首个拥有朝鲜族温泉田园民俗文化的村落。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通过举办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和特色餐饮民宿,曙光村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乡村旅游体验,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朝鲜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曙光村即将迎来全新品牌——“稻橙曙光”,这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曙光村将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成为国内最优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民俗文化 10.02
烛影斧声:一场隐蔽而深刻的皇权变革

烛影斧声:一场隐蔽而深刻的皇权变革

《开宝九年》,祁新龙 著,东方出版社出版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离奇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桩兄终弟及的权力交接谜案。本书围绕“烛影斧声”事...

民俗文化 11.22
中国规模庞大的末日防线——‘三线工程’的建设与启示

中国规模庞大的末日防线——‘三线工程’的建设与启示

"三线工程"指大规模的工业化迁移行动,始于1964年的北部湾事件。目的是分散东部沿海和边疆城市的工业布局,增加战略纵深,保障国家安全。三线工程涉及数百万工人,投入2052亿元完成70%的国防工业和科研机构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俗文化 11.22
荣宝日历·小雪 | 田希丰《瑞雪双喜图》专题解析

荣宝日历·小雪 | 田希丰《瑞雪双喜图》专题解析

"瑞雪双喜图"的画作描绘了小雪之日的景象,红竹银装素裹,美丽动人。晨曦时,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岁末的吉祥与安宁。

民俗文化 11.22
【创新探索】在凯恩斯和大堡礁,体验六款令人惊艳的创意芒果料理

【创新探索】在凯恩斯和大堡礁,体验六款令人惊艳的创意芒果料理

这则新闻主要讲述了澳大利亚凯恩斯和大堡礁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在此时享受的美食。新闻提到了当地的热带水果芒果季节来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味。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位于库兰达原始雨林集市的店铺——Hayabusa,提供鲜芒绵绵刨冰供人享用。此外, NuNu 餐厅的什锦水果燕麦早餐也非常受欢迎,特色是菠萝和椰奶浸泡的麦片配以香甜本地芒果、应季鲜果和烤椰子片。Ochre餐厅的夏季菜单上则提供了多种新鲜的菜品选择,包括芒果等热带水果。

民俗文化 11.22
独特称呼:为什么陕西省的杨陵和杨凌会因其地域特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杨陵’和‘杨凌’?”

独特称呼:为什么陕西省的杨陵和杨凌会因其地域特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杨陵’和‘杨凌’?”

刘小顺发现陕西杨陵多地名写作“杨凌”,原因是因为当地政府对上级基地的区分不够明确。20年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民俗文化 11.22
揭秘饭店里的醋溜西葫芦秘密:多一步骤让你吃出美味

揭秘饭店里的醋溜西葫芦秘密:多一步骤让你吃出美味

标题:探寻醋溜西葫芦的秘密:饭店做醋溜西葫芦的奥秘 描述内容:如何制作美味的醋溜西葫芦?本文介绍了一种家常的做法,将普通西葫芦改良为更加鲜美可口的菜品。 关键词:醋溜西葫芦,厨房技巧,家常菜,烹饪方法,调料,酸甜口味。

民俗文化 11.22
洪泽湖上壮志雄鹰展翅,庆祝60周年华诞!

洪泽湖上壮志雄鹰展翅,庆祝60周年华诞!

"洪泽湖上雄鹰连"举行60周年授号仪式,全连官兵重温峥嵘岁月,共享荣光时刻。老连长讲述光荣传统,鼓励新一代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投身强军实践。近期连队涌现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连队连续多年获奖,体现了他们的出色表现和优秀风貌。

民俗文化 11.22
安徽革命军事馆惊悉珍贵《革命烈士证明书》原件送还,热烈欢迎复查

安徽革命军事馆惊悉珍贵《革命烈士证明书》原件送还,热烈欢迎复查

安徽革命军事馆举办捐赠活动,收到父亲李务本烈士子女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原件等珍贵史料。该馆筹备办公室首次对外公布全省各地捐赠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革命文物,宣传英雄事迹。

民俗文化 11.22
青年李鸿章:千里之外封侯,逸闻故事的背后揭示其内心世界与远大抱负

青年李鸿章:千里之外封侯,逸闻故事的背后揭示其内心世界与远大抱负

李鸿章1843年考取顺天府乡试,并写下激励人心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民俗文化 11.22
刘志丹、高岗等人在陕北红军肃反运动后的真实境遇与被贬历程

刘志丹、高岗等人在陕北红军肃反运动后的真实境遇与被贬历程

10月1号陕北肃反拉开帷幕,一大批陕甘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领导人都被抓了起来,刘志丹、高岗等人都在其中,幸亏中央红军及时赶到纠正了肃反的严重错误,他们才及时得到了解...

民俗文化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