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由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文山州民营企业行业发展协会、文山展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168元|本,另有少量《我在老山等你》,定价84元。
:吴明忠
吴明忠:昆明军区第三侦察大队(四原武汉军区54军组建)副大队长。所在侦察大队从1984年7月16日至1985年5月31日在老山轮战,他参与指挥了10多次作战行动。(本文摘录于今日头条,未经原同意,侵删)
NO.1
我们三大队侦察4连(161师侦察连),驻麻栗坡县八布区大龙村、鱼塘村一带,作战方向为4至5号界碑正面约10公里纵深地域。
该连1984年8月初,进驻边境线我方一侧村庄后,迅速侦察熟悉敌情地形,与边防哨所、民兵及村民建立了良好关系。
4连经反复侦察发现:越境内离边境线约2.5公里处有一条小路,是敌营部与其1连交通运输线,常有越军来往,小路两侧老百姓的玉米地和丛林便于隐蔽,是一个捕俘的好战场。
为慎重初战,首战必胜,他们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应对措施,严格战斗编组,认真挑选人员,在沙盘上多次推演。
随后,由侦察参谋白春岭担任捕俘组长,在八布到我边防4营营部2公里路上,选择地形进行模拟对抗演练。
我和161师侦察科长袁啟东带相关人员,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对抗演练情况:白参谋指挥捕俘组选择的捕俘点,既隐蔽又伪装。连长樊柏洲带2人模拟越军,虽然行走十分谨慎,2次演练都被捕俘组成功抓获当了“俘虏”。
大家很有信心打好这一仗。
此时,军区前指给我们侦察兵新装备了红外夜视仪、轻冲、无声手枪和7013指挥机。7013指挥机开机时没有噪音和啸叫声,很便于潜伏通信联络。
新装备来得非常及时。就在4连此次出境行动的前三周,20军侦察兵使用老式步兵连排指挥机潜伏,由于噪音大被越军发现,将捕俘分队包围,结果有一位烈士遗体没有抢回。
战场上的经验教训都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大队再次出境行动,虽有了新的装备,但依然作了随时光荣的准备。
凡出境作战人员都将一枚地瓜手榴弹或钢珠手榴弹,装在上衣口袋里,关键时刻拉响决不当俘虏。
这一次我随4连出境指挥侦察作战,也作了充分准备,带轻冲一支、无声手枪一支、匕首一把,轻冲弹40发,无声手枪弹8发,还有指北针、地图、望远镜和急救包等。
(三个月前我奉令出征,离家时给当老师、去外考察的爱人留下了一封诀别信,明确告诉她,此次奉令带侦察兵作战,要到敌后搞情报抓俘虏,要冲锋陷阵,要有随时牺牲的准备。)
我两度参战,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随4连出境行动也像战士们一样,给自己备了一枚光荣弹。
NO.2
1984年10月19日早上7时,行动开始。我和袁啟东科长率4连81人从大弄出发,在预先开通的原始老林通道中艰难前进,战士们的背包有30多斤(水、干粮、武器弹药)。
原始老林中经常看到眼镜蛇、眼镜王蛇、青浮漂、7步倒……刀砍锯割的通道很难走,我双手抓住树藤前进,左手在抓一树枝时,突然发现一条约20公分长的七步倒缠在树上,我吓了一跳,虽然戴有手套,但咬一口也是致命的,我立即拔出匕首、一刀将它砍成两段。
为防毒蛇、蚊虫和(旱)蚂蝗,侦察兵都配备了特制绑腿,既能防寒又便于丛林行军作战;还配有防刺鞋,鞋底有块钢片,可防铁钉和竹签。
在云南见蛇是经常的,84年11月初,我在大队部旁的牛棚顶上,看到一条菜花蛇在稻草中找老鼠吃,我用无声手枪打下来,有7、8斤重,大队长叫警卫员炖来吃了。还有一次,我和警卫员金涛去1连,见八布河水中有一条约2米长的大蛇在水中追鸭子,我用冲锋枪打了几个点射没有击中,蛇跑进了树丛。
19日13时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1358高地。经简单动员,各组按方案进入预定位置,当日没有发现敌情,就地宿营。
吊床绑在大树上,人在吊床上睡很不舒服。尼龙布由于体重下沉夹得两肩很痛,蚊子袭击、野兽叫声、眼镜蛇叫声,特别烦的是猫头鹰的叫声。袁啟东、陈啟义、徐书钦,我们几个睡不着,只好谈笑风生吹牛皮,但声音很小。
1358高地大树挺立,植被覆盖,宿营点看不到预设的捕俘点。
20日上午,我与袁啟东商量,他在1358高地指挥,我到捕俘点去看一下。我带警卫员金涛,班长贾西禄和两个战士沿通道到山脚,这里离捕俘组设伏的地点约600米,眼前是开阔地,白天不能再前进了。
我用望远镜观察:右前侧约800米1334高地敌阵地上,有一个哨兵在转悠,两条狗在其身边。右前约1500米就是新街,敌营部所在地。右前方约700米处有2个苗族妇女在劳动。
几个小时观察发现,战前选定的那条小路上越军活动频繁,有的没有带武器,有的带枪大背,看上去比较麻痹大意。
当日,白春岭参谋捕俘组没有动手,原因是伏击位置选得不好;二是敌人活动频繁不好下手。
我回到1358高地与袁啟东科长交换了意见,既然有人走就有抓的机会。
指挥组定下决心,就在这段小路上抓,随后通知捕俘组:选择最佳位置、调整部署、待机抓俘。
NO.3
21日上午,越军活动很少,没有战机。
当日14时左右,有一下地劳动的妇女接近到离伏击点50米处,白春岭参谋请示怎么办。我和老袁纠结、犹豫不决时,那个妇女不再往潜伏点靠近了,她一门心思干她的话,丝毫没有发现不远处的草丛中藏着人,一会儿干完活她就离开了。
22日清晨,白春岭重新调整部署,决心如有机会坚决实施抓捕行动。捕俘组在设伏点两头约150米处,各派出了一名观察员。
同日10时10分,情况来了。
西侧观察员发现2名没带武器的越军边走边说笑,沿小路走来(其中一名背着一包东西)。观察员用7013向白参谋及时报告了情况,白春岭立即令两个捕俘组前出到路边潜伏,准备实施抓捕。
10分钟后,当敌人走近到5米时,白春岭突然跃出,用越语喊道:不许动!前面一名越军扔下口袋就往回跑,邓清平(重庆市永川人)立即用微冲射击,一个单发击中敌右臂,捕俘手柯世斌(重庆市丰都人)、杜光陆(重庆市丰都人)等四个捕俘手,同时扑上将两人扑倒,很快进行了捆绑。
此时,1334高地敌阵地的一条狗被惊动,向捕俘组方向狂叫,一名越军出来拿望远镜观察了一阵。由于有蒿草隐蔽,敌人没发现异常情况,缩回去了。
捕俘组迅速打扫战场,按原路撤回,并用地雷封通路防敌追击。
10时40分撤到山脚,对伤俘进行了简单的包扎。看到两个小个子俘虏吓得打抖,我赶快叫翻译做工作。
NO.4
伤俘没有捆,那个被捆着的俘虏赤着脚,脚掌特别大,是一双没有穿过鞋子的脚,双手被反绑着走路还很自如。我令电台兵向大部队报告:“抓了两个!”大队部官兵听说后大叫大呼,高兴得不得了。
“两山”前线5个侦察大队,4连取得了抓俘开门红。
14时20分左右,敌人踏响我方埋的地雷,炸死越军1人。
我捕俘分队于15时30分全部撤回境内,天黑时敌人才发现我方的渗透行动。第二天,敌人用炮兵火力对我大弄地区实施报复性打击。
此次行动,俘敌中士1名、上等兵1名,炸死1名,耗弹1发,我无一伤亡。俘虏直接送大队部关押3天,审问弄清当面敌情后送到军区战俘营。战后,白春岭、柯世斌(战中提干)立一等功,邓清平、杜光陆、胡清灯等立二等功。
4连趁着高昂的士气,开始了新的捕俘行动。
NO.5
1985年1月5日,4连连长樊柏洲、排长柯世斌带着一行人到1358高地东南约1公里处侦察,发现有2名越军沿小路向敌1连阵地行进,他们立即紧急设伏。
柯世斌用无声手枪击毙带冲锋枪的敌人,捕俘手余泽军(河南人)将背电台的敌人扑倒,其他几名捕手立即将敌捆住。整个行动干净利索,既没有让敌人喊叫,也没有留下痕迹,更重要的是完完整整又弄回一个活的。
此次战斗,4连俘敌1名,毙敌1名,缴获八一式电台1部、冲锋枪1支、子弹30发。余泽军立一等功。此次战斗渗透时,徐书欣碰上了一颗绊雷,引信炸了,雷体没有炸,徐书欣有惊无险。
侦察4连前后两次出境伏击捕俘作战,俘获越军3名,毙敌4名,缴获敌重要文件、电台、枪支以及部分军用物资,取得侦察捕俘首战全胜战例(侦察捕俘作战,不追求消灭多少敌人,核心战绩是捕俘多少,军事价值如何)。
在我们三大队五个侦察连中,4连(161师)战果显著,表现出色,战后被昆明军区授予“捕俘英雄连”,实至名归。
三大队四位领导和军区机关干部余宁生合影
四连侦察分队整装待发
侦察四连部分勇土留影
4连讲人道给俘虏松绑
精彩瞬间,捕俘归来(右起):杜光陆,越军俘虏,李清水,贾西露,柯世斌。
该书由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文山州民营企业行业发展协会、文山展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定价:168元|本,另有少量《我在老山等你》,定价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