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为:胡耀邦是如何看待权术的

2024-04-11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对于权术问题,胡耀邦并不是不懂权术,而是站在一个更高地视角去看待,他觉得如果盛行玩弄权术之风,只有极少数人是赢家,而全党、全国人民都是输家。与其搞权术,不如开创...

对于权术问题,胡耀邦并不是不懂权术,而是站在一个更高地视角去看待,他觉得如果盛行玩弄权术之风,只有极少数人是赢家,而全党、全国人民都是输家。与其搞权术,不如开创一个更公开、民主的制度,政治才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国家才会有希望。

胡耀邦的思想深为人们所感兴趣,他的政治人格亦广受大家的关注。不过,很多人对耀邦同志往往这么评价:是个好人、是个亲民的政治家,甚至以“异数”相称,可惜太天真、不够成熟,不适合搞高层政治。也有一些人从“更高的立意”来评判他作风,笔者听闻一个经济学家“抱怨”过,胡耀邦如果政治上成熟一些,那么中国改革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了。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老练”政治家往往是胸有城府、高深莫测、不苟言笑的,说一个人“不成熟”,意味着这个人不懂权术,不知厚黑学,胡耀邦坦荡直爽、平易近人、不搞阴谋,按照这个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潜在标准,他显然“不达标”。

那么胡耀邦到底懂不懂权术呢?笔者这些年也经常琢磨这个问题。按道理讲,胡耀邦自从1937年起就在党中央高层工作,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中浸润四五十年,对权术自然应该是了如指掌;再说,能当上党中央总书记肯定不是愚钝之辈,焉能不识权术?

笔者这些年通过胡耀邦同志的同事、家人、部下所讲的诸多细节趣闻中,也印证了这个判断:他并不是不懂“权术”,而是君子怀玉,有更深的想法和更高的追求,用“知而不为”形容更恰当。

这里先讲几个历史记载之外的小故事。文革”中,大多数被打倒的老干部对当时的做法很不理解,心灰意冷的有之,绝望自杀的也有之,尤其是到文革后期,很多人对局势更加不解、失望,但是同样也遭受严重打击的胡耀邦却没有那么悲观。他给家人讲了一个故事:“唐太宗要立李治为太子,就先把他最有名的功臣李勣贬到边远地区去了。然后告诉李治,等你继位的时候,再把他给请回来。”他还经常对一些老干部传话,要乐观些,一不能自杀,二不要自污、自我上纲。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文革小组”和军代表一再软硬兼施,但是他只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绝不会承认自己是“走资派”。

有一次,胡德平给父亲推荐《韩非子》一书,韩非子曰:“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大意是说,跟国君相处一定要很慎重,国君就像一条龙,龙的脖子下有几块逆鳞,龙的什么地方你都可以摸,就不能逆鳞而狎,若有逆鳞之举必遭灭顶之灾。

耀邦同志看后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唔…唔…逆鳞…逆鳞…”当时正是“文革”中的1968年,党内有几块禁区,是严禁议论、挑战的,也就是韩非子说的几块“逆鳞”,他此刻一定是心有所动、思有所想,才有这种言行表情的流露。

“文革”初期,胡耀邦曾多次向家人深谈“庐山会议”上的悲剧。庐山会议“批彭”,胡耀邦是全程经历的,并且他是被专机接上庐山的,彭德怀的遭遇,胡耀邦非常难过,只不过是应付性地批评了几下。不过,他也非常遗憾地表示:彭老总如果不是写信,而是主动找毛主席恳谈一次就好了。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也有心结:最早发现“左”的问题是我,低调俱乐部最先唱起来的也是我,现在批“左”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试想,“七千人大会”上,林彪何尝不是挑起毛主席的这一心结,以致毛主席当场起立,为他的讲话鼓掌。另外,彭老总在信中的一些批评意见,原来是毛主席在延安批判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时使用的观点,如“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相当激烈刺激。

这些都说明,当时很多人都在困惑的时候,胡耀邦已经看清政局变幻背后的奥秘了,读懂所谓“帝王心术”了。近些年很多学者利用当事人回忆或者档案资料,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解密,对照这些研究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处于桃花源中的胡耀邦,其实是洞若观火,与后人上帝视角基本一致,他焉是不懂权术?

再者从1977年党校率先揭批康生,到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平反“六十一人叛徒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动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一系列棘手问题上,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胡耀邦都是孤军奋战,可是他善于制造机遇、开创局面,让历史的动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气势冲破无比强大的阻力。诚然勇气也很重要,但是不懂权术的话,能这么快扭转历史方向吗?

“文革”后期,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胡耀邦身居高位后,有很多迫害过他或者背后放过暗箭的人也纷纷登门拜访,他依然对别人非常热情,给人家处理难题。1964年胡耀邦被任命为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下车伊始就全力纠“左”,集中精力搞生产,不过遭到西北局的严厉批判,落得个“只管粮棉油,不分敌我友”的右倾现行帽子,其中两个人性质最恶劣,一位是整起人来毫不心慈手软,住院了也不放过,一位是落井下石,竟然不顾三十年友谊,把私房话揭发出来。

没有想到,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长时,积极为二人平反奔走。在担任中央秘书长后,又听说那位原西北局主要领导在京没有住所,立即给他安排住处,某天还叫上德平同志说:“去看看这位老同志,一起去,我要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对他迫害最持久的“团中央”的军代表,80年代仍然被提拔当上了某部副部长。

家人和秘书经常提醒:你怎么这么糊涂啊,某某人以前可坏了,以前对你做了很多坏事。还有人送给胡耀邦“东郭先生”的绰号,意思是说他好人、坏人识别不清。可是胡耀邦回应说:我怎么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啊,但是没有必要计较,冤冤相报何时了,再说这些人犯错也不能完全归咎为他们的品德,是时代的错误,是制度的错误。

所以,他并不是不知道别人在玩弄权术和阴谋,但是他会宽容别人的错误,并且希望去用完善制度来减少人性之恶,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大慈大悲之心。他的这种做法会也感化很多人,那位曾经迫害耀邦的西北局老同事,若干年后在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选举代表时,边投票边大声说:我选年轻同志胡德平一票,而当时耀邦刚刚去世不久,胡德平个人的政治生态环境并不宽松。

至于胡耀邦为什么反对搞权术,或者不以权术待人,笔者再分享几个故事。耀邦同志还几次跟家人讲,汉武帝废戾太子,搞宫廷仇杀,这让汉朝的元气为之大伤。戾太子就是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汉武帝晚年猜忌刘据,最后酿成血腥内乱,太子被杀,武帝事后也追悔莫及,不但为之昭雪,并筑“思子宫”以表哀思。班固在《汉书》中感叹:“巫蛊之祸,岂不哀哉!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耀邦认为即便是汉武帝这么聪明的人,也会败在自己的权术中,人在操弄权术的时候,终归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所以,还是最好远离权术,误人误己。

耀邦同志还经常告诫别人说:“防人之心不如信任、批评和自我批评,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解决好”。他认为,共产党员一定要光明磊落,绝对不能让猜疑、提防之心占据党内政治生活的一席之地,如果把这种关系引入党内,谁能保障防不生疑、疑不生戒、戒不生斗?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

对此钱益民将军(叶帅的亲家,叶选宁的岳父)晚年时候的一个回忆。抗战初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有专门设立的锄奸部,部长由钱益民担任。锄奸部在基层单位广设线人耳目,可以随时打小报告,目的是保卫陕甘宁根据地的安全。当时陕甘宁边区仅有150余万人,但根据1939年边区政府工作报告,当时却有9000多个工作点,10万多名锄奸团员。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曾危言耸听地说过:“外来知识分子至少有一半是特务!”延安的气氛很紧张,人人自危。

不过年仅23岁的胡耀邦敏锐意识到:线人制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反特”应该依靠群众路线和加强党员纪律性,而不是依赖线人;基层保卫工作应该由党支部负责,而不是锄奸部的“细胞组织”的工作网。

胡耀邦和钱益民联名先后向王稼祥、谭政、毛泽东、张闻天等递交了详实的调查报告,得到他们的赞同,中央于1940年3月将锄奸部改为保卫部,第二年又撤销了基层工作网,边区政治生活氛围因此大大改善。锄奸是延安时期极其敏感的工作,极少有人敢于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胡耀邦勇气和敏锐洞察力也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他鼓励胡耀邦说:“你们年轻人的思想,就像早晨的朝阳,光与热是能打破保守的雾气混沌的!”

胡耀邦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差点被打为“AB团”杀掉,深受这种猜忌防范之苦,所以此后,尤其是他开始担任重要领导后,一直在推动政治生活阳光化、公开化。这些尤其集中体现在他担任总书记后制订的种种规则上,推行的种种促进党内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改革措施上。

(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胡耀邦等共产党人推动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一次重要努力)

他就职总书记后,也有人反映说他不严肃、不庄重,没有领导气势。他听了之后不以为然,他的真实想法是:我其实是有意给周围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他觉得,我们党长期受“左”的或“整人”的政治环境干扰,政治生活太紧张了,他想以身作则希望政治生活正常化、民主化,如果领导干部任何的讲话、交谈都是命令、指示,不但禁锢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会封闭自己学习、进步的环境。他认为,如果书记处学汉高祖,国务院玩曹孟德,下面的干部也都玩封建权术,这还像共产党吗?

显然,耀邦同志一贯很警惕那种藏在桌面以下的权术潜规则,主张要形成充满公开、阳光、正气的政治生活氛围。这种思想是他积极体验、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从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得到的经验所得。对于权术问题,他也是站在一个更高地视角去看待,他觉得如果盛行玩弄权术之风,只有极少数人是赢家,而全党、全国人民都是输家。与其搞权术,不如开创一个更公开、民主的制度,政治才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国家才会有希望。


上一篇:最敏感易受伤的星座 12星座中谁的心最易碎?
下一篇:网友偶遇39岁向佐:穿紫色西装扎着马尾,网友们的评论笑不活了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李渊:如何看待与刘邦的比较?为什么李渊如此自信,而刘邦又无法超越他?

李渊:如何看待与刘邦的比较?为什么李渊如此自信,而刘邦又无法超越他?

李渊在《新唐书列传卷十三》中提到:“帝尝从容夸语曰:前王多兴细微,间关行阵而后成功。”这句话突出了李渊对出身的看法,他认为刘季亭长、萧曹刀笔吏都不能和他们相比。

民俗文化 07.11
刘邦并非知识丰富型领导者:他是善于从善如流、有耐心的典范

刘邦并非知识丰富型领导者:他是善于从善如流、有耐心的典范

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凭借智勇双全和知人善任成功领导汉朝建立。他的能力源于他能够发掘并合理使用团队成员,如萧何、张良等,并能够及时采纳他们的建议。

民俗文化 11.04
揭秘: 刘邦为何未杀与之为敌的雍齿并将其封侯? 后来才知高明之举

雍齿为何在刘邦手中挣扎却最终被封侯?

揭秘: 刘邦为何未杀与之为敌的雍齿并将其封侯? 后来才知高明之举 雍齿为何在刘邦手中挣扎却最终被封侯?

提到。2、雍齿对刘邦的侮辱和背叛使得刘邦非常生气。3、最重要的是,如果杀了雍齿,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叛乱,对国家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所以,尽管张良说过要杀雍齿,但最终并没有实行。这也反映了刘邦的权衡利弊能力和战略眼光。

民俗文化 05.22
孙权称帝后为何不追封孙策为皇帝?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孙权称帝后为何不追封孙策为皇帝?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孙策在孙权面前立孙权为帝,这是明智之举,有助于保持江东六郡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但随后孙权却追封了孙坚和孙策的父亲为帝,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初衷,也违反了孝道。这是因为孙坚和孙策的父亲都是忠诚于孙权的人,他们不愿意看到孙权篡位。最终,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人都得以传承。

民俗文化 04.07
秋季转凉保暖提醒:家中五大保暖神器轻松准备,一做就暖身驱寒,度过寒冬

秋季转凉保暖提醒:家中五大保暖神器轻松准备,一做就暖身驱寒,度过寒冬

润。至于具体的五件套食物有哪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来选择,例如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或是加入坚果和鸡蛋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在烹饪时,可以选择温热或微辣的口味,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和风味。同时,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以防脱水。最后,冬季注意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择穿上厚实的衣物,并使用取暖设备。希望以上的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民俗文化 11.09
内行人揭示:为何卖牛肉的摊贩总是挂着「卖」字,4个理由让你懂商业策略

内行人揭示:为何卖牛肉的摊贩总是挂着「卖」字,4个理由让你懂商业策略

节省成本。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挂在案板上卖,而不用亲自去挑选。此外,挂着卖也有助于消费者判断卖家是否诚信,因为他们可以直接看到商品的状态,而不是在切割后才决定购买。 总的来说,悬挂卖的牛肉在多个方面都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预期做出选择。

民俗文化 11.09
风雨交加:激昂抗争只为祖国明天的辉煌

风雨交加:激昂抗争只为祖国明天的辉煌

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市松山战役阵亡将士公墓中屹立的402座单体雕塑为例,讲述了少年童真的身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中提到,这些孩子平均年龄只有13到15岁,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因战火而流离失所,但他们用自己的稚嫩肩膀扛起了比自己头还高的枪。他们相信,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放牛、种地、做学徒或进入大城市都是他们想要做的。 文章强调了少年童真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承担,而非逃避。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教训,同时也要呼唤人们理性爱国,努力实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团结。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旨在通过描绘这些小英雄的故事,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情感态度,同时也传达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

民俗文化 11.09
详尽的东莞旅游指南:美食推荐与乡村旅游路线推荐,不容错过!

详尽的东莞旅游指南:美食推荐与乡村旅游路线推荐,不容错过!

"东莞旅游必吃美食 | 还有超赞乡村旅游路线✨" "厚街烧鹅濑说到东莞美食,首先必须推荐厚街的招牌——烧鹅濑。烧鹅和濑粉是分开的,烧鹅的皮脆、肉嫩、多汁,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樟木头“观音绿”荔枝菜东莞还有一道超特别的时令菜,就是‘观音绿’荔枝菜!”; “寻找美食地图:游览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以及探索佛灵湖营地和潮玩中心。”; 总结:“来到广东的东莞,别忘了尝尝地道美食,比如厚街烧鹅濑、‘观音绿’荔枝菜和探寻佛灵湖营地和潮玩中心。记得游览沉香文化博物馆和找寻地图,一起探索美丽的广东。”

民俗文化 11.09
百年难得一见的春节:2025年为双春年,一年有两个春,有何讲究?

百年难得一见的春节:2025年为双春年,一年有两个春,有何讲究?

一年有两个春,即所谓的“双春年”,其中包含有农业收获、多子多福等多重含义。古代人会在立春节气前对当年的年景进行预兆,以此来判断一年的吉凶。此外,闰六月也意味着农历全年延长至384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民俗文化 11.09
永不在家筑墙:跨出舒适区,探索无限可能

永不在家筑墙:跨出舒适区,探索无限可能

“搭讪”或“谈论”,然而他们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痕,导致婚姻陷入危机。经过多次沟通和交流的努力,两人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李娜指出,只有通过直接坦诚的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因为沉默而导致的问题。婚姻中的沉默并不是全部问题,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沟通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挑战,而不是选择沉默或者敷衍。这样不仅能避免伤害到他人,还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民俗文化 11.09
不解的卐与卍:字谜之谜的答案解析

不解的卐与卍:字谜之谜的答案解析

卐和卍这两个符号起源于人类对阳光、光明和好运的崇拜,它们被用来象征吉祥、永久和再生。然而,由于向右旋转的卍字被认为更为正统,因此在中国的佛典中通常只看到右旋的卍字。此外,这两种卍字都代表了生命的四个节点:出生、成长、死亡和再生。在历史上,这两个卍字可能曾同时存在,并且在一些地方有不同的读音。如今,卐字符已成为汉字的一部分,并用于各种象征意义的场合。同时,这种看法也受到东方哲学的影响,将卍字符与阴阳观念相结合,认为向左旋转的卍字代表阳,指向右旋转的卍字代表阴。现在,即使在纳粹党徽的设计中,卍字符仍然被使用。

民俗文化 11.09
揭开二战起源:欧洲战场 - 重新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欧洲战场》第三版

揭开二战起源:欧洲战场 - 重新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欧洲战场》第三版

欧洲冲突中日德扩张主义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学者P.M.H.贝尔探讨各方解释,阐明大战起因。

民俗文化 11.09
欧亚融合:那些被印度化的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文化交融的故事

欧亚融合:那些被印度化的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文化交融的故事

印度征服者的处理方式独特且漫长,对殖民化的潮流有着深刻的影响。莫卧儿帝国征服者曾在16世纪中叶来到印度时被认为是“穿着靴子的红脸大汉”,四世纪后则变为“穿着衬裙的小白脸”。殖民者们试图模仿印度的习俗,甚至强迫当地人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但结果并不理想。这表明印度对他们的征服者具有独特的力量,即使是在面对先进文明时也是如此。

民俗文化 11.09
不忘初心,二十载的记忆永恒回响:感谢你的陪伴与支持

不忘初心,二十载的记忆永恒回响:感谢你的陪伴与支持

可怕的历史打交道。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她以一部不朽的书籍让人们看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惨之一。这本书的作者,美国女作家张纯如,以她的勇敢和执着,证明了个人的力量可以帮助改变世界,即使面对最黑暗的日子。她的去世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纪念,但她的精神仍然鼓舞着人们记住这段悲剧的历史,捍卫和平,并且对抗邪恶。

民俗文化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