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不为:胡耀邦是如何看待权术的

2024-04-11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对于权术问题,胡耀邦并不是不懂权术,而是站在一个更高地视角去看待,他觉得如果盛行玩弄权术之风,只有极少数人是赢家,而全党、全国人民都是输家。与其搞权术,不如开创...

对于权术问题,胡耀邦并不是不懂权术,而是站在一个更高地视角去看待,他觉得如果盛行玩弄权术之风,只有极少数人是赢家,而全党、全国人民都是输家。与其搞权术,不如开创一个更公开、民主的制度,政治才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国家才会有希望。

胡耀邦的思想深为人们所感兴趣,他的政治人格亦广受大家的关注。不过,很多人对耀邦同志往往这么评价:是个好人、是个亲民的政治家,甚至以“异数”相称,可惜太天真、不够成熟,不适合搞高层政治。也有一些人从“更高的立意”来评判他作风,笔者听闻一个经济学家“抱怨”过,胡耀邦如果政治上成熟一些,那么中国改革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了。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下,“老练”政治家往往是胸有城府、高深莫测、不苟言笑的,说一个人“不成熟”,意味着这个人不懂权术,不知厚黑学,胡耀邦坦荡直爽、平易近人、不搞阴谋,按照这个人们心中普遍存在的潜在标准,他显然“不达标”。

那么胡耀邦到底懂不懂权术呢?笔者这些年也经常琢磨这个问题。按道理讲,胡耀邦自从1937年起就在党中央高层工作,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中浸润四五十年,对权术自然应该是了如指掌;再说,能当上党中央总书记肯定不是愚钝之辈,焉能不识权术?

笔者这些年通过胡耀邦同志的同事、家人、部下所讲的诸多细节趣闻中,也印证了这个判断:他并不是不懂“权术”,而是君子怀玉,有更深的想法和更高的追求,用“知而不为”形容更恰当。

这里先讲几个历史记载之外的小故事。文革”中,大多数被打倒的老干部对当时的做法很不理解,心灰意冷的有之,绝望自杀的也有之,尤其是到文革后期,很多人对局势更加不解、失望,但是同样也遭受严重打击的胡耀邦却没有那么悲观。他给家人讲了一个故事:“唐太宗要立李治为太子,就先把他最有名的功臣李勣贬到边远地区去了。然后告诉李治,等你继位的时候,再把他给请回来。”他还经常对一些老干部传话,要乐观些,一不能自杀,二不要自污、自我上纲。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文革小组”和军代表一再软硬兼施,但是他只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绝不会承认自己是“走资派”。

有一次,胡德平给父亲推荐《韩非子》一书,韩非子曰:“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大意是说,跟国君相处一定要很慎重,国君就像一条龙,龙的脖子下有几块逆鳞,龙的什么地方你都可以摸,就不能逆鳞而狎,若有逆鳞之举必遭灭顶之灾。

耀邦同志看后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唔…唔…逆鳞…逆鳞…”当时正是“文革”中的1968年,党内有几块禁区,是严禁议论、挑战的,也就是韩非子说的几块“逆鳞”,他此刻一定是心有所动、思有所想,才有这种言行表情的流露。

“文革”初期,胡耀邦曾多次向家人深谈“庐山会议”上的悲剧。庐山会议“批彭”,胡耀邦是全程经历的,并且他是被专机接上庐山的,彭德怀的遭遇,胡耀邦非常难过,只不过是应付性地批评了几下。不过,他也非常遗憾地表示:彭老总如果不是写信,而是主动找毛主席恳谈一次就好了。为什么呢?因为毛主席也有心结:最早发现“左”的问题是我,低调俱乐部最先唱起来的也是我,现在批“左”为什么还要另起炉灶?试想,“七千人大会”上,林彪何尝不是挑起毛主席的这一心结,以致毛主席当场起立,为他的讲话鼓掌。另外,彭老总在信中的一些批评意见,原来是毛主席在延安批判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时使用的观点,如“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相当激烈刺激。

这些都说明,当时很多人都在困惑的时候,胡耀邦已经看清政局变幻背后的奥秘了,读懂所谓“帝王心术”了。近些年很多学者利用当事人回忆或者档案资料,对重大历史问题进行解密,对照这些研究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处于桃花源中的胡耀邦,其实是洞若观火,与后人上帝视角基本一致,他焉是不懂权术?

再者从1977年党校率先揭批康生,到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平反“六十一人叛徒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动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一系列棘手问题上,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胡耀邦都是孤军奋战,可是他善于制造机遇、开创局面,让历史的动力以四两拨千斤的气势冲破无比强大的阻力。诚然勇气也很重要,但是不懂权术的话,能这么快扭转历史方向吗?

“文革”后期,尤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胡耀邦身居高位后,有很多迫害过他或者背后放过暗箭的人也纷纷登门拜访,他依然对别人非常热情,给人家处理难题。1964年胡耀邦被任命为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下车伊始就全力纠“左”,集中精力搞生产,不过遭到西北局的严厉批判,落得个“只管粮棉油,不分敌我友”的右倾现行帽子,其中两个人性质最恶劣,一位是整起人来毫不心慈手软,住院了也不放过,一位是落井下石,竟然不顾三十年友谊,把私房话揭发出来。

没有想到,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长时,积极为二人平反奔走。在担任中央秘书长后,又听说那位原西北局主要领导在京没有住所,立即给他安排住处,某天还叫上德平同志说:“去看看这位老同志,一起去,我要化干戈为玉帛”。甚至对他迫害最持久的“团中央”的军代表,80年代仍然被提拔当上了某部副部长。

家人和秘书经常提醒:你怎么这么糊涂啊,某某人以前可坏了,以前对你做了很多坏事。还有人送给胡耀邦“东郭先生”的绰号,意思是说他好人、坏人识别不清。可是胡耀邦回应说:我怎么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啊,但是没有必要计较,冤冤相报何时了,再说这些人犯错也不能完全归咎为他们的品德,是时代的错误,是制度的错误。

所以,他并不是不知道别人在玩弄权术和阴谋,但是他会宽容别人的错误,并且希望去用完善制度来减少人性之恶,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大慈大悲之心。他的这种做法会也感化很多人,那位曾经迫害耀邦的西北局老同事,若干年后在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选举代表时,边投票边大声说:我选年轻同志胡德平一票,而当时耀邦刚刚去世不久,胡德平个人的政治生态环境并不宽松。

至于胡耀邦为什么反对搞权术,或者不以权术待人,笔者再分享几个故事。耀邦同志还几次跟家人讲,汉武帝废戾太子,搞宫廷仇杀,这让汉朝的元气为之大伤。戾太子就是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汉武帝晚年猜忌刘据,最后酿成血腥内乱,太子被杀,武帝事后也追悔莫及,不但为之昭雪,并筑“思子宫”以表哀思。班固在《汉书》中感叹:“巫蛊之祸,岂不哀哉!京师流血,僵尸数万,太子子父皆败”。耀邦认为即便是汉武帝这么聪明的人,也会败在自己的权术中,人在操弄权术的时候,终归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所以,还是最好远离权术,误人误己。

耀邦同志还经常告诫别人说:“防人之心不如信任、批评和自我批评,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解决好”。他认为,共产党员一定要光明磊落,绝对不能让猜疑、提防之心占据党内政治生活的一席之地,如果把这种关系引入党内,谁能保障防不生疑、疑不生戒、戒不生斗?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

对此钱益民将军(叶帅的亲家,叶选宁的岳父)晚年时候的一个回忆。抗战初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有专门设立的锄奸部,部长由钱益民担任。锄奸部在基层单位广设线人耳目,可以随时打小报告,目的是保卫陕甘宁根据地的安全。当时陕甘宁边区仅有150余万人,但根据1939年边区政府工作报告,当时却有9000多个工作点,10万多名锄奸团员。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曾危言耸听地说过:“外来知识分子至少有一半是特务!”延安的气氛很紧张,人人自危。

不过年仅23岁的胡耀邦敏锐意识到:线人制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反特”应该依靠群众路线和加强党员纪律性,而不是依赖线人;基层保卫工作应该由党支部负责,而不是锄奸部的“细胞组织”的工作网。

胡耀邦和钱益民联名先后向王稼祥、谭政、毛泽东、张闻天等递交了详实的调查报告,得到他们的赞同,中央于1940年3月将锄奸部改为保卫部,第二年又撤销了基层工作网,边区政治生活氛围因此大大改善。锄奸是延安时期极其敏感的工作,极少有人敢于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胡耀邦勇气和敏锐洞察力也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他鼓励胡耀邦说:“你们年轻人的思想,就像早晨的朝阳,光与热是能打破保守的雾气混沌的!”

胡耀邦在中央苏区的时候差点被打为“AB团”杀掉,深受这种猜忌防范之苦,所以此后,尤其是他开始担任重要领导后,一直在推动政治生活阳光化、公开化。这些尤其集中体现在他担任总书记后制订的种种规则上,推行的种种促进党内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改革措施上。

(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胡耀邦等共产党人推动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一次重要努力)

他就职总书记后,也有人反映说他不严肃、不庄重,没有领导气势。他听了之后不以为然,他的真实想法是:我其实是有意给周围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他觉得,我们党长期受“左”的或“整人”的政治环境干扰,政治生活太紧张了,他想以身作则希望政治生活正常化、民主化,如果领导干部任何的讲话、交谈都是命令、指示,不但禁锢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会封闭自己学习、进步的环境。他认为,如果书记处学汉高祖,国务院玩曹孟德,下面的干部也都玩封建权术,这还像共产党吗?

显然,耀邦同志一贯很警惕那种藏在桌面以下的权术潜规则,主张要形成充满公开、阳光、正气的政治生活氛围。这种思想是他积极体验、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是他从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得到的经验所得。对于权术问题,他也是站在一个更高地视角去看待,他觉得如果盛行玩弄权术之风,只有极少数人是赢家,而全党、全国人民都是输家。与其搞权术,不如开创一个更公开、民主的制度,政治才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国家才会有希望。


上一篇:最敏感易受伤的星座 12星座中谁的心最易碎?
下一篇:网友偶遇39岁向佐:穿紫色西装扎着马尾,网友们的评论笑不活了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李渊:如何看待与刘邦的比较?为什么李渊如此自信,而刘邦又无法超越他?

李渊:如何看待与刘邦的比较?为什么李渊如此自信,而刘邦又无法超越他?

李渊在《新唐书列传卷十三》中提到:“帝尝从容夸语曰:前王多兴细微,间关行阵而后成功。”这句话突出了李渊对出身的看法,他认为刘季亭长、萧曹刀笔吏都不能和他们相比。

民俗文化 07.11
刘邦并非知识丰富型领导者:他是善于从善如流、有耐心的典范

刘邦并非知识丰富型领导者:他是善于从善如流、有耐心的典范

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凭借智勇双全和知人善任成功领导汉朝建立。他的能力源于他能够发掘并合理使用团队成员,如萧何、张良等,并能够及时采纳他们的建议。

民俗文化 11.04
揭秘: 刘邦为何未杀与之为敌的雍齿并将其封侯? 后来才知高明之举

雍齿为何在刘邦手中挣扎却最终被封侯?

揭秘: 刘邦为何未杀与之为敌的雍齿并将其封侯? 后来才知高明之举 雍齿为何在刘邦手中挣扎却最终被封侯?

提到。2、雍齿对刘邦的侮辱和背叛使得刘邦非常生气。3、最重要的是,如果杀了雍齿,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叛乱,对国家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所以,尽管张良说过要杀雍齿,但最终并没有实行。这也反映了刘邦的权衡利弊能力和战略眼光。

民俗文化 05.22
孙权称帝后为何不追封孙策为皇帝?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孙权称帝后为何不追封孙策为皇帝?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孙策在孙权面前立孙权为帝,这是明智之举,有助于保持江东六郡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但随后孙权却追封了孙坚和孙策的父亲为帝,这显然违背了他的初衷,也违反了孝道。这是因为孙坚和孙策的父亲都是忠诚于孙权的人,他们不愿意看到孙权篡位。最终,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人都得以传承。

民俗文化 04.07
达人异闻:达芬奇与燕肃同款外挂,探索网页编辑的魅力与挑战

达人异闻:达芬奇与燕肃同款外挂,探索网页编辑的魅力与挑战

燕肃,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巨星,生于五代末北宋初,小时候家庭贫困,依靠母亲缝补衣物养活自己。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四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燕肃曾在各地担任知县,用观察和推算的方法揭示了潮汐的规律,并形成了我国重要著作《海潮论》,其中详细描述了潮汐的形成和太阳月亮的关系,还有精确的数学公式。其研究成果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民俗文化 11.22
烛影斧声:一场隐蔽而深刻的皇权变革

烛影斧声:一场隐蔽而深刻的皇权变革

《开宝九年》,祁新龙 著,东方出版社出版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离奇去世,给后世留下了一桩兄终弟及的权力交接谜案。本书围绕“烛影斧声”事...

民俗文化 11.22
中国规模庞大的末日防线——‘三线工程’的建设与启示

中国规模庞大的末日防线——‘三线工程’的建设与启示

"三线工程"指大规模的工业化迁移行动,始于1964年的北部湾事件。目的是分散东部沿海和边疆城市的工业布局,增加战略纵深,保障国家安全。三线工程涉及数百万工人,投入2052亿元完成70%的国防工业和科研机构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民俗文化 11.22
荣宝日历·小雪 | 田希丰《瑞雪双喜图》专题解析

荣宝日历·小雪 | 田希丰《瑞雪双喜图》专题解析

"瑞雪双喜图"的画作描绘了小雪之日的景象,红竹银装素裹,美丽动人。晨曦时,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岁末的吉祥与安宁。

民俗文化 11.22
【创新探索】在凯恩斯和大堡礁,体验六款令人惊艳的创意芒果料理

【创新探索】在凯恩斯和大堡礁,体验六款令人惊艳的创意芒果料理

这则新闻主要讲述了澳大利亚凯恩斯和大堡礁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在此时享受的美食。新闻提到了当地的热带水果芒果季节来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味。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位于库兰达原始雨林集市的店铺——Hayabusa,提供鲜芒绵绵刨冰供人享用。此外, NuNu 餐厅的什锦水果燕麦早餐也非常受欢迎,特色是菠萝和椰奶浸泡的麦片配以香甜本地芒果、应季鲜果和烤椰子片。Ochre餐厅的夏季菜单上则提供了多种新鲜的菜品选择,包括芒果等热带水果。

民俗文化 11.22
独特称呼:为什么陕西省的杨陵和杨凌会因其地域特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杨陵’和‘杨凌’?”

独特称呼:为什么陕西省的杨陵和杨凌会因其地域特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杨陵’和‘杨凌’?”

刘小顺发现陕西杨陵多地名写作“杨凌”,原因是因为当地政府对上级基地的区分不够明确。20年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民俗文化 11.22
揭秘饭店里的醋溜西葫芦秘密:多一步骤让你吃出美味

揭秘饭店里的醋溜西葫芦秘密:多一步骤让你吃出美味

标题:探寻醋溜西葫芦的秘密:饭店做醋溜西葫芦的奥秘 描述内容:如何制作美味的醋溜西葫芦?本文介绍了一种家常的做法,将普通西葫芦改良为更加鲜美可口的菜品。 关键词:醋溜西葫芦,厨房技巧,家常菜,烹饪方法,调料,酸甜口味。

民俗文化 11.22
洪泽湖上壮志雄鹰展翅,庆祝60周年华诞!

洪泽湖上壮志雄鹰展翅,庆祝60周年华诞!

"洪泽湖上雄鹰连"举行60周年授号仪式,全连官兵重温峥嵘岁月,共享荣光时刻。老连长讲述光荣传统,鼓励新一代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投身强军实践。近期连队涌现先进典型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连队连续多年获奖,体现了他们的出色表现和优秀风貌。

民俗文化 11.22
安徽革命军事馆惊悉珍贵《革命烈士证明书》原件送还,热烈欢迎复查

安徽革命军事馆惊悉珍贵《革命烈士证明书》原件送还,热烈欢迎复查

安徽革命军事馆举办捐赠活动,收到父亲李务本烈士子女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原件等珍贵史料。该馆筹备办公室首次对外公布全省各地捐赠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革命文物,宣传英雄事迹。

民俗文化 11.22
青年李鸿章:千里之外封侯,逸闻故事的背后揭示其内心世界与远大抱负

青年李鸿章:千里之外封侯,逸闻故事的背后揭示其内心世界与远大抱负

李鸿章1843年考取顺天府乡试,并写下激励人心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

民俗文化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