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人分四等:误导现代人的是谣言还是真实事件?|文史宴论坛上的辩论

2024-04-09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清朝咸丰三年的《元史新编》中,提出了人分三等的说法,但在屠寄于1934年的《蒙兀儿史记》中,才正式确认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人分四等。这反映了古代皇权制度下,随着地区发展和人口流动,官员地位会有所变化。

丨班布尔汗

吴酉仁

很久以来,“人分四等”似乎成为了元朝的标签。

人们都知道,元朝有着严苛的种族制度,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北方汉人及契丹、女真等),第四等南人(南方汉人)。各等之间等级森严,高等的作威作福,低等的当牛做马。

但这并非事实。

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元代的法令和规制上有过人分四等的证据。

最早提出元朝人分等的,是要在元朝灭亡四百八十五年之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魏源在其所著《元史新编》中提出的元朝用人“人分三等”(魏源说这是“明人好訾前代”弄出来的说法,他不完全认同)。之后,日本学者箭内亘于1916年写出《元代社会的三阶级》,提出“蒙古、色目、汉人三阶级”。到1934年,史学家屠寄于1934年出版的《蒙兀儿史记》中才正式提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人分四等,可也并没列出来源。

♦ 魏源《元史新编》中关于元代“人分三等”的讨论

其实,所谓人分四等,不过是在任官上表现出来的亲疏有别。凡是靠武力建立的皇朝,其皇室起兵时,其根据地的政治集团是最初的班底,这些人最受信任,日后在朝廷内的地位也最高。而后归附或征服的地区,已先后而论,地位便要依次递减。这是古代皇权制度的通例,例如唐朝时,朝廷任官便有着关陇、山东、江南的区别,关陇士族是李家的根基,因此最受信任,朝廷中地位最高。山东士族次之,而最后归附的江南士族地位最低。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皇朝,渤海人与女真人同宗同源,在其起事时助力甚多,而契丹人、汉人则在之后才归附。因此金朝任官则依次是女真、渤海、契丹、汉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皇朝,任官上蒙古人自然占优,之后以归附次序,便是色目人和汉人了。

不过,这种次序也并不绝对。皇权政治的逻辑往往并不看亲疏,而看对皇帝本身权力的稳固和扩张是否有利。就以元朝来说,虽看似蒙古人在官场上占优,但其他民族也常常出任高官,甚至权倾朝野,因为他们更有利于皇权。世祖朝的回回人阿合马、吐蕃人桑哥,武宗朝的康里人脱脱,仁宗朝的汉人李孟,文宗朝的钦察人燕帖木儿等等,便都是鲜活的例子。

官场上亲疏有别,而在社会上各色人并没有被这种等级所影响,汉人、南人富甲一方,权势赫然的大有人在,而蒙古、色目平民因为穷苦卖身为奴者也比比皆是,元朝廷还需要经常拨钱赎买蒙古人为奴者。正如蒙思明在《元代社会阶级制度》中所言,因为“元代政治之粗疏放任”,所以“汉人、南人之地主富商更易发展,财富之数量日增,潜在之势力日大”。

♦ 明代人于慎行在《榖山筆塵》中回顾元朝对江南的统治,说元政府“政令踈阔,赋税宽简,他无征发”,这种宽松的政策使得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富家大族。 

当然,元朝任官制度的亲疏有别,重“跟脚”,主要在于元朝还保留了“漠北旧制”,也就是贵族封建制,这与集权皇权有着很大区别,皇帝的权力并不绝对,一定程度上要受制于贵族,因此在任官上只能以亲疏为根本,难以完全以皇权为依归。元朝很长时间没有开科举,这便是很重要的原因。

科举产生于隋朝,在唐朝大兴。科举选官是针对曾经的察举选官,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是实行察举制。察举制的特色是,皇帝只有任命权,而举荐人才则是士族的权力。唐朝兴科举,是将选任官员的权力完全收归皇帝。但毕竟士族尚未完全衰落,唐朝的科举并未完全实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设想,世族仍能很大程度把持官僚体系。直到宋朝,经过黄巢之乱与五代十国,士族彻底衰落,宋朝皇帝才真正用科举做到选官任官皆出自皇帝。

元朝从忽必烈开始,就希望改变大蒙古国时期的贵族封建制,尽可能实现皇权集权,但毕竟传统力量强大,不能一蹴而就。科举是打破贵族特权的重要手段,忽必烈并非不想使用,只是时机未到。同时,科举从隋到宋,已经六百多年,弊端丛生,广大读书人潜心于科场学问,疲于仕途竞奔,可大部分却缺乏管理国家各种实际事务的经验及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 更遑论统筹全局治国平天下了。无论西夏、金还是南宋,以经义诗赋录取的满腹经纶之士在蒙古大军的劲弩铁骑面前软弱无能,丧城失地以至于毁家亡国。这也使得科举蒙受污名。

♦ 忽必烈像

宋元之际的儒者,鲜有对科举有好感。忽必烈曾为开科举之事咨询大儒许衡,许衡直截了当的回答:“不能!”忽必烈颇为赞同: “卿言务实,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元代著名学者胡祗遹便曾痛斥科举之士,认为他们“记诵章句、训诂、注疏之学, 圣经一言,而训释百言、千万言,愈博而愈不知其要,劳苦终身而心无所得,何功之有!”

许衡、胡祗遹是元臣,对于科举的态度还可能有迎合上意之嫌,而曾经和文天祥一起并肩作战,失散后隐居乡里的宋末词人赵文在其《学蜕记》中也认为没了科举实在是对读书人的大解放:

“四海一,科举毕。焉知非造物者为诸贤蜕其蜣螂之壳,而使之浮游于尘埃之外乎?”

♦ 关汉卿像。元代科举式微,亦少文字狱,故读书人多从事市井文艺的创作,关汉卿便是其中之一

没有科举,靠什么选拔官员呢?忽必烈时代对于官员的选拔主要靠推举和荫叙, 荫叙就是指老子当官儿子也可以当,这自然有很大的弊端,不过这样的荫叙只占官员很少的部分,《元史•选举志》记载:

“诸职官子孙荫叙, 正一品子, 正五品叙。从一品子, 从五品叙。正二品子, 正六品叙。从二品子, 从六品叙。⋯⋯正七品子, 酌中钱谷官。从七品子, 近下钱谷官。诸色目人比汉人优一等荫叙, 达鲁花赤子孙与民官子孙一体荫叙,傍荫照例降叙。”

儿子获得老子的荫叙,平均都要降五级使用,油水相当有限

因此,推举便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手段。所谓推举,就是将“吏”推选为“官”。虽然人们一般把“官吏”并称,但在古代二者可相差甚远,官是经过科举出身由国家任命的政务员,而吏却只是非正途出身,在衙门里操持具体事务的事务员,不算国家编制,虽然能拿朝廷俸禄,却属于“不入流”。不过,吏的地位虽低,却很重要,靠读书考试成为官员的读书人吟风弄月、寻章摘句很拿手,却无法处理繁琐的具体事务。真正做事的往往都是吏,要说对国情民瘼诸方面的了解,十个官也未必及得上一个吏。

两宋时期,胥吏为士大夫所不齿,由吏入官是极个别,若是哪位不是考科举而是因为在吏的职位上做出成绩而升为官,便会被认为不是正途入仕,被人鄙视。可到了元朝,忽必烈讲究务实,既然吏是从基层干出来的,处理事务的能力自然出众,于是大开以吏升官之门,中下级官吏都要从令吏、司吏、通事、奏差等吏员中选拔。本来官与吏高下悬殊,属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这下很快就成了平起平坐的“哥俩好”。

以吏为官,大量有实际事物经验的基层干部有了提拔升迁的机会,对于政府建设、政策推行自然大有好处,可这推举制度名为“制度”,却没有“机制”。一个胥吏要成为官员,能否被推举,没有固定的选拔模式,是否能力出众没有统一标准,这就出现了“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情况,通过人情关系、贿赂请托等手段获取推举就大行其道。而胥吏虽然粗通文墨, 但未经过系统的儒家教育,有术而不通“道”,他们为官之后, 往往比科举入仕的贪官更加巧取豪夺、寡廉鲜耻。

 

中国自古讲究“德才兼备”,德在才前,一旦拘泥,便会让大量迂阔无能之辈和伪君子进入仕途,而以吏为官,重术不重道,却又使得真小人充斥官场,在专制时代,这样的矛盾始终无法化解。可相对而言,无道德的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与有道德却比较平庸的人相比,是两害相较不能取的“重”

在上层,皇帝希望扩张权力,削弱贵族,在下层,也需要有形成制度的官员选拔方式。最终,元朝还是捡起了科举这个工具。但这却是忽必烈之后第四任皇帝时的事了。

 元朝画家刘贯道的《元世祖出猎图》

既然说到任官,附带再说一下元朝官员的俸禄。

很多人论起元朝来,都说元朝官员没有俸禄,朝廷放任官员贪污。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在大蒙古国时期,因为实行分封制度,贵族、官员们都有自己的属地、属民,自是没有俸禄。而到了元朝,忽必烈从建国之初便开始逐步完善俸禄制度。

中统元年(1260年),首先确定皇室官员俸禄,中统二年在六部官员中实行俸禄制度,五年后在经历以下官员中实行俸禄制度。所谓“内而朝臣百司,外而路府州县,微而府吏胥徒,莫不有禄。”而且俸禄的颁给,比较“人性化”,是按照物价上涨的水平随时调整。因为元朝的主要货币是纸币,如果不考虑物价水平,官员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当然,随物价调整并非不断加薪,而是用白银的购买力来换算颁给纸币俸禄的多少。总体而言,元朝官员的俸禄从一品是250-300两,正二品是215-225两,正三品是150-175两,从三品是125-150两,正四品是100-125两,从四品是90-100两,正五品是80-90两,从五品是70-80两,正六品是65-70两,从六品是60-65两,正七品是55-60两,从七品是50-55两,正八品是45-50两,从八品是40-45两,正九品是35-40两,从九品是35两。

以上俸禄标准是中央朝廷的官员,地方上的官员俸禄则相对较少。但地方官员可以从职田中获取收入,这就是中央官员所没有的了。所谓职田,就是发给官员田地,田地所有权不是官员的,但田地的收入则拿出一部分作为俸禄。例如,江南地区一个上路达鲁花赤的职田便是八顷(原为十六顷,后减半),一顷是一百亩,按正常收入算,元代一亩田产量平均为一石,也就是大约129斤。八百亩就是八百石,虽然不可能全部作为收入,但拿出一半也有四百石,这已经相当丰厚。其他级别官员的职田收入也是很可观,如上路同知职田四顷,治中三顷,府判二顷半,下路各级官员依此类推减少一顷,等等。

朝中官员俸钱高,无职田;外地官员俸钱低,有职田。这是元朝政府对内外官员俸禄采取的平衡措施。

综而言之:元朝“人分四等”之说,在法令和规制上是找不到证据的。此说出现于元朝灭亡之后。究其实质,乃是元朝在任官上表现出来的亲疏有别。因为元朝皇帝的权力并不绝对,一定程度上要受制于贵族,导致任官上只能以亲疏为根本,难以像科举全面推行的时代那样,完全以皇权为依归。这种亲疏有别,也是科举未全面推行的时代里,中国古代权制度的一种通例,在唐朝与金朝,都能见到类似现象。

(来源:腾讯新闻)


上一篇:今晚开播!又一38集都市大剧来袭,演员阵容不错,值得期待!
下一篇:林更新景德镇出游被偶遇,本人比电视上还好看,很随和没明星架子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古史辩:重新审视《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现代还是后现代历史观?

古史辩:重新审视《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现代还是后现代历史观?

出了对上古史的研究兴趣。这种冲突最终体现在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中,他指责《孔子改制考》“变坏史学”,认为它把上古史混同于古代人撰写的历史,而忽视了它本身作为新兴科学的特性。因此,康有为试图重建一个与《新学伪经考》不同的学术体系,强调“古史辨”的重要性,并质疑顾颉刚等人的观点。他的立场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包括王汎森和胡适等人,他们在当时的辩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终,康有为的努力并未成功,他自己的《新学伪经考》也遭到了很多学者的批评。然而,《新学伪经考》的存在证明了当时人们对古史辨的关注,也预示着中国学术史的新趋势。

民俗文化 11.01
特朗普:发表现代总统史上最极端言论,引发广泛争议和讨论

特朗普:发表现代总统史上最极端言论,引发广泛争议和讨论

特朗普宣称将在11月大选中推行大规模驱逐计划,以应对“移民入侵”。这是他继纽约讲话后的第二次集会演讲,这次集会被认为是他的极大尝试,试图重新夺回民主党的控权。演讲中有许多针对民主党人、前幕僚长及暴恐活动分子的攻击性言辞,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此外,参加集会的人群也表达了对当前政府政策的不满和对美国未来的担忧。这些言论与激进情绪导致了紧张的社会气氛。

热点资讯 10.28
从先秦时期到现代,人们如何通过语言交流在各地间沟通的 文史盛宴:《文史宴》 - 网站编辑视角

从先秦时期到现代,人们如何通过语言交流在各地间沟通的 文史盛宴:《文史宴》 - 网站编辑视角

从历史心发现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周时代各地区语言差异的显著差异,并通过扬雄的作品分析出当时汉朝各地方言尚保留着大分裂时代的鲜明特征。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地方言间的差异更是明显,楚国鄂君子晳误听越人的歌谣后,才了解到其含义。这些都说明在早期的年代,地域性方言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加明显。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口迁移和区域族群融合的影响,尽管文献中已有众多不同地域方言的记录,但具体含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民俗文化 04.13
富四代钟培生言论再引争议:美女被包养的真实情况引发讨论

富四代钟培生言论再引争议:美女被包养的真实情况引发讨论

生而言,我们应该对他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看待。他的言论可能反映了某些人性的真实面貌,但也存在一些过于偏激和极端的地方。无论他是谁,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也应理性地对待他所言之事。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来关注和探讨这些重要的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热点资讯 11.11
网上的美食秘籍:如何烹饪出美味的花菜?让你在家中轻松做出美味佳肴!

网上的美食秘籍:如何烹饪出美味的花菜?让你在家中轻松做出美味佳肴!

厨师教你如何烹饪出美味的香辣花菜!新鲜的花菜配上特制的调料,不仅口感鲜美,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只需简单的步骤,就能做出美味的香辣花菜。赶快动手试试吧!

民俗文化 11.23
广西第二大城市为何臭名昭著?揭开真相

广西第二大城市为何臭名昭著?揭开真相

广西柳州市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繁荣的工业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广西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胜地。柳州被誉为“鱼米之乡”,且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柳州也是交通要冲,连接了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并与东盟双向往来产品加工贸易和物流中转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螺蛳粉以其独特风味广受欢迎,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一道风景线。柳州市虽以“臭”而闻名,但在许多人心中,它却是广西的骄傲。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呢?

民俗文化 11.23
微习惯的力量: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的策略与技巧

微习惯的力量: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的策略与技巧

微习惯在斯蒂芬·盖斯的健身路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使他摆脱了之前的体重问题,进而发展了他的写作技能。富兰克林则通过自我反省和行为改善,逐步摒弃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这三个例子充分展示了微习惯的强大力量和潜在价值。

民俗文化 11.23
居家版大厨:只需泡打粉,轻松做出健康豆奶小油条

居家版大厨:只需泡打粉,轻松做出健康豆奶小油条

"豆奶小油条 - 利用家里黄豆,纯牛奶,白糖和面粉做出无泡打粉空心油条"

民俗文化 11.23
旧貌换新颜:她如何通过简单改变服装风格保持年轻状态?

旧貌换新颜:她如何通过简单改变服装风格保持年轻状态?

关键词:女子、健身、健身生活、秘密秘诀、十年互联网。句概述:女子长期保持年轻态,擅长健身生活,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秘诀——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坚持步行和保持轻量级运动。

民俗文化 11.23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重复做一件事的人可能暗示着他/她缺乏深沉的爱。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重复做一件事的人可能暗示着他/她缺乏深沉的爱。

太完美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使得他们无法真正地理解和接纳伴侣。这种完美无瑕的人,往往对外界的变化反应激烈,放大了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产生强烈的安全感缺失。 -03为什么有些人会将对方视为“寄托”? 他们的行为模式使他们在面对亲密关系时感到恐惧,他们害怕失去对方,害怕犯错,害怕失败,于是把对方当作他们的精神寄托和生命寄托。这不仅影响他们的情感,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民俗文化 11.23
互联网信息丰富的你是否仅依赖于生理性的喜好?

互联网信息丰富的你是否仅依赖于生理性的喜好?

生理性喜欢是指人对特定对象(如外貌、亲近感等)的本能偏爱。这种吸引力来源于人的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即额叶皮层,促使人们追求与之产生互动的感觉。在相遇时,生理性喜欢者会瞬间靠近对方,试图触摸、拥抱对方以获得情感和身体上的愉悦。因此,虽然恋爱中的矛盾可能会导致双方疏离,但在对具体的人而言,生理吸引力仍然是引发好感的主要原因。 这种生理吸引力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渴望和情绪波动。比如当两人相爱时,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激情、依恋、紧张甚至是疼痛感。虽然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方的缺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其产生深深的吸引力。这是因为生理性喜欢者通常能够容忍伴侣身上的一两个不完美之处,并将其视为对方的一部分,从而带来强烈的情感满足感。

民俗文化 11.23
法国历史上,铁面人的真正身份:挑战权威的网络资料库为您揭示

法国历史上,铁面人的真正身份:挑战权威的网络资料库为您揭示

铁面人,1789年7月14日在巴黎自由女神像前被执行绞刑,并成为法国历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在巴士底狱度过了漫长的监狱生涯,被锁在六千四百三十八九号牢房。然而铁面人在狱中留下了著名的文字:“铁面人”并用刀刻在餐盘背后,表明他的身份非常重要。据记录显示,铁面人刚到岛上的时候,狱长为他做了饭菜并送到了牢房。但铁面人用刀在餐盘背后刻下了几个字后将餐盘丢下。铁面人的身份信息极为敏感,他曾是军事官员的座驾。他曾在狱中配备图书、书籍、文具等设施,并可以随意穿着囚服,可以接受王室贵族的重要人物的探访。然而铁面人去世很突然,并且没有任何预兆。当时教廷规定人死后要涂抹圣油,而路易十四也禁止了这一行为。铁面人在监狱最后一个月去世。

民俗文化 11.22
辽阔北国,盛唐繁华——来自塞北的传奇之旅

辽阔北国,盛唐繁华——来自塞北的传奇之旅

辽王朝崛起,曾与北宋并立百年。在北宋余晖下,耶律阿保机建立联盟,锐意进取,成为契丹族统治者的明君。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草原上的雄鹰啼声嘹亮,耶律阿保机面临抉择,能否实现宏图霸业,令人瞩目。

民俗文化 11.22
全方位解析:为何我们会经常生气?如何应对和解决生气情绪?

全方位解析:为何我们会经常生气?如何应对和解决生气情绪?

生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很容易将别人的行动误解为对我们行为的羞辱或冒犯,从而导致愤怒。然而,我们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考虑,而不是只关注我们自身的感受和利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以便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民俗文化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