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研团队-明忆
字数:4790,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要说明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将领,那么参加过 “万历三大征”其中两个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的李如松,绝对称得上榜上有名的名将。不过可惜的是,朝鲜之役进入和谈阶段时,李如松却在一次对蒙古察哈尔部的突袭行动中战死沙场。这一损失不仅让李如松缺席了朝鲜之役的第二阶段,更是让我们没有机会看到李如松大战努尔哈赤的高端局。不过,我们这期故事并不是要讲李如松,而是李如松死后,一度在明朝上下期待中,接替李如松辽东总兵官的弟弟——李如梅。
李如梅在李成梁一家的木头儿子中排行第五,和他的大哥二哥不同,李如梅的早年经历记载不多,不过考虑《明史》中,描述李氏子弟“如柏暨诸弟放情酒色”,李如梅少年时代大概也是跟着自己的二哥鬼混。得益于李家人在各地经营起的人脉关系,就算李成梁的这帮木头儿子被朝廷老爷们各种不看好,升官却是没停过。就在李如梅大抵会被当成无能公子哥,度过自己平淡无奇的富贵人生时,万历二十年爆发的的朝鲜倭乱,彻底改变了李成梁这帮木头儿子的人生。
▲朝鲜《釜山镇殉节图》
由于朝鲜朝廷被日军轻易打爆,明朝不得不出手捞朝鲜人一把。于是乎,万历二十一年,在明朝解决了宁夏哱拜之乱后,正式出兵朝鲜。而担任参将的李如梅,也跟着自己的大哥李如松前往朝鲜,参与了收复平壤城和开城的军事行动。不过这些战斗都是他大哥、二哥的主场,李如梅只有在平壤之战中,跟着李如松在入城,一路狂奔追杀城内日军“进迫大同门”的战绩。不过嘛,没多久李如梅就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朝鲜《平壤城战图》
在李如松追击收缩兵力的日军拿下开城后,从汉阳北逃的朝鲜人,给准备下一步行动的明军,带来了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此时无论是经略宋应昌还是李如松自己,对于速战拿下日军盘踞的王京汉阳都不乐观,在李如松给宋应昌的书信中,就认为当前的局势是“王京迤西有大江一道,倭贼一十余万拒守东岸,我兵据守开城,堪战军丁不满二万,彼众我寡,必须增兵,方克进攻”。
▲朝鲜首都汉阳
对此,宋应昌也到处为在朝明军搜罗援军和钱粮。但是吧,自明军入朝以来,由于李家人在明朝军中的巨大威望,迫使经略的宋应昌一直处于边缘状态,这在长期奉行“以文驭武”的明朝官场,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宋应昌的威望和仕途,都将带来巨大的负面评价。作为在明朝官场熏陶出的老阴比,到这个时候不搞事那是不可能的。
为了提高自己在援朝军中的话语权,宋应昌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他一边给李如松写信说“必须俟我刍粮、军火、器械并集充裕,然后进剿”,同时又写信给自己有意扶持的杨元、戚金说“下王京如下平壤之易,将军之功又出寻常万万矣,不日即当破格题叙”。考虑到杨元当时身居副总兵,是在朝鲜的辽军武将中,地位仅次于李如松的将领,他的态度对整个辽军将领也会带来巨大影响。这样原本都是老乡的辽军将门之间,被宋应昌硬生生制造出了矛盾。
▲李如松
宋应昌在给朝廷和中央官员的奏疏与书信中,也是大谈收复汉阳。比如宋应昌上奏的《议取王京开城疏》中,更是口嗨“平壤倭奴原系精鋭,今既丧败,八道之倭且将瓦解”,虽然也提到师老兵疲、粮草军械不济等问题,但并没有拿出任何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给明朝朝廷做出一副积极作战的态度。在宋应昌的话术诱导下,明朝上下对速战拿下汉阳的有了巨大期待。但对李如松来说,这些期待就成了要命的巨大负担。打得好,对朝廷来说这是乘胜追击算不上大功,打不好,那这是自己准备不足贸然出击,等等先不打,在辽军兄弟们眼中,大哥你这就是挡了小弟们的发财路了。
▲担任游击的钱世桢是碧蹄馆之战前,辽东将门内部博弈的重要见证者
在宋应昌的这一套丝滑连招下,据将领钱世桢的《征东实纪》中,记载当时辽军将领为了催促李如松开战,甚至有“查大受料倭奴必奔,欲功自己出,遂伪报:‘倭奴遁逸者强半,王京可不烦兵下’”。在辽军众将开战主张的压力下,不愿贸然开战的李如松也只能稍作妥协,他先带数千骑兵前往汉阳西北,在今天38线附近的坡州驻扎。几千骑兵的规模不仅方便情况有变及时撤退止损,李如松还声称自己这次行动,是“吾当前往探路,诸将各率百人随行可也”。不过几千骑兵还携带了火炮,这个规模要说是探路……倒也多少把明朝和朝鲜的文人当傻子了。
▲坡州位置
不过哪怕到这时候,李如松也不是直接带着士兵南下,而是先派遣查大受、祖承训、李宁等将领“率三千余兵”,先行“哨探”。不管这支部队真的只是去探听虚实,还是挂着“哨探”的名头去搂草打兔子,李如松不久之后都将为自己这个安排的后悔的直呲牙。
这支军队南下没多久,作为前锋的查大受,带着本部500马军和熟悉地形道路的朝鲜京畿道防御使高彦伯,在汉阳城西北外遭遇了立花宗茂、高桥统增所率领的“贼六七百名”。查大受的骑兵虽然将立花、高桥兄弟一通胖揍,但惊动了汉阳的其他日军,当日军们磨磨蹭蹭的赶去助拳,好巧不巧和后续祖承训、李宁等人率领的两千多人打了个照面,这可把双方都吓的不轻。
明军见窜出来这么多日军,当下断定自己是遭了倭贼的埋伏,祖承训等人立刻撒腿就撤,查大受部也放弃对立花、高桥军的进攻撤走。日军那边吓了一跳,则是发现明军的规模远远低于预期,先回过味的日军老将小早川隆景,急忙带着毛利军开始追击明军。此时正值正月末,由于春天来临,天气回暖,道路变的“沿途解冻,淤泥泞滑,艰难万状”,就这样,在朝鲜的烂泥路上,一群步兵追着一群骑兵一路到了碧蹄馆。
▲小早川隆景
那么这时候我们本期的主角李如梅在干嘛呢?在给自己的老哥当保镖。
就在查大受还在和立花军真人快打时,查大受派人前往坡州给李如松捎了个口信。这个口信目前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汉阳的倭情道路,要不还是大哥您亲自来看看,第二个是说这帮倭子好打,大哥快来助拳干票大的。考虑到后面李如松直接带了两千人前去助拳,查大受的这段话就算说的是第一个,但实际意思应该是第二个了。不管具体说的啥,当李如松走到半道,碰到了从前线先一步润回来的朝鲜人,在从他们口中得知前线的实际情况,这次行动就成如何从日军手里把自家老乡都给捞出来。
▲日本《绘本太阁记》中的碧蹄馆之战
李如松命杨元率一千人作为后军,自己先带着自家兄弟外加张世爵部共一千骑兵,一路狂飙前往碧蹄馆,面对乌压压的日军,李如松指挥士兵们先用手头的天字大将军炮、神机箭、三眼铳对冲过来的小早川军前锋射击。这种火炮支援,骑兵使用火器、弓箭回旋射击,对都没见过多少骑兵的小早川军属实超纲。
但小早川隆景凭借日军的兵力优势,指挥着重整旗鼓的立花宗茂、高桥统增,毛利军的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从两翼包抄。但这时,一个意外把小早川隆景的部署打乱,看着小早川军把明军死死拖住,刚刚还在吃瓜的其他日军,立刻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进步的渴望。大谷、黑田等部日军一窝蜂冲向明军,一时间日军在战场上“左冲右突, 一时直前”,让整场战斗变成一场大乱斗。
▲明军在碧蹄馆使用的天字大将军炮(一种中小型野战炮)
日军的混乱给明军突出重围的机会,但是泥泞的道路不仅降低了明军骑兵的机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也给明军陷入危机之中。立花家前锋安东常久率先带兵冲入明军阵中,杀死指挥使李有升等数十名护卫后,刀刃一度打到李如松的铠甲上,关键时刻,李如梅拉弓一箭射杀头带金色战盔的安东常久,随后其他明军一拥而上驱散这支日军。由于安东常久头戴立花家精锐配发的“金箔押桃形兜”,于是李如梅以此战“箭中金甲倭”的功绩,让自己的开始在李如松的这些弟弟中冒头,更是被朝鲜人与杨元、张世爵一起,奉为李如松身边的“三大将”绘制画像祭祀。
▲传世的立花家“金箔押桃形兜”
在不断转战后,明军终于费力的突出重围,不过日军依然在后面紧追不舍,于是两军再次上演了在烂泥路上步兵追骑兵的名场面,不过这时候被李如松甩在后面的一千骑兵起了作用,看着主帅骑着马被一群步兵追着,指挥这支骑兵的杨元立刻上前为李如松助拳,不知明军虚实的日军不敢再来场高强度对线于是选择撤军,碧蹄馆之战也就此结束。
▲小早川隆景在碧蹄馆大战李如松,让江户时代的日本人还给这俩凑了个龙虎斗cp
之后由于明军和日军之间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李如梅除了和查大受一起,进行了一次从后来看不怎么成功的火烧龙山仓行动,再没有什么大的表现。目前网上是有不少人质疑火烧龙山仓是否真实存在,但有一说一,不管是明军和朝鲜兵都去烧过,还是只有朝鲜兵自己去烧过,在朝日军从开战就面临军粮紧张的情况下,最后还能成建制的从汉阳撤退,就算有人去点过龙山仓大概也就象征性的点了个亮。
▲日本《繪本朝鮮征伐記》中的查大受
随着明日开始议和,在朝鲜的明军也开始陆陆续续返回,而李如梅也要真正迎来自己的人生转折。万历二十三年,当时临近辽东的蒙古部落准备袭掠广宁,此次明军主动出击,在大雪天日夜行军了整整三天,一场“雪夜度墨山”直接给这帮蒙古人来了个物理封号。此战中,李如梅和高策、祖承训等人一起“皆有汗马劳”,不过这一战的战绩、功劳倒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此战中李如梅得以结识一位重量级人物——杨镐。
在李如梅升任副总兵,前途一片大好时,万历二十五年,一个意外发生,李如梅在出塞剿虏中作战失利,虽说一次失利对李如梅自己还算不上太大的影响,但是很快到了四月,一个轰动辽东的消息传来,李如梅的大哥,明朝的辽东栋梁——李如松,死了。
▲明代中后期蒙古人
此时日本已经开始了第二次侵略朝鲜,在这个节骨眼上,谁来继承李如松的位置就成了明朝和朝鲜朝野关注的问题。在杨镐为首的大臣联名上奏后,他跳过自己前面那些哥哥,“挂印充镇守辽东兼备倭总兵官”,挑起了李氏一族与整个辽东将门的未来。之后李如梅再次入朝,先是在老将麻贵帐下任职,所幸这位宣大老将和这位年轻的辽东总兵,没有像上次南北兵之间那样明争暗斗,但此时日军气势汹汹的北上,却已经让整个朝鲜都鸡飞狗跳。尤其是上一次在碧蹄馆之战中最后吓退日军的杨元,此时却在南原城里被日军打了个围城歼灭战,整个朝鲜也为之震动。
为了给自己的辽东老乡们收拾烂摊子,李如梅在军力和兵粮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必须急往, 为继援”,阻止日军在南原附近的交通要道谷城盘踞建城。所幸宣大明军让日本人在稷山之战中,再次享受了一把明军骑兵震撼,之后果断转攻为守,进入蹲地等打的状态。
▲日本浮世绘中的麻贵
掌握主动权的明军将加藤清正修筑的蔚山视为破局点,于是蔚山之战就此爆发,就在明军将加藤清正军困入岛山倭城,即将破城大胜的关键时刻,日军援兵却走水路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只得无奈撤军。此战中李如梅的表现,根据朝鲜人的记载“李如梅为前锋, 引贼而出, 挺身击之”,不可为不积极,但是李如梅因为此战中,和自己的铁哥们上司杨镐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赞画军务丁应泰与杨镐政治斗争的焦点。
▲日本《朝鮮軍陣図屏風》中的蔚山之战
虽然这两个文官最终都落了个两败俱伤,一起被撤职离开朝鲜,但这场失败的大战与之后丁杨之争的一地鸡毛,却给李如梅的军旅生涯画上了突然的句号。对于此战战败之罪,因为丁杨之争已经成为了沸沸扬扬的热点新闻,而万历皇帝和朝鲜君臣都有意庇护杨镐,于是李如梅就成了最大的背锅侠。
这之后,包括“纵酒戏谑”等罪名一个又一个扣在李如梅的头上。加之李如梅在此战中“坠马伤臂已成废人”,一代神箭手不仅再也不能拉弓射箭,还被革除总兵声名狼藉的回到辽东。之后虽然包括杨镐在内,一些大臣也尝试拉李如梅复出,但因蔚山之战中被按上的恶名,和手臂再无法拉弓的旧伤,最终,这位曾被寄予厚望,却昙花一现的战场狠人,只能在默默无闻中悄无声息的湮灭。
参考文献:
《明实录》
《李朝实录》
《明史》
《经略复国要编》
《征东实纪》
《象村集》
《再造藩邦志》
《宣庙中兴志》
《柳河戦死者名誉录》
《柳川藩丛书》
《朝鲜渡海日记》
《大将军炮图记》
《吉田物语》
《日本外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