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开国将帅,他们大部分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经九死一生。因为有共同的经历,不少将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当他们子女长大以后,更是出现亲上加亲,结为儿女亲家的情况,比如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叶帅和余秋里将军、杨成武将军和秦基伟将军等等。除此之外,今天我们要讲的开国中将刘兴元也是如此,他与黄永胜上将是儿女亲家。
刘兴元与黄永胜经历相仿,他们都是红一方面军出身,抗战爆发后编入八路军115师,解放战争时期则在四野战斗。不一样的是,刘兴元小时候上过学,文化水平高,是我军优秀的政工干部,黄永胜则是大老粗出身,带兵打仗是把好手,读书识字却不擅长。但在战争年代,能打胜仗才是硬道理,因此没啥文化的黄永胜由于战功卓著,晋升同样很快,甚至超出了不少文化人。
到了1955年授衔时,刘兴元担任广州军区副政委,被授予中将军衔,黄永胜则成为广州军区司令员,战功高、资历老的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俩在广州军区搭档了很久,毕竟都是老熟人,工作上配合还算可以。后来因为两家的儿女年龄相仿,平时接触较多,最终刘兴元和黄永胜结为了亲家。正如名字一样,黄永胜是个比较争强好胜之人,他在那个特殊年代与老上级林帅走得很近,一度有黄吴邱李“四大金刚”的说法。也是因为有这层关系,黄永胜晋升很快,官至总参谋长。
黄永胜调到北京后,刘兴元与新来的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搭档,此时他仍然是广州军区第二政委,但党政职务却提升了不少,担任广东第一书记。到了1971年,黄永胜的一些活动引起了主席的警觉,地位岌岌可危。这一年,主席决定乘坐专列南下巡察,途中在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停留。与之前外出不一样,此次行程很紧,每到一个地方,主席就会和当地的领导人谈话,长则两三个小时,短则十几分钟,再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方。
从武汉到达长沙后,毛主席没有像以前一样到处走一走,看看自己故乡的省会和青年时期奋斗的地方,而是忙着召集湖南、两广地区的党政军负责人开会、谈话。作为广州军区和广东省的重要人物,刘兴元自然在谈话之列,他与丁盛匆忙北上来到长沙,等待会见。很快,主席就与刘兴元等人谈话,时间很长,达到了两个多小时。当着许多人的面,主席毫不留情地质问刘兴元、丁盛“你们同黄永胜关系那么密切,来往那么多,黄永胜倒了,你们得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提问让丁盛和刘兴元感到恐慌不安,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刘兴元很快镇定下来,他立刻表态:我在有生之年一定紧跟主席干革命,并且说道“谁要是反对您,我就打倒谁。”
谈话的第二个月,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帅折戟沉沙,黄永胜也锒铛入狱。刘兴元反应很迅速,主动向上面坦白,交代了自己与黄永胜等人的关系,并且写清楚了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主席看完后比较满意,批示“心平气和”四个大字。
当时很多四野出身的将领都遭到牵连,被撤职审查,除去邱会作、吴法宪和李作鹏这些骨干,还有江腾蛟、程世清等人。出人意料的是,刘兴元将军却幸免于难,他后来调到了成都军区当政委,跟开国中将秦基伟搭档。不久秦基伟赴北京任职,从事一辈子政治工作的刘兴元大概自己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居然成了军事主官,接替秦基伟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只不过老将军淡泊名利,1978年,就在事业顺风顺水之际,他却急流勇退,主动写信给军委请求休养身体,免去工作职务。此后,老将军便安心在家颐养天年,于1990年在北京去世,终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