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北岸,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累累弹孔至今残留。
年近九旬的谢继民老人,曾经一次又一次在这座纪念馆为大家讲述80年前淞沪会战的故事。他,就是当年率领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的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的儿子。
■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
1946年,谢继民十岁,跟随母亲凌维诚以及哥哥姐姐,第一次来到了父亲在上海的墓地。墓碑上的陶瓷画像,是他朝思暮想的父亲。但他只能对着墓碑叫一声“爸爸!”
“爸爸,和日本人的仗打完了,可惜你再也回不了家了!”
从母亲口中,谢继民和哥哥姐姐们知道了更多关于父亲的故事。长大以后,他又读到了父亲写给爷爷奶奶和母亲的家书。虽然没有见过父亲,但父亲对家人的爱,以及“为国当不能顾家”的壮志情怀,谢继民都深深感受到了。
1905年,谢晋元出生在广东蕉岭县农村。父亲是小商贩,母亲是渔民的女儿。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中国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期。他把岳飞的“精忠报国”作为座右铭,立志为国献身。
从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肄业后,目睹国家四分五裂的谢晋元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在决定从军前,他写下了一首诗:“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古青史尚留芳。”
■谢晋元(龙华烈士陵园提供)
谢晋元的妻子凌维诚,1907年生于上海一户商人家庭,毕业于上海务本女中和东南体育专科学校。1927年,两人在朋友的婚礼上相识,继而相恋。1929年,他们在汉口举行了婚礼。大女儿谢雪芬出生后,他们回到上海。二女儿谢兰芬和大儿子谢幼民相继出生。
“到了1935年,父亲得知中日必将开战,几次动员我母亲带子女回广东蕉岭老家。父亲跟母亲说,‘父母年纪大了,老人孩子都需要人照顾,你在家挑起这个担子,我在外面安心杀敌。’当时我还没有出生。”谢继民介绍。
“1936年3月,父亲护送身怀六甲的母亲和我大哥、大姐、二姐回到广东蕉岭,待了两周就赶回上海了。1936年10月,母亲生下了我,按照父亲的嘱咐,给我起名‘继民’。”这是谢继民了解到的情况。
作为国军第88师524团的副团长,日后,返回前线的谢晋元和他的“八百壮士”们,将在上海四行仓库留下他们的鲜血和英名。但是,回到广东的家人,与谢晋元再也没有见过面。
很多人了解谢晋元,是因为电影《八佰》,他是那支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部队的最高长官。
《八佰》聚焦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
因为英雄的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
1937年8月11日深夜,第88师师长孙元良命令谢晋元所在的524团开赴上海。在此之前的几天,谢晋元写了一封家书。谢继民介绍:“信是写给我母亲的。是,大战即将到来了,作为一个革命军人,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的天职。后面就对我母亲交代了,我家里还有两个祖父祖母,还有我们小孩子女,养育父母的责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都交给我母亲承担,只有这样,我父亲才能在前线安心杀敌。”
■四行仓库纪念馆序厅的谢晋元家书
这封家书,放大后陈列在如今的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序厅。信中写到:“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复门衰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铁血柔情,跃然纸上。
战斗间隙,谢晋元还组织了八百壮士在仓库里共计写下了298封遗书,给妻儿、给父母,这一封封家书如今也被设计成一座座丰碑树立在序厅,字字泣血,句句含情。
谢继民说:“父亲和每个连、每个战士都讲清楚,四行仓库就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活着,这个仓库阵地就不能给敌人占领。这是很少见的,把都要战死的决心让每个参战的士兵都知道,让每个参战士兵都写遗书告诉家人,这样的部队和集体在抗战史上是很少的。”
四行仓库保卫战于1937年10月27日打响,经过4天4夜的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1营420余人坚守仓库,毙敌200多人。
然而,10月30日晚9时,谢晋元却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谢晋元按上级命令率部队撤入英租界,不料一进租界,即被缴械,部队被拘禁于上海胶州路的“孤军营”,从此与外界隔绝,变成日军包围中的孤岛。
谢继民收集了父亲当时写下的近50万字的日记。他说:“孤军营在租界内几乎与‘俘虏营’无异,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艰苦。然而从日记中可以看到,父亲依旧积极乐观,严格治军,每天早操前还坚持升国旗仪式。”
孤军营一待就是4年。随着孤岛形势的不断恶化,敌伪对谢晋元的威胁利诱也日甚一日。日军曾扬言不惜一切代价要把他劫持到手,而汪伪也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妄图促其就范。
在这样的情况下,谢晋元动员大家抱定必死的信念,让战友们写好遗书,战斗到底。
■四行仓库纪念馆资料照片,中为谢晋元
1939年9月18日,谢晋元给父母写下了一封家书,寄往蕉岭家乡,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封遗嘱。
信中这样写:“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今日纵死,而男之英灵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险恶之环境,男从未顾及。如敌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时。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他将生死置之度外,为自己安排了身后之事,请家人一定要让他的子女入学读书,“平时应严格教养,使成良好习惯。”并且叮嘱,除子女的教育费请政府补贴外,其余不再受人分毫。
一年多以后,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如往常一样率士兵们早操。此时,被汪伪收买的4名士兵伺机忽然拔出凶器,刺杀谢晋元。谢晋元遇害时,年仅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