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
柳树是清明节的一个象征,古代百姓每逢清明就有折柳插坟、插柳于门和身戴柳条等等习俗,相传这与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在绵山抱柳焚死的传说有关。虽然据考证介子推被火焚死的传说存在疑点,但是这也不影响柳树已经成为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可是为什么古人这么钟情于柳呢?这或许与柳树蕴藏的深刻内涵有关。
一、柳崇拜
柳树在我国有着极为悠长的历史,甚至至今都很难界定中国古代种植柳树的历史到底有多久。不过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柳树至少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先人与柳树相处太过长久,加之古人相信自然神力,渐渐地就形成了柳崇拜。
在人类还没有办法征服自然的时候,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充满了敬意,表现在会崇拜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像我们熟知的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一样。柳树本来很早就存在于地球上了,自然也不会被人类所忽视,所以很有可能会因为某种契机而被古人视为“神”。山东的沂县就有祭祀柳神的习俗,而其契机可能与蝗灾有关。《聊斋志异》中《柳秀才》一篇就写到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山东发生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向沂县飞去,是“柳秀才”(即柳神)救了该县的庄稼,使沂县免受蝗灾。在这之后,当地人都会在每年秋收的时候祭祀柳神,相延不断。虽然说光凭小说记载还不足为信,但是当地确确实实还存在着祭祀蝗神等神祗的庙宇——八蜡庙,而且相关文献也有山东曾经发生过蝗灾的记载。所以,蒲松龄在写《柳秀才》时,是有可能借鉴了当时山东的社会现状来进行文学创作的。
八蜡庙
柳树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随便一根枝条,顺着被折断的方向插入泥土,就能够正常生长。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因素,古人便将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附着于柳树之上,希望通过对柳树生命力和繁殖力的崇拜,而将这种能力“移植”到人类身上,特别是女性的身上,以加速人类的繁衍。所以,在古代,柳一直被视为是女阴、女性的象征。例如《汉书·睦弘传》中记载:“儒生睦弘以为:石柳皆阴类,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处。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其中“石柳皆阴类”就明确指出了柳为“阴类”,这与我们熟知的男子为阳、女子为阴中的“女阴”恰好符合。特别是满族人直接称呼柳树为“佛朵妈妈”,意为“柳枝妈妈”,将柳视为始祖母神,把柳与女性联系起来。不过当然不止满族,其他民族也有将柳树视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的符号象征。
清明戴柳(by 扬州发布 张孔生)
柳树除了观赏价值之外,也有药用价值,甚至还能驱鬼、驱邪、避毒,所以被古人视为吉祥的象征加以崇拜。柳树的药用价值自然不用多说,往往用来祛风除湿。而其驱邪驱鬼的功效,古人也有记载。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写道:“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大意就是说,只要在正月的时候在门上插上柳枝,那么任何鬼都进不了家门。而避毒,则是用柳树特殊的气味防止被蝎子、蜈蚣之类的毒物咬伤。
二、柳习俗
柳既然被人们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自然也免不了被融入日常生活中,因此民间就多了很多有关柳的习俗。
比如插柳迎春。据《风土记》记载,插柳迎春这一习俗是百姓为纪念爱国忠臣介子推而兴起的,逢寒食节(农历三月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时,每家每户就在屋檐或者门楣上插上柳条来纪念介子推。所以“清明节”也被称为“柳节”。后来这一习俗逐渐增添了“迎接春天到来”之意。
再比如戴柳游春。这一习俗始于唐朝,至于为何有这习俗,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为柳树在春天正吐露新芽,满满生机,让人喜欢;二为古人认为柳树有驱邪避毒的功效,佩戴柳条可以避免毒虫叮咬。戴柳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编成柳圈戴在头上,或者褪去柳枝外皮将其挂在耳朵上,还有用彩纸把柳条系在胸前的。凭自己喜好选择。
在山东地区还流传着一个清明戴柳的传说。山东有一条河叫墨河,河边住着一位名叫柳兰的贤惠姑娘,很多人都想这位女子嫁入自己家,后来,她嫁给了一周姓后生。原本夫妻二人和公公过着和和美美的生活,但是无奈战事爆发,柳兰的丈夫被强制征兵,就留下了柳兰一人独自照顾公公。丈夫上战场以后,柳兰像平常一样劳作,倒也凑合,但无奈村里有一地痞无赖,因贪恋柳兰的美色而纠缠她,几次被拒之后竟还诬赖柳兰和他有染。起初人们还不信,后面看那无赖说的有鼻子有眼,也渐渐相信了。
就这样,村里人看待柳兰的眼神就变了。柳兰自知谣言多说无益,便没有多说什么,日子依旧如常过着。可是,公公却在年后的某一天病了,柳兰便想方设法给公公寻医问药,终于经过柳兰的照料,公公痊愈。为了给大病初愈的公公补身体,柳兰就请邻居帮忙杀了一只养了十余年的大公鸡给公公炖汤喝,但却没成想第二天公公突然就一命呜呼了。周家其他人便报了官。
州官孔大人接收了案子之后便派仵作来查看死因,得出的结论是周老汉应是中毒身亡,但所中何毒尚未可知。周老汉为人亲和,并未与人结仇,那么谁会杀周老汉呢?孔大人询问了在场的人,他们都不敢正面回答。但这时,那地痞无赖却站出来“言之凿凿”地说是柳兰杀的,认定是柳兰不守妇德偷情被老爷子发现了,然后就毒杀了老爷子。他这样的说法引得现场围观群众接连呼应,孔大人也只好按照程序把柳兰收监,柳兰只能喊冤,但无人相信。后来她实在受不过严刑拷打,便只能承认自己与一外地男子有私情。孔大人本想找到那个外地人还原事情真相,但肯定是找不到的。孔大人无法结案,只得上报府衙,最后府衙以有违天伦的罪行下令斩立决,以警他人。孔大人没等秋后问斩,就打算直接在清明节那天把柳兰斩杀。
在刑场上,柳兰坚称自己是清白的,并说希望孔大人之后能做一个明察秋毫的好官,不要再有这样的冤狱发生了。斩杀结束后,此话一直萦绕在孔大人的心头,但他仍认为自己是个好官,直到当天一起下棋的好友偶然之间说的话才警醒了他:“好棋,好棋,孔大人这棋真毒啊,不亚于十年的鸡头。”这时孔大人突然联想到了柳兰的案子,连忙追问好友为何这么说。老友解释道:“兄台有所不知,十年的鸡头赛砒霜啊,而且鸡头毒无色无臭,杀人于无形。”孔大人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杀柳兰了,她在狱中一直都是说自己只给公公喝了鸡汤。他连忙向上级写了文书请求惩罚,并传下布告,清明三日全城人皆用柳枝编帽子戴在头上,又在柳枝上缠上二十八根红丝线,谓之“戴柳”,以纪念屈死的柳兰,并以此警示同行。这就是山东清明戴柳的传说。
文史君说
柳文化和柳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柳树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初春时节,柳树吐露新芽,象征着春天来临,万物生机勃勃。同时,古人还认为柳树有着几极强的繁殖能力,因此对柳树形成了生殖崇拜。柳树还有辟邪祛灾的功能。在今天,清明插柳的习俗可能已经被渐渐淡忘,但是柳文化和柳习俗是中国人世界观的外在表达,我们还是应该深入了解的。
参考文献
关传友:《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常敬宇:《柳文化漫谈》,《汉字文化》2009年第3期。
陶思炎:《从清明柳俗谈柳的文化象征》,《民俗研究》2012年第3期。
《清明戴柳的传说》,《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8年第7期。
(:浩然文史·梃梧)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