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济南大明湖北岸小沧浪亭,观济南八景“佛山倒影”处,有一三间硬山式建筑,青砖黛瓦,半壁曲廊,廊壁上辟有花窗,这就是铁公祠,内祀明代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铁铉,一个不承认燕王朱棣当皇帝的明朝官员。
铁铉,字鼎石,元回回人后裔,历任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因靖难之役,抗击燕王朱棣而得以保济南城平安,朱棣登基成了皇帝之后,这个铁铉依然不识时务,不肯屈服,最后被朱棣处以磔刑(凌迟)而亡。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不被朝廷认可并处以极刑的官员,怎么会在大明湖畔还建了一个祠来纪念呢?
铁公祠抱柱上的楹联写着:“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它的意思大体是以大明湖暗喻,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折腾了半天,不还是大明朝吗?实在是不堪回首,铁铉铁公是真的铁骨铮铮,只有景清、方孝孺这些忠烈之士堪比了,有一颗光照日月的赤胆忠心。
后人为什么如此推崇铁铉,这还得从靖难之役说起。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封大儿子朱标为太子,只是朱标没有当皇帝的命,比朱元璋死的还早。朱元璋临死的时候,依旧坚持长子长孙的思想,传位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对于当时声望很高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却视而不见。
这下子朱棣很不忿,自认为无论是实力还是才气都比这个才疏学浅的大侄子厉害啊!于是他以“靖难”为借口起兵北平,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也就是楹联上说的“燕子龙孙”叔侄之间的夺位之战。
朱棣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很快就拿下了德州,打到了济南。
铁铉这时是山东布政使参政,负责粮饷督运,但是当时领兵的李景隆败了,济南城内只有盛庸领兵守城。在外地的铁铉闻之,紧急赶回济南,并与盛庸歃血为盟,相约死守。
铁铉是个人才,熟通经史,在太学时就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期间断案非常厉害,深得朱元璋器重,甚至还亲自赐予“鼎石”的字。
朱棣大军虽然来势汹汹,却没有想到,铁铉护卫的济南如铁桶一般,而且还经常带兵出城袭扰一下燕王的军队。朱棣一时无法,对城内喊话要掘开黄河,水淹济南。
铁铉也怕燕王真的掘开黄河,于是诈降,派人到朱棣的大营,说为了不惊扰百姓,要朱棣单骑入城受降。
谁知道铁铉在城门布了局,朱棣一到大门,一块大铁板落下,谁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铁板没落在朱棣身上,偏偏被朱棣跑了。
朱棣哪能受得了这个气啊,调来了火炮,炮轰城墙。铁铉又出了损招,画了朱元璋的神位挂在城墙上,朱棣这哪还敢打啊!再怎么说,都是亲爹的神位。就这样相持无果,无奈之中,朱棣转回北平,甚至把刚刚拿下的德州也给丢了。
这可把朱允炆高兴坏了,接连封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
朱棣再次出兵南下的时候,不敢再来济南了,绕道东阿、汶上,经沛县、徐州,一路打下了南京,朱棣自立为帝,改年号永乐。
当了皇帝的朱棣转回头来,又打到了济南,铁铉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没能挡住整个大明朝的军队,兵败被俘。
燕子龙孙争斗,叔叔赢了,虽然皇帝换了却还是大明朝。不过铁铉却倒霉了,被俘的铁铉依然不跪服新皇帝,反而是背坐于朝廷之中,辱骂朱棣不止。当了皇帝的朱棣哪受得了这个啊,下令把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割下来,还烤熟了让他吃,并问他味道如何。铁铉一句“忠臣孝子之肉怎么不好吃?”气的朱棣下令凌迟处死,然后还不解恨,把他的骨头在油锅里炸了,让人抬着铁铉的骨头跪拜,结果油锅崩,死后骨架都不转身……铁铉这铁骨铮铮,不事二主的决心如此之坚。
铁铉虽然被油烹凌迟,但朱棣却很佩服他,经常谈到铁铉的忠。
铁公祠始建于何时,不得而知。大体是明神宗曾“诏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于乡” 修铁铉等七位建文忠臣之庙。南明弘光帝时,追赠铁铉为太保,谥忠襄。清高宗追谥曰“忠定”。起初在济南华阳宫有铁铉塑像,济南西门高都司巷以东路北胡同内建七忠祠,现在只剩七忠祠胡同。
南明弘光帝时,追赠铁铉为太保,谥忠襄。清高宗追谥曰“忠定”。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为了纪念铁铉,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在济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铁公祠,祀铁铉,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铁公祠。
铁公祠前廊内,有历代碑刻八方,既有修祠纪事碑,又有对其忠贞铁骨的赞誉。
祠内正中为铁铉铜塑像,高2.3米,重1.8吨,上悬“浩气长存”匾额,神龛两侧楹联为铁铉手书的“泽广恩波远,麟游瑞应多”。
朱棣和朱允炆叔侄相残,造就了铁公的铁骨铮铮,即使凌迟、油烹,依然不改一臣不事二主之忠贞。靖难之役中,铁铉一己之力,铁肩护佑济南平安,深得济南市民厚爱,因此铁公祠得以长存大明湖畔!
结论:铁公祠的存在是对铁铉忠贞精神的一种传承和致敬。尽管在古代,铁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护了大明湖的安全,然而在现代社会,铁公正因为他的忠贞品质和历史地位而得到了人们的敬仰。
基于此,我建议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铁公祠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以此弘扬他的忠诚精神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活动,让铁公祠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感受到他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