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海志愿者
几年前,我们5人乘包车,从酒泉直奔高台烈士陵园。
扩建后的高台烈士陵园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占地8.8万平方米,建筑主要突出庄严肃穆、凝重简洁、大气磅礴的特点,着重体现出红西路军血战河西、血战高台的悲壮征程。整体布局呈“7”字型,依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递进排列,陈展方式采用多媒体景观箱、光电模拟场景、壁画、雕像、电子沙盘、图片照片、投影等。馆内亭、馆、园、廊、碑、墙、雕塑等建筑物和花坛、草地、松柏相互穿插环绕,布局合理,使历史回顾与现实创新融为一体,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流基地。
陵园大门中有花岗岩大型英雄群雕“血战高台”。园中有红五军阵亡将士墓碑和公墓,还有董振堂烈士纪念亭,横联为“宁都豪气千秋在,高台雄风万古传”;以及杨克明烈士纪念亭,横联为“三过草地心犹壮,一死高台志未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奉命西渡黄河作战,11月,过河部队称西路军。1937年元旦拂晓,西路军红五军在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下,英勇奋战,一举攻占高台,俘高台伪县长以下1400余人。在董振堂领导下,建立了高台人民政府,组织起了有一个团兵力的抗日义勇军,接收改编人员近千名。1月12日,敌马步芳、马步青集中2万人围攻高台。在6倍于己的敌人面前,董振堂动员全城军民积极组织抵抗。红五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英勇抗击。由于高台敌我力量悬殊,战斗至1月20日,全城部队弹尽粮绝,除个别人员突围外,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十三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以下380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
据高台战役中红五军的幸存者、老红军、老将军孙毅讲:在战斗的最后时刻,董振堂已身负重伤,为了不当俘虏,他命令警卫员开枪打死他,警卫员死也不肯,他便掏出手枪自杀了。他的头颅被敌人割下来,先是挂在城头上示众,后来又送到蒋介石那儿。剩下的同志被敌人集体屠杀了,最小的才9岁。噩耗传来,红军广大将士深为悲痛。同年,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宝塔山下,为董振堂等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生于河北新河。原在冯玉祥军中任职。1931年12月14日,他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部17000多人于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担任全军后卫。1936年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军长。10月奉命率部西渡黄河,在高台之战中壮烈牺牲,年仅42岁。
杨克明:原名陶正,又名陶树臣、洪涛。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涪陵县(现属长寿县)。中学毕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杨克明随部队参加长征。翌年1月,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0月西渡黄河,与军长董振堂率部转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在高台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50多年前,我在02部队参加政治部组织的政工干部学习班,专门从嘉峪关乘车到高台瞻仰烈士陵园,那年我刚过20岁,详细学习了董振堂、杨克明等烈士的英雄事迹,受到很大教育,暗想也要像他们一样,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五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70多岁了,入党50多年了,这次瞻仰再受教育,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力所能及继续奉献。
结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中国最大的革命遗址博物馆之一,以其庄严肃穆、精炼简洁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历史资源,成功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的传承相结合。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独特且富有象征意义,整个建筑呈现出“7”字形布局,以纪念西路军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鉴于当前中国正处于和平时期,但仍然需要对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因此,我建议纪念馆可以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讲座或展览,让年轻一代了解西路军的历史背景、精神风貌和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
同时,纪念馆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如高校、社区中心等,开展更广泛的文化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观和参与。
此外,纪念馆还应该加强对文物的安全保护,避免因过度利用而破坏文物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