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圈,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回溯那段岁月,如诗如画。

2024-03-22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在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个名叫中茶业的村子,村子里有一个“国际点”。这个名字,在今天听起来有些突兀,但作为一个宣传抗日斗争事迹的展览馆,在20世纪60年代末建成以后的数十年间,却是名闻遐迩。

国际点

“国际点”:全称“茶业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国际开放点”

70多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地处鲁中的莱芜区,是当时泰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乃至华东地区抗日斗争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期间,莱芜军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联合社会各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乡的钢铁长城,在伟大的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1年秋天,山东抗日形势逐渐恶化,当时的中共泰山区地委、专署以及泰山军分区所属的重要部门,陆续进驻到了地处莱芜北部山区的茶业口镇,从那时起,茶业口镇及周边地区便成了日寇扫荡的重点地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莱芜北部山区特别是茶业口镇一带的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尤其是茶业口镇的抗日民兵游击队、青年抗日联合会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巧妙周旋,斗智斗勇,视死如归,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1966年,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同志在了解了茶业口镇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后,深受感动,并亲自接见了中茶业村的抗日民兵英雄“爆炸大王”李念林。随后,报国防部批准,决定在中茶业村建立“茶业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国际开放点”和民兵训练基地,以宣传弘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并利用地雷战实弹演习的形式开放参观。“国际点”的建设由山东省军区泰安军分区主持,莱芜县人民武装部具体实施,1966年秋开始兴建,1969年春建成。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90平方米,共有三排房屋。第一排是“民兵斗争事迹展览室”,有352平方米,分为三个展室,内有模拟沙盘、实物展柜和图片资料。第二排是接待室和会议室,第三排是休息室。

在“民兵斗争事迹展览室”中,有两个著名的民兵英雄,他们都是茶业口镇人,一个是中茶业村被人们称为“爆炸大王”的李念林;一个是刘白杨村的“跳崖英雄”刘俊林。

李念林: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到闻名世界的“爆炸大王”

李念林生于1916年,幼年因家贫未上学。1938年初,日寇侵入莱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本村担任自卫团通讯员的李念林目睹这一切,内心激起对日寇的强烈仇恨。1939年夏天,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一排长张金发到中茶业村发展游击小组,李念林第一个报名参加。1940年,他担任本村民兵队长,带领民兵站岗放哨、传送情报、保护抗战物资等。1941年初,日军对茶业口一带频繁进行“扫荡”,由于敌我力量有很大的悬殊,李念林苦思冥想杀敌之策。他从小时候与小伙伴们一起挖陷阱拉绊绳的游戏中得到启发,尝试用几枚大手榴弹制成爆炸装置。1941年9月18日,李念林用自制的两颗铁地雷炸死炸伤了11名日军。这让隐蔽在附近山上观看地雷战的廖容标司令员等十分兴奋,李念林也受到极大的鼓舞。当时的《泰山时报》以《爆炸大王李念林》的大字标题作了报道。“爆炸大王”的称呼就此传开。1942年1月,李念林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念林

吃了不少苦头的日军开始使用扫雷器,李念林眼看着有不少铁地雷被敌人挖出来。怎样才能让鬼子的扫雷器变成“睁眼瞎”呢?李念林苦思冥想。有一天,他突然看到那漫山遍野的石头,霎时有了灵感。他决定就地取材,把原来的“铁地雷”变成“石地雷”,再把这些“石地雷”埋在道路上或混在石堆里。这样,日军的扫雷器真的就成了“睁眼瞎”。

就这样,李念林带领民兵用自制的石地雷伏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作战。从1941年秋至1944年夏,李念林制造出了无数的石壳地雷,他还因地制宜,研制出了踏雷、拉雷、滚雷、水雷等10多种布雷法。他带领民兵队员在道路、河边、村口、大街、小巷、门口、井台等到处设雷,还在敌人的碉堡、据点周围安放拴有毛巾、衣服、火柴、香烟、糕点的石雷,让鬼子防不胜防,丢魂丧胆。为推广石雷,上级让李念林举办石雷培训班,他还应邀到淄川、章丘、历城等地传授造雷、埋雷技术,培训了2000多名民兵地雷爆破手。在与日寇的斗争中,李念林曾多次负伤,他的家3次遭到日伪军的掳掠焚烧,父母亲和两个孩子被折磨致死,但他的革命意志毫不动摇。

至抗日战争结束,李念林带领民兵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300余次,毙、伤、俘敌1000余人,缴获长枪短枪180余支、子弹1万多发,割敌人电话线2500多米。1944年5月,李念林被山东省暨鲁中区武装委员会授予“爆炸英雄”称号。同年10月28日,新华社向全国广播了李念林的事迹。11月18日,美国合众社报道了他的事迹,报道称“地雷英雄李念林是一位标准的山东游击队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地雷天才”。

1947年,李念林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和埠村战斗,受伤后仍坚持完成战斗任务。1948年任本乡乡长兼民兵队长,带领担架队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并带领民兵赴宁阳、泗水等地清剿残敌。战争年代李念林立功16次。1950年,出席了党中央在华北地区召开的英模大会,会上被命名为“爆炸大王”“一级民兵战斗英雄”。1960年,出席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授予他“全国民兵英雄”称号,1989年2月去世。李念林,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到威震敌胆闻名世界的“爆炸英雄”,造就了一段不朽的人生传奇。

中茶业村李念林故居

刘俊林:中茶业村北的那座山,因他更名为“俊林山”

刘俊林出生在茶业口镇刘白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七事变爆发后,正值青春年华的刘俊林积极参加村里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39年,刘白杨村成立了党小组,刘俊林就在党小组成员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各项宣传抗日活动,发动群众参加抗战,保卫家乡。

1941年9月初,泰山区地委决定把泰山军分区第二卫生所(即后来的泰山军分区第二战地医院)设在刘白杨村。刘白杨村有一千多口人,是当时茶业口镇人口最多的村,该村地处深山峡谷之中,背依连绵陡峭的凤凰山,村里有30多名党员,有100多人的抗日队伍,是一个全民抗战的模范村。卫生所一来,整个刘白杨村可谓“家家是医院,户户是病房”。可是,就在卫生所安顿下来不久,驻扎在莱芜口镇的日军与驻扎在莱芜上游的日军便联合起来,对刘白杨村进行了拉网式大搜查。

那是1941年的9月22日。为了保护八路军伤员和医护人员,刘俊林带领大家挖山洞,布置床铺,抬担架,搬运物资,抢在敌人前面把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安全转移。敌人挨家挨户搜查未果,恼羞成怒,就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了大屠杀。敌人首先用刺刀捅死了村民刘俊青,妹妹刘俊芳看到哥哥被杀,愤怒得如一头小老虎扑向敌人,抱住刽子手连撕加咬。魔鬼们残忍地砍掉了刘俊芳的双腿,又剁掉了她的双手,最后又砍下了她的头。村民们被敌人的残忍激怒了,潮水般涌向鬼子,赤手空拳和鬼子拼命。刘俊林提前联合中茶业村民兵,制造声势,使敌人以为落入了我主力部队的包围圈而逃走。尽管如此,还是有32位村民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之下。“刘白杨惨案”激起了刘俊林的怒火和仇恨,更加坚定了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

1942年10月,为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率领军分区主力部队挺进鲁东南淄河流域,中共鲁中第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汪洋和专员赵笃生带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军分区教导营和十团一营,在刘白杨村集中培训县区领导干部。由于叛徒告密,日军从莱城、口镇、新泰、淄博、胶济路等地调集6000余名日军,于10月17日拂晓,分六路向刘白杨村袭来。刘俊林和民兵尾随在敌人后面进行打击,欲把敌人诱至另一个方向以掩护地委机关转移,但都没能成功。这次英勇悲壮的吉山之战,共毙伤敌人200余人,汪洋及200余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84人被俘。战斗结束后,刘俊林立即和民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眼含热泪掩埋烈士遗体。面对将士们的遗体,这个铮铮铁汉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嚎啕大哭起来,他咬牙切齿地说:“小鬼子,不把你们消灭光,我誓不罢休!”这次战斗后不久,刘俊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并被批准加入了党组织。

1944年,已到穷途末路的日寇仍在垂死挣扎,对茶业区的封锁和“扫荡”更加疯狂。顽强不屈的茶业口镇人民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4月6日拂晓,驻章丘三台庄、莱芜口镇、雪野据点的日伪军500余人企图偷袭茶业区五村联防队,在大雾的掩护下,绕道向联防队驻守的中茶业村北的火龙台(山名)偷袭,民兵发现后,便开始阻击敌人。刘俊林和另一个民兵李文福为掩护其他民兵安全转移,主动把敌人吸引到三面悬崖的山顶上。在子弹、手榴弹用完后,他们就用石块打击敌人。最后,他们砸碎枪支,向猛扑过来的敌人高喊:“小鬼子,杀了你们二十多个豺狼,够本儿了,你们的末日就要到了!”随后纵身跳下悬崖,刘俊林壮烈牺牲,李文福幸存。刘俊林的声音震彻山岗。据当时躲藏在山中的村民回忆说,这声音听得清清楚楚。

火龙台,位于中茶业村北,海拔614米。山的南面与东面高拔险峻,峭壁如削。战斗结束后,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泰山专署专员赵笃生等参加了刘俊林的追悼会,并将火龙台更名为“俊林山”,在刘俊林跳崖处的悬崖上镌刻“烈士刘俊林殉国处”8个大字。2015年,“烈士刘俊林殉国处”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俊林山

实弹演习,振奋人心,有10多个国家的外宾前来参观

据《莱芜市志·大事记》(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第43页)记载:1969年,“夏,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在中茶业村举办的介绍茶业民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绩的民兵联防展览馆开放,先后接待智利、越南、巴西、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参观者。”此后,“国际点”开放了十多年。这期间,一批又一批的部队官兵、学校学生、地方民兵等前来参观,还有10多个国家的外宾慕名前来学习。“爆炸大王”及“跳崖英雄”的名字再次在国内外熠熠闪光。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国际点”还在村东道路及火龙台南面的山坡上设有地雷战实弹演习场,面积达35000平方米。演习表演有踏雷区、水雷区、空雷区、连环雷区、滚雷区等雷区。演习时,喊杀声、枪炮声、雷滚碰撞声、石雷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荡山谷,再现了当年的实战场景。

经上级批准,“国际点”多次进行了民兵实弹演习,并以实弹演习的形式开放参观,其中以1975年的一场演习规模最大,参加演习的民兵有近200人,演习达2个半小时左右。经与中茶业村当年亲眼目睹演习现场的老人了解,笔者大致还原了当年的演习场景: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鬼子”杀气腾腾向中茶业村而来。刚进入了茶业峪,就一脚踩上了路上的“踏雷”,这突如其来的一声爆炸,吓得“鬼子”不敢走正路,纷纷躲进了河道。刚在河道里走了几步,又踩响了“水雷”。晕头转向的“鬼子”又转到了山坡上,打算从山坡上进村。可是,在山坡上又中“连环雷”的圈套。这“连环雷”威力巨大,不仅有埋在山坡上的“土雷”,也有挂在树枝上的“挂雷”,藏在石壁间的“石壁雷”。已成惊弓之鸟的“鬼子”向山顶上爬去,打算翻山逃跑。刚爬到半山腰,从山顶上滚落的“滚雷”就在“鬼子”群中炸开了花。“鬼子”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用飞机降伞兵。民兵们又用起了“子母雷”。“子母雷”就是用一个地雷连着一颗手榴弹,引爆地雷,把手榴弹送到空中,而手榴弹正好在伞兵群里开了花。那些进入村庄的“鬼子”,一进人家大门,就碰响了“门雷”,一动石碾就碾响了“碾雷”,一去鸡窝里逮鸡就引爆了“鸡窝子雷”,就连辘轳上,炕沿边,锅灶里,提篮下等,到处都是地雷。魂飞魄散缺胳膊少腿的“鬼子”,有的乖乖投降,有的被我英勇的民兵歼灭。

硝烟散尽,春风骀荡。今天,我们回望那一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一定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抗战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的胜利,更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胜利。

:徐征 :刘恒杰 :刘恬


结论分析试题

上一篇:李公明︱一周书记:纳粹战火中的……青春之殇
下一篇:明星爆改引群嘲!杜海涛沈梦辰两口子自以为很酷,求求停止闹剧吧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传承历史记忆:解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你的视角与理解

传承历史记忆:解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你的视角与理解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历史事件,本书详细介绍了这场战争中的各种背景和决策,探讨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和战争的重要意义。书中引用了多位专家的观点,并提供了大量军事和历史数据,深入剖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展示了中国人的坚韧不拔和民族自豪感。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份学术报告,也是一份具有深度的历史记录和启示意义的作品,对于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推动口述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民俗文化 05.16
临沂莒南:探寻红色记忆,追溯峥嵘岁月——记红色印记,其时有我

临沂莒南:探寻红色记忆,追溯峥嵘岁月——记红色印记,其时有我

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在抗战胜利后,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115师及相关单位在此进行了挺进东北、组织指挥山东军队抗敌。

民俗文化 10.07
帝国的记忆:网络历史的回溯与解析

帝国的记忆:网络历史的回溯与解析

李鸿章出访美国引起热烈反响,纽约时报称他为“最受欢迎”的人;他在美接受访问,被问及是否支持女性接受教育、是否建议修改排华法案,对此表示希望全美华人能帮忙推动。他认为清国在西部地区的不公待遇需解决,拒绝经过美国西部。

民俗文化 05.17
我的红叶寄语:英勇抗日的百岁女士,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依然清晰如初

我的红叶寄语:英勇抗日的百岁女士,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依然清晰如初

中国四川广汉市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表彰大会上,荣获“英雄模范”称号的抗战老战士白改华走上领奖台,演唱《快缴公粮》,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和艰苦岁月。 背景:文章介绍了抗战老战士白改华在秋风冷冽的日子里,听着自己的儿时歌曲《快缴公粮》,回忆着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困难时刻。 人物:主要描述了白改华老人的身份、年龄、经历、工作以及她与共产党的关系。 事件:讲述了白改华老人演唱《快缴公粮》的故事,表现了她在革命年代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 关键词:抗战老战士、纪念大会、中共、《快缴公粮》。

民俗文化 10.15
辽阔北国,盛唐繁华——来自塞北的传奇之旅

辽阔北国,盛唐繁华——来自塞北的传奇之旅

辽王朝崛起,曾与北宋并立百年。在北宋余晖下,耶律阿保机建立联盟,锐意进取,成为契丹族统治者的明君。但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草原上的雄鹰啼声嘹亮,耶律阿保机面临抉择,能否实现宏图霸业,令人瞩目。

民俗文化 11.22
全方位解析:为何我们会经常生气?如何应对和解决生气情绪?

全方位解析:为何我们会经常生气?如何应对和解决生气情绪?

生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很容易将别人的行动误解为对我们行为的羞辱或冒犯,从而导致愤怒。然而,我们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考虑,而不是只关注我们自身的感受和利益。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以便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民俗文化 11.22
小雪来临:告诉你预示什么? 2025年春节天气真的冷吗?

小雪来临:告诉你预示什么? 2025年春节天气真的冷吗?

民对小雪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这句俗语“就怕小雪不封地”实际是表达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期许,寓意着即使小雪降临也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农田,因为一旦天气太冷,土地就无法保存水分,就会造成农作物受损,甚至颗粒无收。这种情感无疑对当时的农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笑谈。

民俗文化 11.22
1. 40韵深情,解析两人的生死之交——揭秘史上最深沉的友谊
2. 32字古诗词,揭示二人心中那份至深无比的友情
3. 7言小诗,尽述一对生死与共的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4. 8句淡雅古诗,颂扬他们间的如水般深情厚谊
5. 16字绝句,展现了两颗心如铁一般坚定的友谊

1. 40韵深情,解析两人的生死之交——揭秘史上最深沉的友谊 2. 32字古诗词,揭示二人心中那份至深无比的友情 3. 7言小诗,尽述一对生死与共的朋友间的真挚情感 4. 8句淡雅古诗,颂扬他们间的如水般深情厚谊 5. 16字绝句,展现了两颗心如铁一般坚定的友谊

诗《送薛涛归江东》,诗中的“忆元九”一句也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摘要: 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元稹在世的时候,两人因志趣相投而成为同乡好友。由于政见不合,元稹被贬至梓潼审理案件,而白居易留在长安继续工作。虽然两人未能常常相见,但他们之间的友情依然深厚。一天,白居易与元稹在郊外饮酒赏花,同时思念起了元稹。在宴会上,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元稹的深深怀念之情。此诗语言朴素浅显,情感真挚,表达了他们深厚的友情。

民俗文化 11.22
冬季时尚必备:卫裤的穿衣潮流

冬季时尚必备:卫裤的穿衣潮流

目前最流行的裤子之一是宽松休闲的卫裤,不论是穿着与卫衣还是大衣,都有不同的穿搭方案,既时尚又实用。九分束脚裤以其独特的设计,可以让腿部线条更加流畅,适合小个子和微胖女生。此外,也可以选择皮衣和卫裤的组合,呈现出洒脱帅气的风格。

民俗文化 11.22
小雪期间的风俗习惯:老话解读与注意事项

小雪期间的风俗习惯:老话解读与注意事项

小雪节气是中国农历第二十个节气,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寒冷天气。古人将其分为三候:第一候虹藏不见,天气渐冷,地气上升;第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人们需要注意保暖;第三候闭塞而成冬,此时气候严寒,万物失去生机。民间有“小雪三不做”的说法,即在这个节气里不宜做的事有:不露寒衣、不紧闭门窗和不熬夜。此外,还有腌菜、吃糍粑、晒鱼干和酿酒等活动。

民俗文化 11.22
车臣和乌克兰,是俄国必须要搞定的对象?北高加索和乌克兰太重要

车臣和乌克兰,是俄国必须要搞定的对象?北高加索和乌克兰太重要

1654年,哥萨克公国选择背弃波兰,与沙俄合并,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从此,乌克兰被分为两个国家:乌克兰东部由俄罗斯统治,乌克兰西部则属于沙皇俄国。不过,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乌克兰独立,并在1922年加入苏联。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耕带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上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乌克兰的历史也是一部向外扩张的历史,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乌克兰被瓜分,其中大部分地区成为沙皇俄国的领土。然而,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送给了乌克兰,这让乌克兰开始考虑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盟。尽管乌克兰渴望独立,但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联盟。

民俗文化 11.22
夫妻之间的因果:深入解析,值得一看的经典文章

夫妻之间的因果:深入解析,值得一看的经典文章

活中,丈夫有时会因为工作的压力而忽视了家人的感受。但是,妻子的陪伴和关心,让丈夫感到温暖和慰藉。夫妻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简单的情感纠葛,而是互相理解和包容的结果。通过互相扶持和信任,夫妻们可以共同度过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让爱情变得更加坚固。在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支持对方,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姻更加稳定,让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

民俗文化 11.22
石钟山:《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新书发布,易小荷、孙颙与刘子超三位作者合著!

石钟山:《收获长篇小说2024秋卷》新书发布,易小荷、孙颙与刘子超三位作者合著!

石钟山:描述了一位中共地下党员使用一生坚守机密的故事;《一世机密》:讲述了苏南牺牲后,由苏北接手潜伏重庆任务的故事。 易小荷:“底层女性三部曲”的第二部,《世界尽头》:以十年时间为线索,描绘了彝族姑娘苦惹作的生活,揭示了苦难背后的生命力和爱的力量;孙颙:《两间》:讲述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

民俗文化 11.22
解读《诗经》中的‘花花世界’: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

解读《诗经》中的‘花花世界’:带你走进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

中国西南多地发现活态诗经——《蓼莪》,揭示《诗经》活在民间和传统仪式中的重要作用。该书收录了《诗经》名物百余种,力求保留原书形貌。

民俗文化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