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刀河上福寿古桥。
古韵山田今胜昔
文/蒋集政
2024年3月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首访浏阳市淳口镇山田新村。山田新村坐落连云山脉中部,2004年由原盐泉、喻家、山田三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8.8平方公里,辖30个村民组4300余人。淳口镇机关工会主席周长征说,山田新村是一片红色沃土,更以古树、古井、古窑、古祠、古桥闻名遐迩,是一个游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红色沃土
山田新村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村党总支书记杨喜华介绍,山田新村是开国少将戴文彬将军、革命烈士杨主力的老家,杨主力烈士墓就在山田新村境内,红军崖等更是传颂着壮怀激烈的红色故事——
红军崖原名天口崖,捞刀河支流枫林河从这里往北而去。清道光二年(1822年)农历五月,浏阳北乡暴雨,肆虐的山洪冲至山北折而向西,河流改道。经数十年冲涮,形成一处向南伸出数十米的悬崖,形状如张开的巨口,当地百姓称之为天口崖。
1929年,徐洪奉命在天口崖建立兵工厂、服装厂、医院,成为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后,因伤病没有北上的湘赣边苏维埃政府保卫大队红军,在这里组织游击队坚持斗争。1944年5月,日军从武汉分三路再次进攻长沙。东路日军由湖北崇阳南下,攻占通城、平江后,经天口崖直逼浏阳。红军游击队于天口崖设伏阻击日军,顽强抗击,浴血奋战,牺牲无数,有效地延滞了日军进攻浏阳,为浏阳城区百姓有序撤退,最大程度减少损失赢得了时间。为纪念红军将士的英勇牺牲,当地民众将天口崖改名为红军崖。
南宋杜家古井。
“五古”山田
山田新村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来到捞刀河畔滨河组戴氏宗祠前,便不由一阵惊喜——戴氏宗祠前有一株巨大的千年古樟,还有一座青石板古桥。山田“五古”,在这弹丸之地就囊括了“三古”:古祠、古树、古桥。不得不说,此处乃风水宝地。
山田戴氏源于江西南昌,后唐庄宗二年(924年),戴公匡思、匡轸、匡德三兄弟为避战乱,自江西迁入湖南,于山田枫林洞立足,生息繁衍。戴氏祖屋位于山田塅中间,为全木结构,有房屋2000多间,上世纪70年代被毁。
戴氏后裔遍及三湘四水及邻近的江西、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名人辈出,文臣武将,各领风骚。现存戴氏宗祠重建于2017年,由戴氏宗新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建设,祠堂整体钢筋混凝土架构。
戴氏宗祠前的千年古樟枝干苍虬,枝繁叶茂,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杨喜华说,据老辈人口口相传,以前整个戴家塅、彭家滩有5棵大樟树,按照方位,代表金木水土火五行,为戴氏家族老族长所栽。现在只剩下唯一的古樟树,不仅见证了山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更护佑着一代一代山田人的成长,成为山田新村镇村之树,镇村之宝。
戴氏宗祠前捞刀河上的福寿桥,始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据戴氏通谱载,道光二年(1822年)5月大雨倾盆,山洪暴发,致捞刀河水改道,戴氏族人前往戴家塅耕种只能涉水过河,极为不便。经族人商议,筹资建桥。历时年余,建成一座三墩四孔灰砂石拱桥。
1942年,经历无数风雨的石拱桥在洪水中冲跨。戴氏家族卖掉60顷良田,在原址上再建石桥,桥墩建好后却买不起桥板。戴氏常务族长嘉乐先生找到当地义绅张福应、周祈阳、张仆武等社会贤达商议,共同捐赠15块长条青石板铺设桥面,方有今日之青石桥。2010年,为适应现代交通发展需要,新建钢混公路桥,将老桥整体拆除迁移至上游百米处,完整保留清代梁桥风格风貌。
山田新村将千年古樟称为吉祥树,常说“上有福寿桥,下有吉祥树”“走过福寿桥,添福又添寿”。以前,家里有小孩子晚上莫名其妙夜啼哭闹吵闹,大人便会抱着孩子来福寿桥走走、古樟下转转,孩子就乖乖乐乐好了。福寿桥建成以来,人畜经过,从未有伤亡发生,即使不小心摔下河里,也都无半点伤痕。这或许就是福寿桥之名的由来吧。
南宋古窑、南宋古井更为山田新村增添历史文化底蕴。南宋末年时期的盐泉窑址,有700多年历史,窑址、窑品和制窑技术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山田新村共有7口古井,更是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山田儿女。
山田陶器历史源远流长,至上世纪90年代,这里出产的陶器依然享誉浏阳周边地区,原浏阳国营瓷厂(又称山田瓷厂)便位于山田新村,后来因受瓷、铁、不锈钢等容器的冲击,传统陶制品销量大幅下降,陶窑才渐渐关停。
南宋盐泉窑址发现于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为龙窑形制,窑头部分原呈椭圆形,后裁圆取直。从龙窑作坊内采集到陶车、陶拍、印模等工具看,窑炉技术、制瓷工艺与宋元时期的窑业技术一脉相承。2022年,盐泉古窑主人戴胜世主动将古窑捐给村里。如今,古窑修复一新,木结构的房顶铺设了青瓦片,对原先垮塌的地方进行了加固。
后唐庄宗时期,南昌戴氏三兄弟迁徙浏阳山田,见一条溪边地形如人之臂湾,便筑屋栖居,耕读之余,造窑烧制砖瓦,久而久之,臂湾成为远近闻名的窑湾。溪旁有一泉眼,戴氏先人遂挖掘成井,世代饮用,人称窑湾井。
离窑湾不远的盐泉古井,其水穿越岩缝遇一片盐层,品之呈鲜香咸味,满口生香,盐泉由此得名,尤以夏饮为更佳。北齐后周之时,戴、吴二姓自南昌迁徙至此,依井定居,耕读为家,繁衍生息,成当地望族。
南宋初年,赣南杜姓匠人在此取土制坯,伐木烧窑,在此觅得泉眼,挖掘成井,为陶瓷作坊所用。井水冬暖夏凉,甘甜可口,乡民来此汲水解渴、蒸饭烹食、浣衣濯足、煮茶酿酒,乃至于灌溉农田。为感念杜氏掘井,称为杜家井。
山田新村还有白沙井、母子井、叶挺井、红军井等古井。白沙井,因地下断裂岩缝之水经白沙泥层净化过滤,水质饱含富硒而得名。杜家古井西边,其上十余米处有一小井,水质不输古井,两井一大一小,恰似一对母子,村民遂称为母子井。红军井位于窑湾组张家冲,红军将士驻扎山田时,时常帮助附近群众挑柴修井,为感恩红军,后人将此井取名红军井,以示饮水思源。
捞刀河山田风光带。
美哉今朝
山田小镇原为山田乡政府驻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近年来,山田新村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依托“五古”资源优势,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山田小镇成为具有浓郁古香古色特色风貌小镇,山田新村打造成为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之地。
山田新村山水资源丰富,捞刀河支流和愈家河流水系穿越全村。山田河是捞刀河的重要支流,全长3公里,沿河两岸是村民集中居住地和耕地集中区,对两岸农田灌溉和防洪抗旱起着重要作用。山田河位于马尾皂水库脚下,前些年由于河堤建设质量不高,基础不牢,防洪能力差,每逢大雨水库泄洪排水量骤增,沿岸农田大面积淹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解决山田河安全隐患,保证粮食安全生产,让两岸居民安居乐业,2006年,山田新村以创建美丽河流为目标,启动山田河堤治理。以古祠(戴氏宗祠)、古树(千年古樟)、古桥(福寿古桥)为中心,统筹规划分段实施,对河堤河坝修缮加固,沿河两岸绿化、硬化、美化、亮化,打造捞刀河山田风光带,建设滨河美丽宜居屋场等,沿河两岸呈现出一道道靓丽风景。
古井是山田新村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古资源,7口古井集中在窑湾组片区,仿佛是这里的血脉传承与文脉流转。近年来,山田新村以水为媒,以井为介,以“井文化”为主题,将7口古井串联起来,打造窑湾古井屋场。窑湾古井旁的“古井博物馆”,详细介绍山田古井群落,以及“井之历史”“井的种类于功能”“井之文化”“井之文学”“井之民俗”等,让来到这里的人不仅能尝到清甜井水,还能学到有关井的知识、感受到乡愁。
杜家井水终年不绝,冬暖夏凉,水温常年保持在13℃,水量可达到每小时15吨,千百年来成为周边上千户人家的饮用水源。上世纪80年代,地质勘察队对水井展开勘测,发现含有硒、钙、钾、镁等多种矿物质,得出此地泉水为连云山断裂层水脉的结论。上世纪 90年代,大量商家前来投资“连云山矿水厂”在此挂牌成立。我们来到杜家井时,水井上方有一座茅草盖顶的“泉水豆腐坊”,一对夫妻正在现磨豆腐,杨喜华忙招呼我们尝一尝杜家井水做的豆腐花,我们也不客气,豆腐花进口,细嫩、香甜、入口即化,沁人脾胃。
而叶挺井的水质丝毫不输杜家井,每小时水量达60吨以上,经权威机构检测,井水中含有丰富的偏硅酸成分,每升将近60毫克,达到偏硅酸型矿泉水的标准,可开发中高端饮用水标准。杨喜华说,山田新村目前正在积极联系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叶挺井水。
南宋古龙窑。
我们来到“南宋古窑”旧址,走过一面青瓦盖顶、方孔中置、镶嵌着古陶罐的白色围墙,便见修复一新的古龙窑旧址,古窑址旁有一座夯土墙体的手工陶艺体验馆。杨喜华介绍,山田新村依托盐泉古窑打造古窑屋场时,主要运用本地材料,像红砂石、青瓦片、土坛子、土罐子,以家乡特有的材料,彰显本地特色,保留村子的原汁原味。陶艺体验馆的瓦片就是盐泉古窑以前留下的陶瓦,质量相当不错,至少还能使用几十年。
山田新村不仅建设手工陶艺体验馆,还利用离古窑址不远的原山田小学,改造建设山田陶瓷陈列馆,陶瓷陈列馆将在2024年3月底前正式开放。同时发展中小学生研学课程,让盐泉古窑的百年窑火,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点燃,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山田新村发挥”五古“资源优势,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成立以荷花种植与莲子加工、实木家居定制、水果、苗木、鞋服制作、水稻等为主导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小农场24家。荷香醉人有限公司的莲子加工厂,能容纳周边3个乡镇的莲蓬加工能力,可为周边近万亩莲蓬种植户提供收购服务,帮扶周边近千人的务工就业。
山田新村积极发展“巨型稻”种植,巨型稻植株平均高度超过2米,稻穗长度超过30厘米,有效颗粒400多粒,亩产可达750公斤左右。由于能够蓄积更深的水,适宜配合水产养殖,实现稻鱼共生、一田多用。特别是打造稻田荷花+示范基地,探索“荷花鱼”“荷花鸡”“荷花鸭”“荷花龙虾”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产品效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村级经济总产值5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
行走在山田新村,看青山碧潭,小桥流水,良田美池,屋舍俨然,听鸟语呢喃,牛哞犬吠,鸡鸭鸣叫,人语声喧,不由醉在这美丽村庄早春的怀抱里……
(文中图片系提供)
蒋集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结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