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师长开枪打死了政委和李克农。

2024-03-21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武陟东旭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33年5月14日凌晨,福建邵武的将石圩附近一座山上,红军模范少先师正在行军。

师长杨遇春离开队伍,找到师政委高传遴说:“政委,我想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高政委一听,离开了队伍,跟杨遇春来到路边。

当队伍全部走过之后,杨遇春忽然拔出手枪,对准了毫无防备的高政委。

【支援反“围剿”的少年先锋队】

杨遇春,江西瑞金人,1909年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地主,家有良田几十亩,雇了几个长工。

打小,杨遇春不但衣食无忧,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还进入江西省立农专学习。

17岁那年,杨遇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到独立第7师当了排长。

1927年,他参加了朱德、贺龙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还入了党。

杨遇春在红军中成长很快,到1932年5月,他已经是红12军35师师长。

有人会问,地主出身的杨遇春为什么能入党,为什么能担任师长这一重要职务?

众所周知,旧中国的教育非常落后,百姓生活穷苦,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条件读书,有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反“围剿”中的红军战士】

能上得起学的,大多是家境优越,衣食无忧的孩子。

一个规律是,早期能接触革命理论的,大多是有文化的人。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还有一大参会的代表,大多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在当时是高学历。

能上得起黄埔军校的,也没有几个是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是穷苦人家,连去黄埔的路费都出不起。

所以,在红军队伍中大多数人出身贫苦,苦大仇深,但也有一些将领出身地主、富家。只要能投身革命,出身并不重要。

杨遇春当师长的时候才23岁,可谓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

那么,这样一位前程光明的红军将领,为什么会暗害自己的搭档政委,两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恩怨?

这一切,跟杨遇春的家世有关。

众所周知,瑞金是革命根据地,是红都。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而杨遇春的父亲是地主,还是在瑞金,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1933年,王明在苏区提出“消灭地主”的运动,执行时偏离了政策,出现了严重失误。

这一天,杨遇春指挥一场战斗之后,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自己的父母被抓起来了。

他得知之后,立即让自己的警卫员前往老家,看看是怎么回事。

几天之后,警卫员带来一个消息:两个老人都已经遇害了。

警卫员说,他们生前还遭受了严刑拷打,家里的财产也被清算一空。

这样一来,杨遇春的革命立场发生动摇,情绪低落,变得消沉起来。

那么,冤有头债有主,杨遇春为何将枪口对准政委高传遴,二人有什么过节?

高传遴是江西吉安人,比杨遇春小一岁,二人都是江西老乡。

他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跟着主席上了井冈山,先后任红4军政治部任青年科科长、总政青年部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少先师政委。

杨遇春能征善战,指挥战斗是他的强项;高传遴综合能力强,善于做政治工作。

杨遇春因为老家父母的事,有了思想包袱,影响了工作和作战指挥。

面对杨遇春的反常表现,高传遴经常对他进行开导劝说。

“既然事情发生了,悲伤也没有意义,应该放下包袱,好好革命。”高传遴说。

谁知,杨遇春却眼睛一瞪说:“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还了是你,还会那样说吗?”

“你作为一个师级指挥员,带着这样的情绪指挥战斗很危险,会影响部队作战的。”高传遴诚恳地说。

杨遇春发飙了,大声吼道:“你看我不合适,那就拿了我吧。”

1933年5月10日,早已有二心的杨遇春,借着化装侦察的名义,悄悄来到将乐县城,直奔蒋军第56师师部,对师长刘和鼎说:“我要投靠刘长官。”

【刘和鼎】

刘和鼎听了一脸蒙圈,他之前曾经几次跟杨遇春交手,都是胜少负多,是他的手下败将,他对这个对手很是敬畏。

如今看到他来投,感到不可思议:“杨师长,你是开玩笑吧。”

“如果不是真心,我敢到你这里来?”

“万一你要是黄盖呢?”刘和鼎狡黠地笑了笑说。

“我早就想到了,换了我也会怀疑。”杨遇春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地图。

上面还有一行字:5月12日,模范少先师计划分兵两路攻打朱口和将乐的万安。

看到这些,刘和鼎将信将疑,还是决定赌一把。

此人来自淮军的家乡,是保定三期生,跟张治中、白崇禧是同窗,也算是身经百战。

刘和鼎预先将人埋伏在万安街西北西南面的两座山头上,等待红军到来。

当少先师一部进入万安,正打算停下休息时,两边伏兵四起,枪声大作。

红军毫无防范,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形大乱,伤亡很大。

高传遴临危不惧,镇定指挥,率领少先师顽强抵抗,迅速抢占了另一制高点,这才绝处逢生,掩护大部队冲出包围圈,

两支部队摆脱了敌人追击,安全转移到邵武市将石圩附近一座山上会合,进行休整。

这时候,师部设在村中一农舍里。

杨遇春想给刘和鼎送情报,但是无法脱身,遂决定叛逃。

临走的时候,他决定杀害政委,当作投名状。

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当日凌晨5点钟,部队转移时,他假装说事,把高传遴喊到一边,伺机暗杀。

高传遴完全没有防备,信了对方的话,他身边连一个警卫员也未带。

杨遇春忽然掏出手枪,将毫无防备的高传遴杀害。

随后,他趁着月色逃到将乐县城,找到刘和鼎的师部投敌。

高传遴被杀害一事,震惊了苏区,引起高度重视。

周公亲自下令,限期破案。

苏区保卫局局长李克农随即出发,来到事发地展开调查。

李克农走访调查了很多指战员,也勘查了现场,分析了高政委身边的弹壳,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杨遇春。

【1937年,李克农(右二)与伍修权(左二)等人在延安合影】

不久,蒋军报纸也刊出了杨遇春叛变的消息。

高传遴被害案真相大白,凶手正是杨遇春。

杨遇春叛逃时,蒋氏大喜,把他当作“弃暗投明”的模范大力宣传。

但对于这个叛将,老蒋不可能很信任,不会让他掌权带兵,而是把他调到了南昌行营,给了个参议的虚职。

1936年,蒋氏还给了他一个中将军衔。

杨遇春的黄埔学长杜聿明,3年后才授中将。

蒋氏的另一个干将,杨遇春的同窗王耀武,12年后的1945年才被授中将。

可是,这只是一种名义罢了,杨遇春长期坐冷板凳,基本上成了废人,告别了领兵一线,这对一个军人来说显然是前途的丧失。

抗战爆发后,杨遇春有了用武之地,蒋氏钦点他为第19集团军游击副总指挥,在苏浙皖边区建立抗日基地。

当时任游击总指挥的,不少人都是叛徒,如陈洪时、孔荷宠等,蒋氏认为他们熟悉游击战,能给日军重创。

杨遇春交出的答卷让蒋氏挺满意。

当时,蒋军将庐山划为游击区,杨遇春被任命为江西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带领两个团坚守庐山。

太子蒋经国和杨遇春在庐山一起主持了升旗仪式,这让他热血沸腾,慷慨赋诗一首:奋勇忠贞来保国,此公无我待何人。登临胜地驱胡虏,免教神仙堕劫尘。

他同时向蒋氏表示:“人在阵地战,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1938年7月下旬,日军占领九江后,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认为拿下庐山就是探囊取物,最多半月就能结束战斗,因为那里只有江西保安团3000人守卫。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仗打得异常艰难,一直打了9个月,第二年4月才拿下。

而且还是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守军主动撤下庐山。

指挥庐山保卫战的将领,就是叛将杨遇春。

说到这里,有人会对此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觉得这会不会是抗日神剧。

毕竟这让人难以相信。

不过,此战确实是真实的。2006年,央视《走遍中国》专栏曾经专门到庐山拍摄8集抗战专题片,其中两集为《抗战风云》、《庐山壮歌》,说的就是杨遇春如何保卫庐山。

3000人能阻挡兵力是自己十倍的日军,杨遇春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全民皆兵。他把几千山民和滞留在庐山的数百侨民有效地动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卫庐社”,宗旨是保卫家园。

这个组织下设有青壮组、女子组和少儿组,职责是放哨、送饭、看护和救治伤员、运输武器和弹药。

其次,他注意保密,严打汉奸,对带路党格杀勿论,还株连其亲人,这让卖国贼闻风丧胆,不敢轻举妄动,避免了堡垒从内部攻破。

还有,那就是杨遇春身先士卒,没有待在指挥部,而是吃住在前线,作战时亲自端着机关枪上阵,让士兵无不感动,增强了必胜信心。

当时,南浔线国军已全部撤到了南昌以南,赣北全部沦陷。

庐山脚下,到处都是日军,唯有庐山之巅没有沦陷。

庐山抗战9个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杨遇春】

杨遇春也一战成名,这得益于他当年在红军学到的游击战术,以及全民皆兵的指导思想。

但是,杨遇春背叛了组织,背叛了信仰,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

而且,他叛变革命并非是信仰改变,完全是个人之恩仇。因此在蒋氏方面,更加无法对他充分信任。

杨遇春抗日有功,却没有升职,后来反而被降为参议,后来担任江西省缉私处处长,郁郁不得志。

1949年到台岛之后,他也只是个少将参议。

如果他没有背叛,活到新中国成立,以他的才能和资历,应当是开国上将的级别起步。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1989年,80岁杨遇春在台北去世,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高传遴: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井冈山报

2,《庐山保卫战》人民网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投稿私信必复】


结论:本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详细列举了著名历史人物杨遇春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提取出了令人深思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杨遇春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的将领,他的事迹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尊重和怀念。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无论是在个人的道德修养,还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性总会犯错,杨遇春也不例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忘记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

上一篇:将李沁证件照P成遗像?短剧导演回应:面貌相似,我们没有那么蠢
下一篇:“赌王”女儿何超仪首曝遗产分配问题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杜铁环将军,62岁升至师政委,曾在济南和北京任职。

杜铁环将军,62岁升至师政委,曾在济南和北京任职。

杜铁环是两山轮战中的将军,毕业于沈阳炮校,曾长期在46军任职。1948年,杜铁环被任命为46军宣传股干事。此后,他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46军度过。他的成长见证了中国军队的发展变迁,也是他在四十六年间对军事实践的深刻理解。

民俗文化 03.21
战斗将至,高敬亭把枪递给被撤职的红军师长,说:“回来当营长吧!”

战斗将至,高敬亭把枪递给被撤职的红军师长,说:“回来当营长吧!”

高敬亭将军在1935年要求被撤职的红军师长林维先执行任务,此前一年,林维先因错误路线差点被枪毙。林维先虽免于一劫却被降职为苦工队挑夫,但他仍积极对待革命工作。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后,林维先仍在苦工队。一天,218团去“打粮”时遭遇敌情,林维先等人负责警戒。

民俗文化 02.26
红军营长乔装哨兵,智放敌将,军政委查实后盛赞其智勇。

红军营长乔装哨兵,智放敌将,军政委查实后盛赞其智勇。

高敬亭得知林维先私自放走敌25路军后勤部长后,震惊不已。林维先曾因被误判为郭述申的骨干分子而被撤职、开除党籍并判处极刑,幸得师里干部战士求情才得以保命。在成为挑夫后,林维先在一次战斗中展现军事才能,恢复军籍成为一名参谋。红25军北上长征后,高敬亭组建红28军坚持斗争,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损失惨重。林维先被重新启用担任特务营营长,并从高敬亭手中接过一把手枪。

民俗文化 02.16
吴铨叙,一军参谋长,遗憾错过两山轮战。然而,他后来荣升为一军政委和军长,并且在副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干了九年!

吴铨叙,一军参谋长,遗憾错过两山轮战。然而,他后来荣升为一军政委和军长,并且在副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干了九年!

1984年7月,一军接南京军区命令参加“两山轮战”,吴铨叙因在军事学院学习未能参战。1985年5月一军从前线回后,吴铨叙提拔为一军政委,错过轮战成为其遗憾。尽管如此,他后来担任了9年的副总参谋长,期间换了3位顶头上司。吴铨叙的军旅生涯以“忠诚、奉献、踏实、肯干”为特点,他曾报考沈阳炮兵学校并被录取,毕业后在军队中逐步晋升。

民俗文化 03.14
了解中国冬天的热门水果:实际上它是这个

了解中国冬天的热门水果:实际上它是这个

草莓是当今中国冬季最火的水果之一。据数据显示,中国草莓产量在过去的10年间不断攀升至世界第一,并超越了排名第二的美国。草莓在中国北方地区尤为流行,尤其是在东北三省等地区。草莓以其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民俗文化 11.10
秋冬第一泡,温暖怀抱的疗愈之旅——选在这里享受云端热气包裹

秋冬第一泡,温暖怀抱的疗愈之旅——选在这里享受云端热气包裹

温泉是秋冬的专属浪漫之地,浙江的温泉太舒服了!可以欣赏到“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的绚烂美景,并且泰顺和宁海都有高山流水的美景,可以让身心得到疗愈。特别是泰顺的氡泉景区,拥有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清澈的地下水体,是全球稀有的高热自流含氡矿泉。

民俗文化 11.10
老秦人独特的‘拧劲儿’: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老秦人独特的‘拧劲儿’: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拧劲儿"成为陕西人的象征,源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再现。陕西人民凭借着这股"拧劲儿",从偏远的边疆小国崛起,发展成强大的战国霸主,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秦帝国。此"拧劲儿"深深烙印在陕西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顽强不屈、敢于拼搏的精神动力。"拧劲儿"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坚韧执着和拼搏精神,也是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体现。而这种"拧劲儿"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创造更好的未来。

民俗文化 11.10
音频版《唐诗之祖》陈子昂篇章——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音频版《唐诗之祖》陈子昂篇章——四川历史文化名人故事

陈子昂一记重击,当他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才得知他名声已远扬海外,成为了举人榜眼,却因为官场险恶,在进京赶考的路上被人陷害。最后落得背井离乡、身无分文的凄凉境地。尽管如此,陈子昂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潜心研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坎坷与曲折往往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陈子昂的人生,虽然悲凉,但却充满了魅力。

民俗文化 11.10
秦始皇的秘密武器:用钱改变历史的力量

秦始皇的秘密武器:用钱改变历史的力量

统一天下,反而因为猜忌屈原和白起等重要人物导致失败。说明黄金战场的重要性在于处理复杂的政治斗争,而非仅凭军事力量。政治斗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因此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则会导致决策失误。历史之所以精彩,在于如何解决关键人物的关系,这比单纯的力量较量更重要。

民俗文化 11.10
北京咖啡馆开的速度,比我喝的速度还快(下)|飨味

北京咖啡馆开的速度,比我喝的速度还快(下)|飨味

关尔+咖啡店,位于天坛公园附近的东城区行舍酒店一层,是一座文艺且温馨的街边咖啡馆。店内提供意式、特调、手冲、无咖啡因饮品和茶类饮品、啤酒、甜品,适合下午茶或与朋友约个咖啡局。店内装修风格独特,拥有独特的蓝色大门,融合了幽静与不羁,是年轻人喜欢的聚集地。店内有面向墙壁的座位供客人饮用,同时提供美式、拿铁、手冲、脏咖啡等饮品。此外,店内还有出售的艺术设计类杂志。

民俗文化 11.10
揭秘贾母为何只疼爱薛宝琴而不宠爱林黛玉

揭秘贾母为何只疼爱薛宝琴而不宠爱林黛玉

易产生偏袒之心,使得她缺乏独立性和自尊心,使她在贾府中备受排挤。林黛玉进贾府时表现谨慎,一方面源于书香门第的身份和严格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也由于深知外祖母家的不凡之处,担心自己的到来会遭人耻笑。虽然贾母给予她很多关爱和支持,但这也使得她时常感到压力和不安。最后,两个重要的安排让林黛玉的地位逐渐提升,但却无法抵挡住贾母深深的宠爱和对待外孙女的不同态度。这样的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内部复杂的关系以及女性命运的多舛。

民俗文化 11.10
南京新街口站:游客迷失众多,需关注出口指示牌

南京新街口站:游客迷失众多,需关注出口指示牌

南京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并被誉为“新一线城市”。其中,新街口站是南京最繁忙的地铁站之一,同时也是两条重要地铁线的换乘站。近年来,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非常大,被誉为“亚洲第一地铁站”。

民俗文化 11.10
林黛玉的生活困苦与贾府的重重压力:贾母和贾政的态度揭示

林黛玉的生活困苦与贾府的重重压力:贾母和贾政的态度揭示

林黛玉便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民俗文化 11.10
庙堂之上:一个隐藏的县令,对抗鸦片战争的过程

庙堂之上:一个隐藏的县令,对抗鸦片战争的过程

官的力量,故意放慢了步伐,没有立即直接进攻定海。姚怀祥在此期间也发现了敌人的意图,并进行了相应的防御准备。然而,英军并没有如预期般快速推进,而是通过一系列诱饵和欺诈手段,逐渐逼近定海。最终,在姚怀祥的带领下,定海人民成功地与英军交战,最终取得胜利。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战争过程中,姚怀祥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斗志,成为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为国殉难的人。他的英勇事迹不仅激励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决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他的遭遇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脱离封建社会,迈向现代化之路。因此,姚怀祥的牺牲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英勇抗争历史的一次生动诠释。

民俗文化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