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荷马史诗》也算历史的话,那所谓的马其顿应该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步兵方阵。
在此之前,欧洲打仗是没有步兵方阵的,就是一窝蜂冲上去互殴,也许叫打架更合适。
但在中国古代,步兵方阵很早就已经出现了。
《司马法 严位》:凡战之道,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察名实。立进俯,坐进跪。畏则密,危则坐。远者视之则不畏,迹者勿视则不散。位,下左右,下甲坐,誓徐行之,位逮徒甲,筹以轻重。振马躁,徒甲畏亦密之,跪坐、坐伏,则膝行而宽誓之。起、躁,鼓而进,则以铎止之。衔枚、誓、糗、坐,膝行而推之。执戮禁顾,噪以先之。若畏太甚,则勿戮杀,示以颜色,告之以所生,循省其职。
作战的方法,要根据人们的德才分成等级,授予适当的职位,建立军队各级的编制,规定行列的次序,调整纵横队列,并检查是否名副其实。
采用立阵时前进要弯腰,采用坐阵时移动用膝行,军队有畏惧心理时,队形要密集。情况危急时,要用坐阵。
对远处的敌人观察清楚了就不会惶恐;对近处的敌人,要目中无敌,就会集中精力,进行战斗。士卒在布阵中的位置,按左、右、行、列分布。屯兵驻止时用坐降。
马其顿方阵
从容下达命令,要规定每个甲士和徒手的具体位置,兼顾各种兵器使用的轻重缓急,如果车震马躁,士卒畏惧,就应靠拢使队形密集,采用跪阵或坐阵,将领膝行前去用宽和的言词告诫他们,使他们镇定下来。
如果要转入进攻就起立,高声呼喊,插鼓前进。如果要停止,就鸣金锋。当士卒衔枚、受命或吃饭时,都应坐下实施,必须移动时,用膝行移动。
在战场上要用杀戮来严禁顾盼不前,并高声喝令他们前进。如果士卒畏惧太甚,就不要再行杀戮,而应和颜悦色地把立功求生的办法告诉他们,使之各尽其职,完成任务。
这是《司马法》中关于列阵作战的详细记载,一说是西周初年的姜太公,另一说是春秋时期的司马穰苴。
《司马法》的意义放到今天,相当于国防部下发的作战条例,每个朝代必需要学习的。
纵观中国史书,冷兵器战场上的对抗几乎都是军阵的对抗。
《孙膑兵法 十阵》: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此皆有所利。方阵者,所以也。圆阵者,所以也。疏阵者,所以也。数阵者,为不可掇。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钩行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故也。火阵者,所以拔也。水阵者,所以伥固也。
兵阵的阵式一共分为十种: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和水阵。
秦军方阵
这些兵阵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用处。方阵用来截击敌军;圆阵用以集中兵力防守;疏阵用以制造声势;数阵的作用是使放军不能分割消灭本方军队。
锥形阵用来突破敌军阵地并切断其相互联系。雁形阵用来进行弓弩战。钩形阵在情况发生变化而改变作战计划时使用。玄襄阵用来迷惑敌军,使其难以实现既定意图。火阵用来攻拔敌军营寨。水阵用来加强防守。
《孙膑兵法》还讲了布阵的很多细节,古代华夏的军阵多变,变化无穷,应对什么样的敌人,就用什么样的军阵,在这一点上,华夏远超欧洲。
孙膑跟亚历山大是同时代的人,只比亚历山大早了一二十年而已,此时的华夏军阵已经发展到变化无穷,而同时代的欧洲才刚刚出现不久。
马其顿方阵为什么在欧洲会所向无敌?
因为马其顿方阵的敌人,连基本的军阵也没有,连列阵都不会,就是乱糟糟冲上去相互砍杀。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其实就是军阵的对抗,军阵在战争中有着决定胜负的因素。
马其顿方阵放在中国来,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步兵方阵,春秋战国时期,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能拉出几个步兵方阵,其实力都不会弱于马其顿方阵。
长矛兵
再来研究一下方其顿方阵的特点是什么?
马其顿方阵的兵种主要有长矛兵、骑兵、弓箭兵以及部分轻步兵,其核心兵种是长矛兵与骑兵。
1、长矛兵
马其顿方阵的长矛长约3.96~4.26米,最长约5.5米,长矛兵人手一支长矛,再配1个直径大概60厘米的圆盾,长矛兵位于队伍的最前列。
长矛兵主要对付的是骑兵,由于矛特别长,骑兵冲锋时,还没有接触到步兵,就已经被5米多长的矛刺死了,根本近不了身。
长矛兵的身后有督战队,第一排长矛兵战死后,第二排补上,如果有畏缩不前的,督战队就来解决,这跟司马法中说的“在战场上要用杀戮来严禁顾盼不前,并高声喝令他们前进”是类似的道理。
2、骑兵
马其顿方阵的骑兵几乎都是轻骑兵,主要是策应方阵作战,对付敌人的两翼突袭。
马其顿方阵有两个致命弱点:
1、转向困难。
5米多长的矛,一个人举着是很累的,有人说是靠在前面士兵的肩膀上,但这样的方式在作战过程中,很难始终保持完整阵形。
双方对战时,士兵都是运动的,前面的士兵怎么可能一直扛着后方的长矛,也不现实,一旦敌人突破骑兵,从侧翼突袭或者从后方袭击,方阵只能凭人屠杀了,长矛兵转个方向都是很困难的。
马其顿方阵转向很困难
2、近战困难。
由于主力兵种配的都是长兵器,一旦双方短兵交战,马其顿方阵几乎失去作用,任人宰割。
一个配置简单,战术简单,有着致命缺陷的马其顿方阵如果来到中国,会发生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以车战为主,也就是马拉着战车冲锋,这比单独的骑兵厉害,如果是骑兵与战车对抗,骑兵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当时的骑兵没有马鞍,欧洲人也不会在马上射箭,而马其顿骑兵同样是以长矛为主要兵器的,他们是拿着长矛冲锋的。
华夏的战车一般有三人,驾马一人,指挥一人(手持长矛),射箭一人,战车在冲锋时,能够射箭,还能用矛刺杀敌人,马其顿骑兵的长矛再长,比得箭射得远吗?一旦遇到就是屠杀的份。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集体冲锋,跟现代战争的坦克冲锋是类似的意义,马其顿方阵能挡住战车吗?
只要战车突破了马其顿方阵的骑兵,从两翼和身后发动进攻,在方阵之中,战车就是坦克一样的怪特,那将是一场屠杀。
你不会以为春秋战国打仗,非得硬碰硬从正面硬扛马其顿方阵吧,华夏打仗最喜欢的就是谋略,尤其喜欢正面佯攻,两侧包抄。
春秋战国的战车兵
华夏的武经七书中有多少谋略?春秋战国又是谋略的大爆发时期,像《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估计马其顿人听都没听过吧?
战国那些诸侯国至少有一千种办法让马其顿人失败,随便举个例子,围而不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绕也把对方绕死了,再来个包围,就得全军覆没了。
哪怕是正面对抗,战国诸侯国也一点不怂。
马其顿方阵如果到达中国,从西面来,最好遇到秦国,当时的秦王应该是秦惠文王。
马其顿方阵有五米的长矛,秦国有近七米的长矛,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了一根6.7米的长矛。
正面对抗,只要长就占优,马其顿的都没有秦军长,怎么对抗,如果让秦国骑兵拿着近7米的长矛正面冲锋,马其顿人挡得住吗?
华夏的兵器发展比马其顿人先进得多,秦国有长矛,并不是主要兵器,秦国的兵器多得很。
比如秦弩,秦弓,秦箭,秦朝有专门的弓弩兵,而且大量的步兵除了有近战武器之外,还背负着箭袋,手持弓弩,秦始皇二号兵马俑坑有一个专门的弩兵列队。
如果让秦军弩兵配合骑兵与手持7米长的步兵冲锋,在正面对抗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也是占不到一点便宜的。
秦军弩阵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打仗,都是诸兵种配合作战,骑兵、步兵、弓箭兵、战车兵列出军阵,列阵冲击,在战略战术的指导下,马其顿方阵根本不够打的。
战国时期已经有床弩了,这玩意相当于现在的大炮一样,是远程武器中的佼佼者,威力巨大,如果秦军来一轮床弩齐射,再用战车配合骑兵与步兵冲锋,马其顿人正面对抗也少不了被屠杀的份。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秦国是军功爵位制,首级就是军功,砍完首级直接挂在腰间,回去能换爵位的,秦军在战场上就是虎狼之师,马其顿这点首级不够分的。
不管是比军阵、战略战术,还是比武器装备,或者比军心士气,马其顿人没有任何优势,这种方阵到了中国就是老掉牙的战术,瞬间被战国诸侯秒杀。
而且华夏诸侯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军队人数、后勤补给都远超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到中国来,他就是带10个方阵,也是徒劳无功,华夏不过是多了一些白人尸骨而已。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