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专注学业,隐忍身心。文脉长沙,品质至高。

2024-03-18 民俗文化 关注公众号
陶渊明曾祖陶侃封长沙郡公;魏晋南北朝时,王安石执政,长沙出现相对平静时期;我在长沙宋家湖畔探访陶公墓;陶侃曾任重要军事将领,因其有勇有谋且低调生活最终得以保全家族;其坚守道德品质赢得史学家敬仰,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名士之一。

  谢宗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多人都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陶渊明,却不知道他的曾祖陶侃因战功获封长沙郡公。虽然位极人臣的陶侃晚年坐镇荆州,但至死都想回到其封国长沙。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因有了陶侃的精心治理,长沙获得了一段相对宁静平和的时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长沙人为了感念陶侃,留下了许多有关他的美好传说。

  壹

  一个晴日,我伫立在湘江第一湾——窑湾,看太阳隔着雾霭,在宽阔的江面,洒下梦幻般的金光。江对面的都市,如一帧依稀的剪影。江中心的杨梅洲,则像一幅烟雾缭绕的山水画,在阳光的笼罩和穿透下,焕发熠熠生辉的油画效果。此等情景,我竟找不出词语来形容,或许只有印象派莫奈《日出》中的光影意境,才能与之媲美吧?

  我来这里,是来寻陶侃墓。史书说陶侃葬于长沙,但墓地位置并不明确。有人说陶侃就葬在湘江第一湾——这个他曾屯兵操练的地方。也有人说,这里只是他的衣冠冢。但不管如何,这里既然保留了他的气息,他的魂魄会时常降临这座叫陶公山的矮冈上,凭江临风,欣赏这美得令人心醉的景致。风物如此多娇,他身后的日子想必不会孤寂。

  陶侃是晋朝的重要军事将领,来头很大,曾因军功升至侍中、太尉、大将军之职,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兼领江州(九江)刺史,死后追封大司马,赐谥“桓”,后世称为陶桓公。

  在东晋很长一段时间,陶侃都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说,连皇帝都怯他三分。如果他想举旗造反,成功的概率非常大。据史载,陶侃的确有过这种念头,但思虑再三,没敢妄动。这临门一脚的隐忍,既成就了他历史上的道德美名,又保全了他家族的人丁兴旺。

  陶侃应该是最早一位入驻长沙岳麓山的重量级名人。他曾在清风峡附近结庐以居,因四周遍植杉树,庐名称为杉庵。不过陶侃戎马一生,闲居于此的时间并不长。东晋灭亡后,杉庵随之湮芜,后世没有诗文提及。直到满清时期,两江总督陶澍为纪念其先祖陶侃,强势在岳麓书院濂溪祠一旁,觅得一地,砌三面粉墙,支一拱屋梁,作为杉庵旧址所在。

  不过,陶侃确实是很值得说道的人。他从寒门崛起,独步乱世,一路高歌猛进。不但位极人臣,还把一个破落小家,演变成了庞然大物。个中原由,令人深思。

  陶侃身世卑微。这么说,可能并不准确。其父亲曾任吴国扬武将军,官秩六品。只是陶侃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道由此衰落。寡母心藏风云,欲重续家族荣光,对子女要求甚严。

  有个典故,流传甚广,名为“截发筵宾”。这个典故凸显了陶母诸多优秀品性,如知书达礼、热情好客、待人至诚等等。但若要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陶母在其中所表现的敏锐与机智,更令人叹服。或许这才是陶母留给儿子最大的财富?

  鄱阳郡孝廉范逵访贤,被风雪所困,借居寻(浔)阳县(九江)小吏陶侃家。陶母立刻明白,这是老天爷赐的翻身机会。便果断出手,倾其所有,招待范逵及其手下。钱银不够,立马剪掉长发去换酒肉。“截发筵宾”的典故由此而来。马料不够,便把寒冬保暖的稿荐铡了喂马。屋子太冷,便卸下厢房几根木柱,焚烧御寒。

  萍水相逢,非亲非故,却“毁家”招待,世上竟有这般人家?范逵一行人感动不已。风雪停后,范逵告辞,陶母又让儿子送行。这一送,不想成了庐江郡督邮兼枞阳县令,自此陶侃甩掉了小吏身份,正式步入仕途。

  陶侃的第二次机会,仍是一场风雪。

  太守张夔的夫人病了,需要到百里外延请医生,然而大雪纷飞,山河冰封,万径无人。同僚们束手无策,陶侃却挺身而出,并慷慨陈词:“侍君侍父,乃为臣为子应有之义,太守为本郡父母官,又是我等顶头上司,郡守夫人就如同我等母亲,哪有父母病了,子女不尽心尽力的?”

  说罢,打马投入漫天风雪,没有一丝犹豫。把张夔感动得眼睛湿红,把同僚羞愧得脸飞红霞,心中各自都有计较。没多久,朝廷举荐孝廉,张夔便把本郡的名额给了陶侃。

  有了孝廉身份,陶侃决定入京谋求更大舞台。他瞄准的对象是壮武郡公张华,可这老头起初看不上这位出身低微的江南蛮子。对他的拜谒,爱搭不理。唇齿间吐出来的,都是一些单字:嗯,啊,哦,可。或者干脆不出声,微不可察地摇头点头。换作后世的杜甫,早拍拍屁股,另投他人门下了。但陶侃心思缜密,不会犯这种错误。张华再怎么耍大牌,他都不气馁,并且执礼愈恭,言行愈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华终于被打动了,让下人奉茶,延请陶侃坐下说话。陶侃谈吐自如,头脑自出机杼,胸中丘壑纵横,视野囊天括地。一番交谈,张华发觉陶侃实乃大才,便举荐他为郎中。

  寸功未立,只因品德优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把握了几次关键性机会,便一飞冲天。陶侃的晋升之路,让后世胸藏猛虎的青年有了细嗅蔷薇的典范,继而明白“君子当修德以待时”,以及“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何等的重要。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至暗时代,那种乱世,稍微有实力的人,不是圈地自保,就是招兵图强,怀揣异心者,多如过江之鲫。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社会道德体系也没有被完全摧毁,想要有所为,就必须得有个好名声。陶侃后来之所以能成大事,跟他早期积攒的名声有莫大关系。拼不过门第的人,就拼声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才是陶侃后来在种种的复杂局势中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原因吧?

  贰

  司马氏篡位曹魏,认为自己是趁了皇室衰微之机,所以立国之初,司马炎就大肆封赏宗亲,赠地封王不在话下,以期他们能拱卫京都,维护皇权。

  这样一来,外姓的确不敢擅权了,可堡垒却从内部瓦解。司马炎一死,晋惠帝压不住阵脚,诸王皆起异心,纷纷拥兵自重,互抢地盘,眈视皇位,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帷幕。

  中原板荡,外族入侵,流民四起,给了文臣陶侃带兵的机会。太安二年(303年),义阳(河南新野)蛮张昌聚集服役壮丁和中原流民,在湖北江夏(武汉)揭竿而起,朝廷命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刘弘带兵镇压,刘弘召陶侃为南蛮校尉长史,领大都护。这两个职务应该不比郎中高。但在乱世,虚职再高,都不如兵权重要。这一年陶侃44岁,由此开启了后半生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陶侃之所以入驻长沙,也是为了平乱。永嘉五年(311年),湖南爆发了一场无厘头的起义。湘州(长沙)刺史荀眺听信流言,说从巴蜀来湘的流民准备造反,便欲将他们全部捕杀。

  其时醴陵县令杜弢素有清名,要居中调停,荀眺只是不听。流民便拥杜弢为起义军首领,一场以湖南、湖北、江西为主,涉及河南、广西、广东等地的大规模流民起义爆发。双方打来杀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湘北和鄂南折腾得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彼此的将领一会儿你降我,一会儿我降你,走马灯似的。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实质就是一场地盘争夺与权力瓜分的游戏。

  永嘉七年(313年),陶侃以龙骧将军、武昌太守之职,在武昌重创杜弢的流民军。流民军败退长沙。陶侃升为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次年二月,因部将临阵反叛,陶侃中计,只好匆忙逃窜,上小船,由汉水入长江。又遇伏,差点被捉。多亏手下力战,陶侃才得以脱身,带残兵退至湖北黄陂,等待救援。

  半生戎马,类似的危险,还有很多,但陶侃都能化险为夷。似乎有运气的成分,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一切都跟陶侃的品性、能力、智慧与格局不无关系。

  比如这回,就是陶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结果。寻阳太守周访也是晋代名将,与陶侃相识于微末。陶侃先他一步崛起,却割舍不了这段情谊,不但多次举荐周访,两人还互结儿女亲家。现在陶侃被困,周访忙带兵前来救援。

  若干年后,大将军王敦害怕陶侃崛起,欲设鸿门宴阴杀他。周访忙联系陶侃部将,在外面摇旗呼应。王敦思虑再三,不得不放走陶侃。单是陶侃的部将他不怕,杀了陶侃,树倒猴狲自会散掉,但他怕陶侃部与周访部兵合一处,到那时,威胁更大。

  陶侃侥幸脱身,拉着周访的手,流泪说道:“若没有亲家在外呐喊助威,我只怕是被害了。”可其实他最该感谢的,还是他自己的识人之明。从这些事中,也可看出陶侃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人生布局。

  叁

  陶侃因兵败汉水,被大将军王敦撤了所有职务,可陶侃部将不答应,王敦只好让陶侃以布衣的身份继续领军。这便是在外带兵的好处,文官若被撤职,又没什么雄厚的家族背景支撑,只有乖乖滚蛋。乱世武将则不同,若手下的兵卒都是自己招揽的,就会死死地绑在一起,很难分离。

  建兴三年(315年)二月,流民军伤亡过大,杜弢请降,琅琊(临沂)王司马睿接纳了,并任命他为巴东参军。无奈围困杜弢的诸路大军仍对流民军猛攻不已,杜弢愤怒至极,再次反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

  其时已是西晋末年,都城洛阳已被匈奴攻陷,晋怀帝司马炽在逃亡途中被俘。12岁的皇太子司马邺在长安(西安)继位。匈奴像一把尖刀,把长安与晋东南和长江以南地区分割开来了。琅琊王司马睿由此崛起,但这时他尚未称帝,最多只能算作江南盟主。他接受了杜弢投降,但湘鄂赣诸将为了各自利益,不肯放过杜弢占据的地盘。

  三月,寻阳太守周访收复豫章(南昌)。杜弢的部将杜弘奔窜广西贺州,继续作乱。杜弢悍将王真率三千精兵,联合五溪(怀化)蛮夷,兵出武陵(常德),欲攻武昌。陶侃料敌之先,在巴陵(岳阳)设伏,大败流民军,王真退守长沙。陶侃在湘江杨梅洲演练军马,然后直下长沙,在河西岳麓山与红泥山逼仄处设关扎寨,如今此处隘口,仍被称作“陶关”,就在枫林路西湖公园东侧。

  两阵对垒,王真倨傲无礼,将双脚架在马脖子上,被陶侃一顿臭骂。王真起身端坐,神色肃然谦恭。陶侃知王真已有悔意,便与他截发起誓,互不相负。几日后,王真应约投降。杜弢措手不及,仓皇应战,不敌,弃城而逃,后死于逃亡途中。

  陶侃于是入驻长沙,借住城南贾谊故居。岳麓山上的杉庵便是在此时修筑的,陶侃难得享受这等轻闲时光。可没过多久,大将军王敦便派陶侃去交州(越南河内以东一带)围剿杜弢的余部杜弘和温劭等人。陶侃设计击溃杜弘,又挟余威吓退温劭,并在韶关始兴县将其擒获,杜弢之乱由此平定。陶侃因军功被封为柴桑侯,进号平南将军,都督交州军事。其时已是建武二年(318年),西晋已于一年前悄无声息地灭亡,东晋顺理成章地崛起。

  之后,陶侃继续东征西讨,南攻北伐。赚得累累军功,以至加官进爵,位极人臣。最后朝廷封无可封,便赐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殊荣。意思是他上朝奏事,可以穿鞋佩剑,不用弯腰小跑,传宣太监也不会直呼其名,不过被陶侃当即婉拒了。反正他领兵在外,也没几次入朝机会。不领受这份虚荣,一是能成全自己的德名,二是能降低皇上的猜忌,三是能减少朝臣的妒嫉。

  史书曾记有一事,让人觉得陶侃的功名富贵,来得有些侥幸。陶侃服母丧期满,江州刺史华轶推荐他任扬武将军,又任命其侄陶臻为江州参军。其时陶侃还只是一个给人“打工”的低阶将领,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军队,而他的伯乐之一刘弘已经病故,陶侃生生悬在半空,不知何处落脚。华轶这时伸出了橄榄枝,无疑是雪中送炭。不过,也给陶侃头顶埋了一颗雷,因为华轶与琅琊王司马睿不和。司马睿其时虽还没有称帝,但气象已生,华轶无疑是在自寻死路。

  且看史书是怎么描述这一段历史的。《晋书》说陶臻担心灾祸降临,便称病离开江州,找到陶侃说:“华轶才能不足,却有包纳天下之志,并与琅琊王有隙,将来恐有不测之虞,我不打算跟随他了。”陶侃听后大怒,骂他不忠不义,命人将侄子送至华轶处。

  陶臻却在半途逃离,投奔司马睿去了。司马睿喜出望外,任命陶臻为参军,加陶侃为奋威将军,赐赤幢、曲盖、轺车等象征身份与荣耀的东西。陶侃为顾全亲情,不得不与华轶断交。

  之后,司马睿做了江南盟主,要攻打不屈从的华轶。陶侃虽没有亲自出兵,但华轶却是他亲家周访斩杀的。而陶侃也由此升任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军政大权一把抓,他终于拥有打造自己军队的地位与实力了。

  现在问题来了。事实真如史书所说,陶侃莫名其妙就站在了胜利的一方吗?这场对华轶的背叛,究竟是由陶臻主导的,还是陶侃隐在暗处,暗示陶臻这么做的呢?著史者是没有察觉陶侃的心机,还是纵然察觉了,也想为贤者讳呢?

  或许就是这样的吧,当一个人的贤名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们就本能地希望他尽善尽美,以便后世再添一位道德完人。

  肆

  房玄龄是《晋书》之一,他说陶侃有问鼎天下之志,无奈曾梦中折翼,便迟迟不敢行动。这里有个典故,说是陶侃早年一次梦中,梦见自己腋生八翼,一飞冲天。天门九重,他已入八重,惟有一门进不了,便用羽翼疯狂拍击,守门人一烦躁,狠狠打了他一棍,他便从天上直坠而下,左翼全部摔断。梦中惊醒,仍感左腋疼痛不已。

  多年后,他果真都督八州军事,占驻了西南半壁江山。功高盖主,难免心生异志。但每每想起早年梦中情形,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便自动打住,觉得那是上天对他的警示。于是便守着这份鲜花着锦的声望、烈火烹油的权势,无所作为,安度晚年。那暗中积聚的钱财,全留给了家族繁衍生息。

  陶侃这一步棋,无疑是正确的。司马炎若知道自己儿孙之后一百余年的惨状,也绝不会篡位夺权。陶侃或许正是担忧这一点,才没跨出最后那一步,由此也成全了自己永远的贤名。

  与他想法一致的,还有王导、温峤、谢安、谢玄等人。他们每个人都是时代巨子,都有逐鹿中原的实力,但都没有造反。元熙二年(420年),大将刘裕取晋称帝,史称刘宋。前朝爵位被他一股脑儿全部废除,只有以上几人的爵位得以保留,应该是刘裕仰慕这几人的贤名。陶侃的子孙由长沙郡公降为醴陵县侯。也就是说,在这之前,陶家曾盘踞长沙近百年,这与朝不保夕的“称王称霸”比起来,实惠多了。

  “八王之乱”后,匈奴、鲜卑、羌、羯、氐族等少数民族,长驱直入,由此拉开了三百年“五胡乱华”序幕。才几十年时间,北方汉人便从两千万锐减到五百万,门阀士族纷纷迁往江南,史称“衣冠南渡”。他们盘拢庄园农户,组织私兵,平时耕种,战时杀敌。弱者求生存,强者搏天下。晋代皇帝多数像金丝雀一般,被养在笼中。权力被门阀、权贵、外臣和武将瓜分殆尽。有机会造反的,绝不会迟疑。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大量流民被阴谋家操纵,如臂使指。种种乱象,实在多得无法形容。正因为如此,陶、王、温、谢等人坚定的心智,突出的品格,才显得尤为珍贵。

  东晋百余年,北方少数民族分分合合,自是战乱不休。长江以北地区,既是阴谋家的造反地,又是少数民族的劫掠地,战火也连绵不断。都城建康(南京)周边,动不动就是“清君侧”的队伍与“勤王”之师互伐互攻。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也纷纷闹独立,很快又因首领对权力运用的生疏,而使部落陷入不可调和的内乱中。

  只有湘州,自杜弢的流民军被陶侃平定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大的动乱,人们由此获得宁静而脆弱的平和。这种平和,直至宋、齐、梁、陈的政权过渡,都没有被打破。因为皇权更替,几乎都是都城政变,未曾引发大规模的地盘争夺战。

  不得不说,这与陶侃有关。陶侃既被封为长沙郡公,又做过湘州刺史,还在巴陵等地长期驻军,对整肃湖湘道德秩序和社会人伦生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一则轶事,说是陶侃见一位路人,手持一枝未熟稻穗,便向前询问是怎么回事。路人说自己随手扯根稻穗,只是好玩而已。陶侃将他骂得狗血喷头,说他不怜农人之艰,不惜稼穑之苦。这事在当地传为美谈。这既表明陶侃时刻都在想挽救当时社会的道德颓势,又表明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与珍惜。虽然军阀混战,但局部地区竟被陶侃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更多时候,陶侃则屯兵荆州和武昌,这相当于在长江构筑了一道军事防线,让江北的野心家、少数民族及流民军不能过江进犯,从而在客观上保障了潇湘的安宁。要知道,鄂东南和九江一带,一直战事不断,成了多方势力与建康皇权争夺的焦点。陶侃就像一枚钉子,钉在那里,无论是谁都拔不掉。他身后的湘州,自然平安无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陶侃也算是保全了湖南儒学道统,因为北方儒家文化与儒学秩序完全被少数民族糟蹋得不成样子了。“衣冠南渡”虽然是指往东南渡向江浙地区,但仍有极少数带着财富和学问的门阀士族,往潇湘而来。齐国大将李道辨平叛道州(道县),因国都政变,齐政权被梁政权所替代,便化兵为民,铸剑为犁,在道州宁远驻扎下来。几百年后,这个家族孕育了湖南第一位状元李郃。他这种“武装南移”,也算是变相的“衣冠南渡”。事实上,历朝因屯兵而形成的村庄,在湘西和湘南地区还有很多。

  魏晋南北朝的湖湘儒学,还像黑暗里的星光,非常微弱,正因为这样,陶侃的这份保全,更显得弥足珍贵。

  咸和九年(334年)七月,陶侃病逝于武昌樊溪,归葬于长沙城南二十里外的山丘。据考证,就是现在的树木岭,只是后世并没有发现其坟墓。

  伍

  陶侃共有十七个儿子,见于史书的,有十个。他们中有战死沙场的,有死于官场倾轧的,也有因争袭长沙郡公爵位,死于兄弟阋墙的。但更多后代,得以保全性命于乱世。如今湖南长沙、湘潭、醴陵,江西九江、鄱阳,湖北武汉、荆州等地的陶姓人家,很多都是陶侃的后代,“陶家村”散布周边若干地区。

  如今,陶侃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声名不显。可他的子孙,无论在后世哪个朝代,都有脱颖而出之辈。其中一位,传诵一千五百余年,仍被世人津津乐道,那便是诗人陶渊明。他是陶侃的曾孙,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能背诵《饮酒》《归园田居》等诗,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等诗句,能让所有人口齿噙香一辈子。

  在长沙,让人耳熟能详的,还有陶侃的孙子陶淡和曾孙陶烜。这两人先前隐居在离古城长沙不到十公里远的临湘山。那会儿,陶家是长沙古城最大的势力,据说奴婢都有好几百。可陶淡与陶烜生性清冷,无意仕途,离群索居,一心向道。

  两人生前并没有可供瞻仰的功绩,死后却留下了尸解升仙的传说。“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据说尸解仙留下的肉体,可以一直不腐不朽。有传闻说陶淡叔侄的尸体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被捣毁。

  正是这个传说,天监四年(505年),当地在临湘山筑建陶公庙,纪念两位得道仙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居然庙宇不倒,香火不断。晚清时期,忽传陶公显灵之说,皇帝大臣纷纷题字赠匾,将此地道家文化的氛围推至高潮。然后才有了 㮾梨镇,以及㮾梨街道。

  有次农历初一,我慕名前来,竟被它的喧闹景象给震慑了。只见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虔诚无比,穿梭于人群中,仿若无物。他们手持燃香,人人自成世界,神游于现世之外。

  山门雄阔,台阶陡峭,殿宇森然。仔细看来,陶公庙竟是无一不精彩,无一不雅致。无论屋脊、爪角、照壁、吊檐,还是踢脚、栏杆、藻井、斗拱,都将我国传统工艺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筑、雕塑、壁绘,精美绝伦,古色古香,气势恢弘。宗教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就这样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来了。香炉里,明火熊熊,旺如野烧;庙殿中,塑像庄严,恰如真神。徜徉在香烟缭绕的大堂曲廊,心中始有异样,魂魄像被什么拿捏了一般。

  据说每年正月十三日与八月十七日,为陶淡叔侄生日。㮾梨街道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一次十天左右。大量香客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虔诚朝拜。商贾闻风而动,携带商品在此交易。“ 㮾梨街人不种田,两个生期吃一年”,夸张的民谚侧面反映了庙会的盛况。

  以武建功,蜚声史册。而长沙民间坊里代代相传的,并不是陶侃的赫赫战功,而是他人品官德的馨香。贾谊故居又称陶侃故居,天心区沙河街原名礼贤街,设有陶公祠和惜阴书院,分别源自陶母“截发筵宾”和“教子惜阴”的典故。麓山古寺的六朝古松,为陶侃亲手所植。为免生情债,菩萨劝说陶侃躲避前来相会的白鹤姑娘,现在岳麓山东南还留下陶侃穿石遁逃的遗址,名曰穿石坡。云云。

  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陶侃射蟒的故事。说是西晋人邓郁在岳麓山抱黄洞修道,得道后羽化登仙,抱黄洞由此荒废,入口处杂草丛生,藤蔓缠绕,到东晋时期,最终被一条大蟒蛇占据。蟒蛇修炼成精,每到七月十五日,就从岳麓山顶伸出一条老长的舌头,越过湘江,搭到长沙城边,百姓看着这座彩虹似的长桥,以为是成仙天梯,胆大之人纷纷跑上去,便进了蛇精的阔嘴,成了它的美味食物。

  这一年七月半,入驻长沙的陶侃登白鹤观赏月,蛇精又出来害人,被陶侃识破,当即搭箭控弦,朝桥上灯笼射去,顿时灯灭桥消。他断定是射中了蛇精的眼睛,便传令全城药店,如有烂眼道士前来疗伤,就卖给他毒药。蛇精果然中招,敷药后全身溃烂,最后死于岳麓山抱黄洞中。

  某个黄昏,我怀揣极大的好奇,找到了抱黄洞。弯腰屈膝钻进去,忍不住哑然失笑。这是我见过的最丑陋、最矮浅的洞穴了,甚至根本称不上洞。道士与蟒蛇除非得了失心疯,才会先后缩身于此修炼。想必,长沙人只是怀念陶侃的英武神勇,才要借得此穴,附会一段传说。我若认真,便是愚蠢了。噫,这么想时,面对山中四合的暝色,与山下初上的华灯,怅然若失的情绪,才慢慢消散。

  登上岳麓之巅,夜风吹拂,全身清凉,头脑清醒。忽有一言,涌上心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天来,我苦苦寻觅陶侃遗踪,不就是因为这种心理吗?这种以天地作弦、拨弄时代乐章的人物,余辈虽不能模仿其人生轨迹,成就其历史功业,但若能从其为人处世中参悟一二,也会受用无穷。


上一篇:《老山1984-1989……》连载之防御轮战之七:“3·8”出击战斗 ,5 个加强连多点攻击全线取胜之战
下一篇:左权、赵一曼烈士后代走进百年黄埔军校,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情怀
更多更酷的内容分享
猜你感兴趣
从简到繁:探寻长沙的文脉与底蕴

从简到繁:探寻长沙的文脉与底蕴

长沙简

民俗文化 07.01
感受长沙的繁华与魅力:人间富厚,文脉长沙

感受长沙的繁华与魅力:人间富厚,文脉长沙

曾国藩并非湘乡人,曾国潢曾私下购买大量农田;曾国藩晚年并未入住富厚堂;曾国藩与曾国潢关系紧张,曾国藩儿子曾纪泽帮助修建豪宅,曾国藩一生并未居于此处。

民俗文化 05.06
费脑的四个大学生专业:挂科率高就业‘香’?家长与考生需要关注

费脑的四个大学生专业:挂科率高就业‘香’?家长与考生需要关注

根据给出的内容,建议将句子概括为:“在所有大学专业中,精算学专业和基因工程专业因其较高的难度和需求而备受学生喜爱;而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护理学等小众专业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于希望追求学术成就的考生来说,这些专业或许值得一试。”

生活常识 05.10
在报考‘长学制’专业时,请考生家长务必注意这些要点

在报考‘长学制’专业时,请考生家长务必注意这些要点

年制的高校并不多,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两种方式提供“长学制”专业的选择。其中,“五年制”指的是在高中毕业后的两年内通过高考录取进入该专业的学习;而“五年制”则是指从高中毕业后的三年内在本校完成学业并获取本科学历。 考生在报考时,除了要了解“长学制”专业的具体信息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五年制专业的学费通常比四年后升格的专科生要高,因此应谨慎考虑自己的经济条件; 2.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长学制”专业的培养模式可以节省未来几年的学习费用; 3. 报考前建议咨询一下已经就读过相同专业的学生或者前往该学校的学长学姐,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经验分享; 4. 在考试中也要关注一些专有名词,比如“中医基础理论”、“英语听说读写”等,这些都是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重要内容。

生活常识 05.10
上海低调寺庙:游客稀少,值得一看吗?

上海低调寺庙:游客稀少,值得一看吗?

真如寺位于静安区中环内,被誉为上海四大名寺之一,是江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元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此寺庙以其规模不大,但古色古香且大雄宝殿为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木结构建筑之一而闻名。此外,它还有九层佛塔“真如塔”为景观之一。

民俗文化 09.20
赵云并未因刘备多次提拔而获得所有四面受敌的官职,他最后却被黄忠超越

赵云并未因刘备多次提拔而获得所有四面受敌的官职,他最后却被黄忠超越

公元191年,公孙瓒欲讨伐袁绍,赵云受常山郡举荐投奔公孙瓒,负重千斤只身赴战场。公孙瓒不顾赵云质疑不悦,后结识刘备。虽然赵云屡次逆流而上,却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而黄忠凭借卓越军事才能步步高升至四方将军。赵云出身名门,军事才能无疑无人能敌,但在蜀汉无法立足。

民俗文化 09.20
梦见自己被火化?这些预兆可能是真实反映,也可能是你的心理暗示

梦见自己被火化?这些预兆可能是真实反映,也可能是你的心理暗示

梦见自己要被火化的人际关系不佳,人际关系中有互相勾心斗角的现象,容易发生麻烦事。财运方面需要注意,但与他人相处可能会受到影响。年轻人梦见自己要被火化,是桃花运的征兆;孕妇梦见自己要被火化,身体康健,家庭关系和谐。而从事床上用品、丝织纺织等行业的人梦见自己要被火化,可以向西北方向寻求财富,但需要注意财运的变化。总的来说,这个梦境提示着人们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要注意处理好关系,避免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问题。

民俗文化 09.20
从二维到三维,24类中国建筑的魅力全览!只需看一张图,读懂你的中国建筑知识库

从二维到三维,24类中国建筑的魅力全览!只需看一张图,读懂你的中国建筑知识库

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宫殿、殿宇、坛庙、寺观和塔等,其中宫、殿主要用于祭祀神明或尊贵人士;坛庙则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寺观则多用于修行佛法;而塔则是古代防御和瞭望的重要设施。 同时,我还知道一些其他类型的中国建筑,比如园林、廊榭、楼阁、亭台等。它们各自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民俗文化 09.20
千年古国吉林:汉扶余时期的历史探秘之旅

千年古国吉林:汉扶余时期的历史探秘之旅

夫余国在东北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据考古发掘,东北地区最早的文明古国可能位于吉林省内。公元前2至3世纪,东明国(简称“东明”)在松嫩平原上建立,国王杀死了异母侍妾后将其改名为“东明”。然而,这个看似偶然的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精心策划的历史。在这个神秘的文明古国中,居民们以农业为主导,养殖禽鸟,曾经成为强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东明国的命运却遭遇了一系列意外:他在一次狩猎中误打误撞将鱼鳖打散,导致江中的鱼鳖消失了;还有一次,东明击败了试图追杀他的敌人。这些奇特的现象使得这个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独特的痕迹。尽管东明国早已消失,但在近现代,一些学者和旅行者仍然对它的历史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研究夫余国的历史,更好地理解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民俗文化 09.19
揭示731部队人员论文的细节:人为制造冻伤实验罪行令人发指

揭示731部队人员论文的细节:人为制造冻伤实验罪行令人发指

日本学者松野诚也披露了一份名为《陆军高等文官名簿》的731部队新档案,该档案提供了有关训练和管理技师的信息,以及用于冻伤实验的研究数据。其中,一个技师在不同条件下的冻伤指数报告成为该文章的关键部分。这些实验数据在日本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这证实了731部队的存在及其残酷的暴行。

民俗文化 09.19
新上海首位永久居民证书授予神秘人物,引关注与热议!

新上海首位永久居民证书授予神秘人物,引关注与热议!

耿丽淑是1920年至1934年间由美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委派到中国的翻译兼教师,因掩护鲍罗廷夫人的丈夫而闻名。1935年她得知此小组是由宋庆龄亲自指导,开始协助宋庆龄开展工作。她在抗日战争期间创办难民收容所、伤兵救护站,并积极参与抗敌运动。1938年,吴大琨将保盟的性质转达给她,并建议在上海建立保盟分会。耿丽淑欣然同意,最终在住所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成立了保盟分会。

民俗文化 09.19
静安寺:历史、文化与现代融合的多元名片

静安寺:历史、文化与现代融合的多元名片

朋友想要来上海找我玩,提议在"静安寺"见面。他因为对上海地名不熟悉而表达了否定意见。上海的朋友能够明白这个梗吗?

民俗文化 09.19
深入了解梦中的云南:解读您的命运之兆

深入了解梦中的云南:解读您的命运之兆

梦见去云南,内心有所不满和猜忌,身边有小人和异性关系纠缠。分别对应男性和女性梦中的不同情况。男性梦见往西北求财、事业顺利,而女性则可能遭遇感情困扰或职场挫折。 离异者梦见去云南,身边的小人较多,感情生活可能会出现问题。 失恋者梦见去云南,是与心爱的人感情方面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心情压抑。 聪明且细腻的工作者梦见去云南,人际关系复杂,容易出现一些纠纷,建议注意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调整。 从事导演、影视传媒等行业者梦见去云南,往南走吉利,往北走不吉利,人际关系顺利,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财富。 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分析,并不能完全预测个人的命运。每个人的经历都独特,仅供参考。

民俗文化 09.19
梦见石头雕像的梦境解析:预见未来的线索与警示

梦见石头雕像的梦境解析:预见未来的线索与警示

梦见石头雕像,财富旺盛,事业上贵人帮助,但要注意避免小人干扰;性格固执的人梦见石头雕像,财运丰厚;再婚或已婚人士梦见石头雕像,桃花丰富,婚姻和睦;离婚女士梦见石头雕像,家庭纷争频发;中年男士梦见石头雕像,健康状况好,与家人和谐相处。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肠胃疾病。

民俗文化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