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联合姜维起兵,因为他瞧不起司马昭,认为有必胜把握。钟会看来,司马昭水平一般,他能当皇帝,我为何就不能呢。
263年,钟会、邓艾、卫瓘灭了蜀汉,夺取四川。旋即,钟会与姜维联手,一起策划反对司马昭,拉开钟会之乱的序幕。
建功立业,班师回朝,共享荣华不好吗,钟会为何还要造反?也许,钟会一直都瞧不起司马昭,认为自己具有张良的才华,足以击败司马昭,或者割据西南。
司马昭、钟会曾经并肩作战,经常商议军国大事。合作时代,钟会对司马昭的能力以及手腕,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司马昭水平一般,远不如司马师。
司马师活着,就算借给钟会120个胆子,他也不敢有想法,只能老老实实为司马家效力。但是,对司马昭,钟会还是有把握取得胜利,可惜关键时刻掉链子。
254年,司马师率兵南征,被文鸯袭击大营,眼珠子掉出眼眶,班师途中不治身亡。司马昭从洛阳来许昌奔丧,接管权力,此时钟会就在身边。
钟会与司马师南征,对他的能力、魄力都十分佩服。但是,司马昭接管权力时的做法,让钟会瞧不起他,对他印象并不好。
司马昭到了许昌,皇帝曹髦下令,让司马昭留在许昌处理兄长后事,尚书傅嘏率兵回洛阳,试图剥夺司马家的兵权。
曹髦来这么一手,经验缺乏的司马昭懵了,他想遵从皇帝旨意。要知道,司马懿与司马师时代,司马昭就没什么露头,对政治斗争的策略,以及残酷性没有深刻认识。
当年,大将军曹爽大权独揽,皇帝曹芳都被他控制。结果呢?曹爽就外出扫一次陵墓,就被司马懿、司马师连根拔起,诛灭三族,从巅峰直接到谷底。
司马家想篡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昭居然打算奉命行事,把军队交给傅嘏。傅嘏不一定真的支持司马昭,一旦他跟着曹髦,司马家就全族就完了。
关键时刻,还是钟会站出来,给司马昭分析的局势,以及曹髦的意图,让他坚持带兵回京,武力施压。如此,司马昭才能稳住局势,不至于在权力交接时刻让家族陷入灾难的深渊。
如果说缺乏经验,司马昭差点犯糊涂,钟会可以理解。但是,接下来的“曹髦事件”,让钟会认识到,司马昭不但手腕不行,威望也不高,若非司马师打下的良好基础,司马昭控制不住局面。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威望不够,又惹怒了诸葛诞,激起淮南叛乱。257年,司马昭亲自带兵南征,钟会也跟着一起去。此时,诸葛诞联合东吴,一起夹击魏军。
行军打仗,司马昭无论是战略布局,还是战术指挥,都一塌糊涂。如果不是钟会使用计谋,对东吴军队挑起纷争,以及设计让诸葛诞、文钦火拼,然后文鸯选择投降,司马昭单打独斗,迟早被诸葛诞消灭。
平定淮南叛乱,司马昭的军事能力,钟会也看在眼里。不久之后,司马昭又在“曹髦事件”上栽了跟头,钟会就更加瞧不起司马昭了。
“曹髦事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司马家族基本掌握朝政,以及宫廷禁卫军,曹髦是如何冲出宫廷的?司马昭的亲信呢?第二,曹髦大喊一声:“谁敢阻拦,则诛灭九族”,司马昭的士兵都放下武器,纷纷逃走。司马昭的人心呢?
曹髦如果遇到司马师,别说大喊大叫,能否离开宫廷都是个问题。但是,曹髦居然可以直接杀到司马昭的门前。此时,如果不是贾充让成济动手,而是选择支持皇帝,打着“清君侧”旗帜,攻杀司马昭,历史就是另外景象了。
曹髦当街被杀,让司马昭威望一落千丈。司马昭想当皇帝,谁都知道;司马家想篡夺曹魏江山,也是众所周知。但是,如此赤裸裸举动,把事情公开化,无异于自我打脸。可知,司马昭的政治手腕多糟糕。
再则,司马昭把贾充保住,杀了成济,也是败笔。陈泰的要求是:“只有杀了贾充,才能勉强保住声望,否则舆论压不住”,但司马昭不听。曹髦被杀,也意味着司马昭不可能当皇帝,必须由下一代人来完成。
曹髦当街被刺死,司马昭声望严重受损,为何找回面子,他决定远征蜀汉,但支持者不多。整个朝廷,除了钟会,几乎没人支持司马昭出兵。可知,司马昭连司马师的势力都不一定完全收拢过来。
谁来带兵呢?既然是声望受损,司马昭应该亲征带兵,拉着皇帝去,以军事胜利来重塑形象。但是,司马昭却让钟会带兵,且自己也没坐镇关中,终于酿成了钟会之乱。
司马昭都想当皇帝,自己就不是忠臣,岂能让钟会忠于自己呢?司马昭把十几万大军交给钟会,本身就是一个隐患。要知道,钟会的父亲钟繇,在曹魏初年的地位比司马懿显赫,权力更大,他岂能屈服自己?
与司马昭“合作”的这8年,钟会知道对手含金量如何,加上姜维支持,钟会相信自己可以获胜。退一步说,即便北伐进攻失败,也能退守四川,成为第二个刘备,司马昭奈何不了他。
可惜,钟会关键时刻不听姜维的话,对扣押的魏军将领太仁慈,被胡烈、胡渊父子逆袭。姜维“我计不成乃天命也”,钟会、姜维、邓艾这三杰,都在这次动乱中被杀,着实可惜。
如果钟会果断采纳姜维建议,当刘备第二问题不大。至于远征西南的曹魏将士家属,司马昭也不敢奈何。因为,远征失败,司马昭威望更低,没底气迈出这一步。
总结来说,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钟会联合姜维对抗司马昭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虽然钟会具备张良的才华,但他对司马昭的实力和手腕的认知深度不够,导致他在关键时候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也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依赖个人的想法或感觉。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做出冲动的决定。当我们面临复杂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先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思考,然后再作出决定。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哪些选项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做出最好的决策。
最后,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决策负责。无论我们做出什么决定,都应该确保它们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同时,我们也需要承认我们的错误,并从中学习,以便在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